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针对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2020年全世界多点爆发的新冠疫情,世界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事务的认识一语中的、对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瞻远瞩.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全球局势的影... 相似文献
2.
2020年,我的“新时代相处之道”专文,以中美关系作为开篇。文中,我引用了两个人的名句,一是基辛格说的,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二是邓小平说的,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我在分析两国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后提出,中美关系还是需要回到对话、协商、交流的轨道上来。朋友说我,在此情况下,引用邓先生的话不妥,因为中美关系不是好不到哪里去的问题,根本就是好不了,而且会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中美关系还是要有些耐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有着长久、特殊和复杂的关系。久远的不讲,就说近代,两国关系经历了大起大落,好的时候,亲如兄弟,不好的时候,兵戎相见,“近而不亲”似为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近代,中国与越南的传统关系遭到彻底破坏。19世纪,法国侵犯越南,越成为法国的殖民属国。二战期间,日本染指越南,战后法国又卷土重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发动了惨烈的越南战争。一个国家遭受如此多劫难,实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中韩关系很特殊,韩国是个新生国家,二战后才建立,中韩1992年才建交,正式的外交关系不到30年,因此,双方基于政体的关系很短。但从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来说,中韩关系又源远流长。半岛南北方本是一个国家,实现统一是双方的民族夙愿,而历史也并不会因国家分裂而被割断。从这个角度说,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无论从思想文化上,还是从历史传承上,都有着特殊的亲近感。二战后诞生的韩国从建国(1948年8月15日)之日起,就被深深地带入到冷战大格局之中。1953年,韩国与美国签订《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两国成为盟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比邻而居,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唐僧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的故事世代传颂。不过,也许是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的缘故,两国却总是有些"近而不亲",双方人民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度了解和理解。近代,由于中国衰落,印度被殖民,两国没有发展起正常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两国建立新关系打开了大门。1950年代初,两国出于共同的理念和诉求,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二战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2月28日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同中国领导人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双方举行历史性的会谈,中美关系随之解冻,世界格局开始出现积极变化。5 0年后的今天,在世界大变局和中美战略博弈之际,我们能更深理解这次访问和这个公报的历史意义,也更需汲取当年两国关系打破坚冰、实现和解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7.
就在本·拉登刚被击毙的数日后,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拉开了序幕,战略与安全对话首次被纳入了对话的内容;而对话刚刚结束,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又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持续了数月的中东政治动荡仍在继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是否会产生某些联系,美国和中国的相处之道会有变化吗?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正我们刚刚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美建交40周年。现今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经常提到一个问题:中美是否正进入新冷战。在这背后,人们关心的是,美国对华战略去接触的转向是否已成为定局,中美矛盾能否得到及时管控,两国利益的深度交融能否继续发挥稳定作用,中美如何建立新的共存模式?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脱离两个40年的时空背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适应全球发展趋势不断成长崛起的40年。中国摆脱了国际体系外的游荡者身份,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美国的战略目标和中美矛盾冲突的制约因素,学会在矛盾冲突中与美国打交道,对于建立起“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两大分类即诉讼解决方式和非诉讼解决方式来考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探讨诉讼解决方式和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有机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美国的战略目标和中美矛盾冲突的制约因素,学会在矛盾冲突中与美国打交道,对于建立起“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很远。据记载,早在中国的汉、唐时代双方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但自17世纪初印尼被荷兰占领、先后成为多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后,与中国的官方关系就疏远了。不过,规模很大且在当地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华人族群是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人文引线,难以割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董波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65-70
<正>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了一个“本世纪最大的外交奇闻”:他的特使享利·基辛格已于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举行了秘密会晤,而且他本人也接受了中国的邀请,将于七二年五月以前的一个合适的日子访问中国.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松正式访华.双方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此举打破了中美之间二十三年的对抗和隔离状态,被称为美国战后外交战略的历史性转折点.然而,这一突破并未使中美关系立即正常化,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元旦它们才终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什么原因使中美建交拖延了七年之久呢?本文试图从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外交战略上的需要,台湾问题和国内政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以讨教于学者专家.史可鉴今,希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历史分析,对认识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周邻关系中,中日关系可谓剪不断,理也乱。作为近邻,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交往史,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记录。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综合实力大超中国,成为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强国,并加入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行列,在东亚大搞侵略扩张,一举打破了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关系格局和秩序。二战后,中日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改造成为盟国,中日分立在两个对抗的阵营。 相似文献
19.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的直接原因在于解决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事实证明经贸摩擦不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对中美两国经济都产生了负面效应,也对中美关系带来影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走向21世纪两国共同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特朗普政府挑起经贸摩擦并且不断升级,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美国在经贸摩擦中的霸权主义已经超出经贸领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