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架警钟     
英国和美国出版了两本同名的书--《当前危险》。事虽巧合,也非偶然。因为当今的世界确确实实面临着大战的危险。这两本书,题目相同,可是内容并不重复,可以互为补充。英国那本,论证了危险的根源,并为英国敲起了警钟。美国那本,从本国利益出发,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痛斥了美国多年来执行对苏的"绥靖"政策,并大声疾呼:美国必须奋起抗苏。下面是有关这两本书的简介。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国国内关于中美经济"脱钩论"的说法,是极其危险、极不负责任的论调,违背中美关系合作共赢的本质。中方此言针对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及部分把"鹰派"立场视为捍卫利益价值最佳方式的人。如果说看似莽撞的商人特朗普变身为超级大国领导人,多少还有些偶然,那么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四处出  相似文献   

3.
正回国是条不归路在斯诺登揭开内幕之前,大家很少会去思考美国公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没有许可、没有提醒的情况下遭到监听,很少知道这种基于"在危险降临前,先把危险制造者揪出来"的方针。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宣称爱德华·斯诺登应该"回家,回到这里,站在我们的司法体系里为自己辩护"。我实在无法想象,当克里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周二发布的"2016年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许多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科研投资增速要远远超过美国。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由美国总统任命,负责为国家科学基金会制定政策。最新报告指出,东南亚、南亚和东亚地区国家的研发支出已占全球的40%。亚洲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凯尔文·德罗格梅尔表示:"国际社会的研  相似文献   

5.
湘溪 《世界知识》2014,(18):90-90
<正>"犹如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中的场景,中国战机在距离美国侦察机仅30英尺的距离作出翻滚动作。"这是美国CNN、英国天空电视台等西方媒体8月23日披露的、发生在8月19日的一则"旧闻",美国P8侦察机、中国歼-11战机、南海上空、"惊险拦截"……这些关键词的组合无疑十分抓人眼球。与以往相似,又是五角大楼首先宣称"中方做法非常危险"、是"令人深感担忧的挑衅",等等。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指出,这次中国战斗机和美国侦察机险些在空中相撞的事件"再次将中美关系置于压力之下"。关键就在于:谁的错?美国方面反复强调的是中国战机"极为大胆"的空中动作"十分危险",不少西方媒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讲,星期六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但美国人寿保险委员会最近的报告却称星期六为美国人的“危险日”。据说这一天发生的凶杀案比一周中任何一天都多.死于车祸的人数也为一周  相似文献   

7.
正8月27日,德国外长马斯在德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说,要打造"多边主义者联盟"来制衡美国方面的"美国优先"理念。这也成为当前德国外交面临重重挑战下试图"突围"的最新动向。当前,德国政界、学界与媒体就如何在美国的掣肘下继续维护二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德国领导力的讨论已然展开。但在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国际环境中,德国外交政策总体上仍踌躇不前。内政上,默克尔第四任期的权威明显下降。对外,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外交目标与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3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研究员出席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2016全球战略论坛",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本文为其中之一。观察国际格局的变化,要看大势,看方向,看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曾经做过一个预测,认为2040~2050年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当今世界即将发生的一次重大的权势转移。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参与和影响很大,这一点在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尤其明显。 在冷战年代的中美关系中,美国国内的院外援华集团几乎都持亲台反共的主张,"百万人委员会"是其中最典型 的一个。现截取肯尼迪时期"百万人委员会"所从事的一些活动,作为个案来分析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美国国 内因素是如何影响政府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个咨询委员会批准了首个利用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癌症的人体临床试验,让这种目前备受关注的生物医学技术在美国距临床试验仅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一步之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批准了这项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交的临床试验计划。该委员会负责对在美国进行的基因疗法临床试验进行安全及伦理审查。这项试验还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放行才能开始实施。如果最终获得批  相似文献   

