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殷 《世界知识》2014,(19):62-63
<正>近来,美国黑人迈克尔·布朗被警察射杀一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涉及美国政治中最敏感的黑人问题,无论是总统奥巴马的强烈关注,还是底层黑人群众的激烈抗议,都并不令人意外。与此同时,有一个现象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美国、欧洲两地黑人在抗争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相比于美国,欧洲黑人显得格外的"安静"。这种"愤怒"与"安静"的差异背后,折射出美欧两地黑人族群在历史、组织与政治上的三点大不同。美欧黑人发展历史大不同美国黑人历史开端于黑人奴隶的血泪史。17世纪初期,美国大陆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美国电视台播出了这样一组镜头:美国警察穷追一辆被怀疑载有墨西哥移民的卡车,并对车上的墨西哥人大打出手。此片一放,舆论大哗,墨西哥政府也要求美国对此做出解释……其实美国警察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手无寸铁的“可疑者”滥施暴力的事屡见不鲜。4年前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青年一事曾引起许多城市的暴力抗议事件。前不久匹兹堡31岁的黑人企业家琼尼-甘米奇又被5名警察毒打致死,引起广泛不  相似文献   

3.
林玲 《世界知识》2020,(14):50-52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该事件引发了席卷全美的反种族主义抗议浪潮,其爆发规模、影响程度,已经超过了2014年因密苏里州弗格森小镇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事件引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行动。在这一波反种族主义抗议声浪中,再度出现"倒像"呼声。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十七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爆发了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黑人抗暴运动。事件的导火线是,一个从事保险业的黑人推销员乘摩托车违反交通规章越过红灯,被四名白人警察抓住用短棍殴打致死,最后法院宣判警察无罪。法院宣判后五小时,数以千计的黑人自发地拥向街头,袭击司法、警察机关。州政府出动三千八百名国民警卫队赶到现场实行镇压。在三天的混战中,死亡十六人,受伤四百人。黑人被逮捕一千二百多人,估计财产损失达二亿五千万美元以上。迈阿密市黑人反抗运动的激程程度,仅次于一九六七年七月的底特律事件。当时有四十三人死亡,二千人受伤,七千黑人被捕,五千人无家可归。其实,在迈阿密黑人拿起武器走向街头以前,该市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白人迫害黑人的事件。一名白人  相似文献   

5.
时事概览     
正美国反涉警暴力、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升级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警察开枪击伤一名29岁黑人男子布莱克。社交媒体上一段视频显示,当天下午,当布莱克走向汽车驾驶座、打开车门准备上车时,被身后跟随的两名警察抓住衬衫,近距离向其背部至少开了7枪。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民族斗争史是一部血泪史。黑人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使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他者”。一些黑人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他者”;另一些黑人则变成了同时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之外的双重“他者”。詹姆斯·鲍德温在《桑尼的布鲁斯》中刻画了这两类“他者”的形象,并指出他们走出迷茫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4,(17):8-8
8月9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的弗格森镇.18岁的黑人青年学生迈克尔·布朗遭一名白人警察枪击身亡。  相似文献   

8.
王波 《世界知识》2014,(18):56-58
<正>最近,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弗格森小镇成为世界焦点。8月9日,弗格森一名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迈克·布朗被一名白人警察枪杀,引发当地居民游行抗议,一些外地的美国人也前来声援。抗议者和警察之间爆发了严重冲突:一些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和石块,骚乱中一些店铺被砸被抢;维持秩序的警察也全副武装,使用烟幕弹、催泪瓦斯、塑料子弹和装甲车以平息骚乱。8月16日,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弗格森进入紧急状态,从16日午夜至17日清晨5时对该地区实施宵禁。抗议者与警方的冲突持续到19日。最后,尼克松州长派出了国民警卫队,才使骚乱得以平息。  相似文献   

9.
汽车奔驰在迈阿密市的大街上,黑人群众为抗议警察无故枪杀黑人儿童而张贴的抗暴标语、设置的路障仍依稀可见。这个由于位居南北美洲的中心而获得“美洲中心门户港”之称的美国城市,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0.
<正>5月初,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爆发埃塞俄比亚裔犹太人的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警察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多人受伤。此次抗议活动缘起一段视频录像。在这段录像中,一名埃塞俄比亚裔的以色列士兵在特拉维夫被警察殴打。事发后,两名涉事警察被停职。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以色列国内的族裔问题浮出水面。有争议的起源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因为黝黑的皮肤而成为当今世界颇为独特的"黑人犹太人"。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埃塞  相似文献   

