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周边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时代如何解决好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学科,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战略思维,其发展路径是从周边命运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地区是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地区。命运共同体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而且签署两国联合声明,开启了建设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两会甫一结束就立即出访南非、坦桑尼亚和刚果(布)等非洲三国时提出的。习主席在访非时指出,中非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他还用"真、实、亲、诚"的四字箴言来概述中非间的友谊真情、合作共赢及坦诚相待。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也开启了他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非洲之旅,访问了埃塞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主持召开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共同签署《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并见证了其他7份中以合作文件的签署。王岐山表示,中以创新合作理念契合、优势互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8年6月5日至7日,上海市市长应勇率团访问以色列,访问期间应勇表示,上海与以色列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月17?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了一次短暂但很重要的"点穴式"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20年的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近20年后再次访问缅甸,又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因而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特殊意义。从习近平主席访缅期间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元首共同启动的纪念中缅建交70周年暨中缅文化旅游年活动、访问结束时发表的中缅两国联合声明内容来看,习近平访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把中缅关系在千年胞波情谊的基础上推进到了新时代,两国关系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7.
正1月22日~24日,中国—拉美加勒比论坛(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功举行,这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响亮号召之后,中国外交新理念在外交实践上的重大实践。中拉已成"天然合作伙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于2013、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拉美行",李克强总理2015年访拉,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     
1995年9月16—30日16日德国总理科尔结束对南巨非和纳米比亚为期8天的访问。波兰总理奥莱克西结束对立陶宛为期两天的访问,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间边界合作条约。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使梅斯蒂里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为寻求政治解决阿问题进行斡旋活动.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致辞。李源潮说,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显,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和时代化表述,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更是习近平互联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出场具有相应的内外生成逻辑,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吸纳与超越。因此,为进一步构建青年群体的网络伦理精神,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扭转网络空间的社会原子化倾向,必须自觉内化"共同体"意识,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世界意识"教育,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以夯实这一网络类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变局表征着全球发展和治理中的西方现代性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是中国推动并引领全球秩序重构、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需要,体现了百年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的使命和担当。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全面理解这一“中国方案”的重大的历史责任和远大的创新使命,需要整体思考中国共产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道路选择、制度优势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以及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同时在政治、经济领域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要想克服这些难题,人类的主体意识必须觉醒,并转变思维方式,求同存异,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决这些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指向,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人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这是一种开放包容、共享共建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价值。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倡者,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要勇于担当责任,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社会在当代矛盾与危机的一种组织方式,是一种聚同化异思维方式的转换,内蕴着人类社会共处的宽容哲学.没有宽容就没有共同体.宽容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或心理品质.宽容需要教育;教育担负着培养宽容意识的使命,亦即担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得不面...  相似文献   

15.
<正>自党的十八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论题。相关研究著作不断问世。张战教授所著并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力作。通读全书,感觉作者站位高、思想深刻,作品结构完整,特色明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三维场域的有机统一。从理论场域来看,它植根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西方诸学者共同体思想的借鉴;从历史场域来看,既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演进,又要看到它作为一个当代特定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具有的新时代语境;从现实场域来看,新时代所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不容忽视,应着重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代共同体思想中的平等价值原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重要价值原则,彰显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追求平等的价值诉求,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启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共识且被积极践行的中国方案,坚持由"温故"向创新发展,不断从...  相似文献   

18.
孙茹 《世界知识》2015,(2):34-36
<正>当前,"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外交炙手可热的新词之一,也让一度沉寂的地区共同体讨论重新火了起来。从更大的时空背景看,"共同体"构建在亚太地区并非新生事物。地区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告诉我们,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任重道远。"共同体"构想: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体"(Community)一词曾长期与欧洲一体化的实践联系在一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体概念在亚太地区逐渐流行,"太平洋经  相似文献   

19.
北京2022年举办的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开创“双奥之城”先例的同时,向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展现了“天下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历史责任、未来担当;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北京冬奥会为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北京作为首都,理应担负起率先示范的重任,发挥“冬奥效应”,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北京的责任,更是北京的使命。“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冬奥之后的北京依然与全国人民一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持续不断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建设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世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为世界卫生健康领域的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立足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共同应对并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着重应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各国文化差异、国际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