11.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2):6-7
<正>中国公共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黄严忠(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过去几十年,尽管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公共健康被长期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毛泽东时代的公共健康还要糟糕。毛泽东时代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家医疗体系,但这一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瓦解,政府医疗投入在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1.1%下降到2002年的0.8%左右。1980年~2009年,中国人均寿命仅增加了五年,而在1981年与中国人均寿命持平的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人均寿命增加了7年~14年。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形势下,医疗行业沦为"赚钱机器",整体开支成倍增加。尽管2003年"非典"爆发后中国开始加大对公共卫生行业的投入,但这一领域仍然问题重重,民众疾患愈趋恶化,政府未能有效解决一些重大危险因素,如吸烟、环境恶化、危险药品和食品等。就未来挑战而言,当前医疗危机有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威胁整体经济发展和政体稳定。(徐刚)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伦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德国政府应介入立法以规范所谓的双重用途研究。这是一类可以造福人类,但若被不当利用又可能制造危险的科学。报告指出,政府应当成立一个全国性委员会以提前评审涉及双重用途研究的计划书。此外,该委员会认为,无论是在德国国内还是国际上,当前都亟待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7日,美国左翼政治家、佛蒙特州独立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外交》(Foreign Affairs)季刊上发表题为《华盛顿危险的对华共识——不要开启一场新冷战》的署名文章,对拜登政府竞争性对华政策以及美朝野不断升高的对华强硬思维提出批评,指出美国"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零和博弈将适得其反,导致政治局势更加危险",  相似文献   

14.
英国和美国出版了两本同名的书——《当前危险》。事虽巧合,也非偶然。因为当今的世界确确实实面临着大战的危险。这两本书,题目相同,可是内容并不重复,可以互为补充。英国那本,论证了危险的根源,并为英国敲起了警钟。美国那本,从本国利益出发,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痛斥了美国多年来执行对苏的“绥靖”政策,并大声疾呼:美国必须奋起抗苏。下面是有关这两本书的简介。  相似文献   

15.
紧锣密鼓当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冲击着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许多部门。新的现代产业不断开拓,经济结构也在迅速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改革教育体制已成为许多经济大国普遍重视的问题。1983年4月26日,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几天后,里根总统发表广播讲话,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关心教育改革。他认为,“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国家的力量将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联邦德国外长根舍今年2月在联邦议院提出改革大学教育的建议。他告诫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正>风暴追逐者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53岁的罗杰·希尔和50岁的卡琳·希尔夫妇被人们称做是"风暴追逐者"、"追风夫妇"或"龙卷风导游"。他们从事着世界上最离奇、可能也是最危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以来,美国总统肯尼迪、国务卿腊斯克之流和美国舆论界,正在大肆鼓吹美国对外政策的所谓“总战略”。3月31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斯图尔特·艾尔索普报道的同肯尼迪的谈话;4月16日,美国“国务院公报”发表了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的演说:“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该文摘要见本期“外论介绍”栏——编者)。这两篇讲话对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战略轮廓作了全面描绘,值得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欧洲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欧美同盟一向被美国视为必须稳固的"战略后方",阻止欧亚联合也是美国主流地缘政治的核心思想。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提到,"就地缘政治而言,美国是欧亚大陆海岸外的一座岛屿而已;欧亚大陆的资源与人口都远远超过美国。不论冷战存在与否,单个大国主宰欧亚大陆两大范围之一(欧洲或亚洲),都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意义上的危险"。稳定的盟友关系不仅仅意味  相似文献   

19.
深受丘吉尔"铁幕"反共演说的影响,理查德·尼克松对抵制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踏入政坛后,通过加入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提出蒙特—尼克松法案,加入赫脱委员会以及对希斯案件穷追不舍的调查,尼克松在美国公众面前树立了一个"坚定反共分子"形象。但是在总统生涯晚期,尼克松对待共产主义的态度却来了个突然的大转变,成了美国"头号赤色分子"。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6):12
"危急时刻,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也不会坐以待毙。"——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3月4日说,任何加入"基地"组织及其分支的美国公民只要对美国构成迫近威胁,都可能在海外承受致命打击。"林书豪就是雷锋那样的人。"——今年是雷锋去世50周年,中国出现新的"学雷锋"热潮。美国全国委员会中美关系主席史蒂芬·欧伦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