11.
罗恩·柯克是美国贸易代表,目前他领导着近200名雇员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为提升美国贸易利益而不懈努力。柯克于1954年出生在德州首府奥斯汀市一个黑人家庭,在家里排行老四,父亲是奥斯汀市首位黑人邮政官。柯克生活在极严格的家规中:兄妹被禁止吃口香糖,且不准说任何黑人俚语。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去美国访问,重点了解了美国学校的种族隔离状况,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美国学校里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分堆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在某大学餐厅,我看见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各据一方用餐。我问一位黑人学生何以如此,他笑我少见多怪。他说在美国许多大学里都是这样的。现在这不是校方规定,而是习惯形成的。我发现,在多数情况下白人学生成立白人学生兄弟会(或称互助会),黑人学生则成立黑人的。白人学生办报很少吸  相似文献   

13.
正警察执法问题似乎永远是中国舆论、公众争论的热点,针锋相对的双方又都喜欢用"国际惯例"为自己支持的执法方式背书,认为警方权限受到过多制约的,往往会说"瞧瞧人家美国警察多牛,执法时谁也不敢跟他们矫情",而认为警察所受约束、监督不够的,则常常把"瞧人家北美,执法权是被‘装在笼子里'的,就算警察也不能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而真相究竟是怎样的?真相一:警察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对于美国警察的权力,媒体和评论家的说法似乎大相径庭。有人引经据典,说美国警察的权力十分有限,受到严格的法律制约,没有确凿证据既不能人室搜查,也不能随便拦住可疑人员要求其出示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从朝鲜战争、种族冲突和内心冲突三个层面描述了美国退役黑人士兵弗兰克的创伤体验:朝鲜战争构建了弗兰克的战争受害者形象;黑人"坐以待毙"的种族冲突为弗兰克埋下种族创伤的记忆;弗兰克由受害者向加害者的角色转变使他陷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内心冲突,加重了他的创伤症候。《家》以战争维度书写了弗兰克遭受的多重创伤,突出了黑人修复创伤、重建家园的艰难。弗兰克兄妹回归黑人社区,终获心安的"回家"结局延续了莫里森小说的伦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正警官Ted Wang是休斯敦市警察局公共关系部主任,从警16年,有着丰富的执法经验。近日笔者就美国警察的执法程序和分寸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得以了解美国警察的执法程序,以及执法过程中的冷酷暴力与铁汉柔情,至少令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纽约警察打伤乱穿马路华裔老人、华裔妇女买iPhone遭警察电击、天津女商人美国边境遭美国国土安全部警察打伤……类似美国警察暴力执法事件,曾一度在海内外网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侨易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兴理论,对于美国非裔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从"侨易学"理论出发,分析侨易主体黑人在美移民生活境况,洞察黑人与美国社会的互动效应,见证黑人在侨动过程中身份建构的嬗变。从而得出,黑人要想在多族裔,多文化的美国社会中重拾自我,并在跨文化氛围内获得族裔生活的范式规律,则:既不能规避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必须珍视本族裔的中坚思想,保持族裔认同感,最终经历"侨动"与"易变"的洗礼,并完成黑人的少数族裔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一1526年,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被运到现在的美国。1776年美国独立前夕,那里的三百五十万人口中,就有五十万是黑人,其中十分之九是奴隶,十分之一是半奴隶的所谓“自由黑人”。他们就是今天占美国总人口11%的一千九百万黑人的祖先。四个世纪以来,勤劳、淳朴的黑人在美国的土地上受着种植园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野蛮的迫害和歧视,处于奴隶和半奴隶的可悲境地。在美国内战以前,美国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境內有黑人、印第安人、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等少数民族,他們都遭到各种各样的歧視和迫害。黑人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美国現有黑人二千二百万人)。长期以来,他們披荆斬棘、胼手胝足,为美国資本家創造了大量財富,但他們的遭遇又如何呢? 世世代代被剥削被奴役在十五世耙,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大陆以后,不少西方国家的殖民者都干过从非洲海岸把黑人作为奴隶阪卖到新大陆去的勾当。一六一九年,第一批黑人被运  相似文献   

20.
肖荣 《科技信息》2010,(32):163-163
詹姆斯·鲍德温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然而,对于“黑人作家”的这个头衔,鲍德温却深表反感,他不喜欢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黑人”的称号,只想成为一个“好作家”。鲍德温之所以能够在绚烂缤纷的当代美国文坛独树一帜,也正是因为他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文学,把写作范围不再局限在黑人作为弱势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本文拟以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乔万尼的房间》为切入口,一探美国黑人文学作品所体现的非族裔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