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6年是日本宪法颁布70周年,在安倍内阁推动之下,日本启动实质性修宪日渐带有现实含义,并将对内对外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2016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宪法问题与日本政治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宪法出台的历史经纬""围绕护宪与修宪的政治博弈过程评估""美国因素与日本宪法""当前日本修宪的动向及特  相似文献   

2.
现行日本宪法1947年5月3日生效,因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发动战争"而被称为"和平宪法"。今年"宪法纪念日"前,安倍公开宣称,自民党寻求修改宪法第96条以放宽修宪提案条件,以最终修改宪法第9条来达到其扩军备战的目的。现行宪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日本宪法中明确规定绝对放弃战争、不保持一切武力。尽管如此,日本依然军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署后,日美间的军事协作关系更加明显,在日本国内,展开了关于自卫队的存在是否符合宪法的激烈争论。日本的司法、审判机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回避对自卫队的存在是否符合宪法这一问题做出判断。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在“国际贡献”的名目下,制定出PKO法,并公然向海外派兵,这更是宪法所不容许的,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应该放弃武力,通过ODA对国际的发展与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8日,现任日本天皇通过视频发表关于其象征性职责的讲话,印证了天皇本人有"生前退位"意向的真实性。现行《日本国宪法》颁布于1946年11月3日。全部条款共103条,前八条即是有关"天皇"的规定。与颁布于1889年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大权不同,《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为日本及全体国民的象征。其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日本应该修改宪法当中‘不保持军队及其他战争力量、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的第九条或是制订新宪法。”“日本人已慢慢知道在亚洲惟一能相信的只有台湾。”“世界上的道义一直在衰退,很羡慕日本能保有武士道诚信精神。”“美国20年来没有改变过围堵中国的目标,今后可能会让日本处理台湾问题,日本应该代替美国理一理亚洲的外交战略。”———曾自诩“22岁之前是日本人”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又有惊人媚日言论。他接受日本《产经新闻》专访时公开声称日本应修改“反战宪法”,并鼓吹美国应让日本处理台湾问题。“如果一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日本海外派兵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做了历史性的考察可以看到:一方面美国利用日美安保体制来要求日本为其谋求霸权的战略服务;另一方面日本为了使日美同盟更有效地运行,也为了使自己的国家战略能更好地体现,不断地协调宪法与日美安保体制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自己的防卫政策和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明治维新后,日本曾先后颁布了《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1889年)和《日本国宪法》(1946年),这两部宪法反映和记录了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从对究法的解析中,揭示日本一百年来的政体变革,以及两部宪法对日本历史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日本对外战略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期。积极增强外交乃至战略上的"主体性"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而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合作,发挥"引领者""建设者"角色,则是日本当前对外战略的主要出口之一。不过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日本的建设性角色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感"反而有所下降。目前,加速了日本追求外交乃至战略"主体性"的进程的催化因  相似文献   

10.
正安倍政权的时代环境与选择"安倍时代"是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日本在21世纪初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努力适应"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秩序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安倍时代",日本努力摆脱"后危机"阴影,全力应对世界大变局,以安全领域为切入点推动国家总体战略转型,并达到历史高点。而日本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硬实力规模相对缩水,人口结构加速老化,资产所得、收入、雇佣及地域差距拉大,"一亿总中流"神话破灭,对转型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方长官的安倍晋三在其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提出了"四国同盟"的战略构想。安倍晋三的"四国同盟"战略构想是指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个所谓民主国家共同建立的战略同盟。这一同盟具有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意图,而日本也寄希望于该同盟能够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该文从该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所牵扯到的大国博弈角度出发,就该战略构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30日,日本致力推动的"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生效,2019年2月1日,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生效。而且日本有望近期与东盟签署新的EPA协定。日本舆论宣称,日本的"战略性贸易(通商)外交"已经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日本以"全球自由贸易旗手"自居,在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机制中开展"战略布局"与"规则建构"。相比短期利益,日本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年份。8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联合承办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日友好学会会长唐家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就"战后日本70年:国家战略与发展路线"、"战后日本70年:政治轨迹与走向"、"战后日本70年:经济轨迹  相似文献   

14.
康狄 《世界博览》2014,(14):16-19
正在日本释放出战争这个恶魔后,日本政府战后坚持多年的"专守防卫"政策彻底终结。日本此后可以以各种借口对外用兵。近曰,曰本政府通过内阁决议案,决定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此举遭到曰本国内民众强烈反对,甚至出现民众  相似文献   

15.
安倍晋三再度执掌日本政权之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现象逐渐加剧,这对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安倍内阁希望与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联系,并且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迅速升温,企图和其他国家形成战略同盟,共同遏制中国。对于钓鱼岛,日方希望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迫使中方让步的目的。安倍将对日本宪法的修改作为其政治目标,以便为日本使用武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法律保障。日本右倾思潮的复活具有极大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21):6-7
1新能源战略"革新"几何?【日】《世界》2012年11月井田彻治共同社环境记者遭遇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草拟了作为今后能源与环境政策基础的《革新性能源环境战略》。该战略主张"早日实现不依靠核能的社会","投入所有政策资源,力争在2030年实现零核电"等,虽用词暧昧,但表明日本未来能源政策将朝"脱核电"方向前进。该战略的制定源自日本主流民意对无核社会的高度期待。与之前以核电为基础电力来源并规划大批增建核电站的政策相比,新政策无疑是180度的转变,其意义不可小觑。但日  相似文献   

17.
正与其内政类似,安倍在外交方面同样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自我彰显特性。他以"战略性姿态"主动出击,试图提升战略自主,拓展国际空间,引导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战略格局。安倍外交对日本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提升效应,但仍未能解决其深层次或结构性问题。安倍外交的总体历程与背景2012年再度执政以来,安倍以积极姿态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的立场正在发生显著转变。进入2021年以来,日本在其官方声明中多次提及台海问题,多位政要更是妄言要军事"保台"。受内外形势变动、日美"挺台"合拍共振等影响,日本正强化对台海局势的内部研讨与军事应对,并初步形成加速准备军事介入的共识。日本日渐将台湾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安全与战略"事务,  相似文献   

19.
正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抢占区域合作战略先机,是"安倍经济学"在对外层面的主攻方向,也是安倍政府对外经贸战略的优先选项。最近几个月,日本在亚太、东亚和欧洲三大方面连续出击,且均有斩获。尤其是7月17日与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更标志着日本已在区域合作层面占得战略先机,其意义和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0.
施米特将"宪法"的概念作了绝对层面和相对层面的划分,绝对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可以指具体的、与每个现存政治统一体一道被自动给定的具体的生存方式,宪法在绝对意义上具有抽象的整体性。相对意义上的宪法就是指个别的宪法律,是绝对意义上的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