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先罗  章卫 《江西科学》2021,39(5):805-809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水体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化特征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新建恒湖垦殖场稻虾基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不同生长期采集灌溉水、田间水、排水及土壤,检测3类水体及土壤中的硝态氮、铵态氮、总氮及总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均为排水>田间水>灌溉水,铵态氮及硝态氮在抽穗期及灌浆期远高于其他生长期,总氮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变化不大,总磷为逐渐上升;土壤中硝态氮在分蘖期及成熟期最大,土壤全氮在成熟期最大,土壤铵态氮及全磷变化不明显.可见,应针对不同生长期合理施肥,在抽穗期及灌浆期减少肥料的投入,同时加强农田排水氮磷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并鉴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未培养物种,然而,仅依赖非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无法获得发挥关键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物,限制了对其功能的验证及其应用,这对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稻虾共作和水稻单作两种稻作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传统平板涂布、96孔培养板划线分离以及将非培养和培养法相结合的——“96孔高通量培养法”3种方法的土壤细菌分类差异、菌群多样性、组成特异性以及细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涂布培养法,96孔高通量培养法所获取的细菌数量高约5倍,能鉴定到属的培养物高约4倍,预测功能鉴定提高约2倍.由此可见,“96孔高通量培养法”大大提高了对土壤细菌培养物的获取和鉴定率.本研究弥补了传统培养法的获得率低的不足,拓宽了高通量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稻虾共作模式参与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漳州师范学院校园内芒果树(乔木)、铁树(小乔木),红桑(灌木)和草地四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动物的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631只,隶属于3门22类.其中以弹尾目和寄螨目为优势类群,占所捕获土壤动物数量的74.96%;真螨目、毛马陆目、双尾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其余类群均为稀有类群.另外,本研究还对各样地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中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大小顺序为:芒果>草地>红桑>铁树,优势度指数C的大小顺序为:铁树>红桑>草地>芒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在沙地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情况下,两类生境的转变过程较为缓慢.由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的转变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有提高趋势,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其中,植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类群数和密度明显增加,捕食动物的类群数尽管没有明显变化,但一些主要类群的密度增加却很突出.与固定沙地和沙质草甸相比,农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类群数、动物密度减小,腐食动物的类群数增加.因此,在科尔沁沙地开垦和利用农田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5.
新疆雅玛里克山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1月,在雅玛里克山柳树林、草地、榆树林、果园、白杨林及荒地等6个不同生境,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69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门,12纲,23目(24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32.05%)和蜱螨目(29.2%),占总个体数的61.25%,垫刃目、正蚓目、柄眼目、膜翅目、蜘蛛目、等足目、端足目、综合目、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缨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革翅目等19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36.27%.盲蛛目、伪蝎目、原尾目、双尾目4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2.48%.6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不同,其个体数顺序为柳树林>果园>榆树林>草地>白杨树>荒地,而类群数顺序为柳树林和果园(24)>榆树林、草地和白杨林(23)>荒地(21).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p<0.05),即表层>中层>下层;在不同生境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白杨树>柳树林>荒地>榆树林>苹果园>草地,而优势度顺序为草地>果园>荒地>榆树林>柳树林>白杨树.  相似文献   

6.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动物种类和组成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崇明岛选择了苗圃、农田、公园和湿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崇明岛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共获得土壤动物1 179头,分属2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共483头,中小型土壤动物共696头....  相似文献   

7.
溪源湿地秋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秋季在浙江景宁望东洋溪源湿地对5种代表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望东洋溪源湿地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7纲1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蜱螨目、线虫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翅目和半翅目,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稀疏小乔木林>五节芒草丛>白茅草丛,Shannon-Wei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呈显著负相关;望东洋溪源湿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现象明显.根据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度排序(MDS)的结果,可将土壤动物分为3种类型,即湿润江南桤木林型、干燥乔木林型和杂草型,反映了土壤动物群落对湿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并依此推断含水量和植被的盖度,尤其是灌木盖度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10月,对山东省无棣县北部的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得各类土壤动物标本15 312头,隶属于7纲10目.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为弹尾纲(跳虫)和蜱螨亚纲(螨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其它均为稀有类群.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E>C>B>F>D>A,弹尾纲和蜱螨亚纲动物个体数占该样地动物个体总数的百分比均超过40%,致使各样地的优势度指数普遍较低,最高仅为0.492 7.垂直分布显示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聚类结果,可将6个样地分成3组,显示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地点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9.
稻蟹共作寓种稻和养蟹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稻蟹共作14年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稻蟹共作对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分析与公司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 表明:稻蟹共作后,土壤pH,有机质,TN,NH+-N含量均有所增加;C/N显著下降,TC,N...  相似文献   

10.
凉水地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态地理学观点出发,运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理论,对凉水地区的6个植物群落的土壤动物群落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们与不同植物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沿海12个典型潮间带湿地, 结合其生境特征, 系统地比较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生境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的底栖动物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分异特征, 其分界线与潮间带湿地所处位置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潮间带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密切。作为潮间带湿地区别于其他类型湿地的主要特点之一, 潮差对潮间带湿地特性有重要影响, 潮差与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对于类似环境条件下的潮间带湿地, 二者的相关关系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探讨了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分布特点.调查期间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006个,共25个类群.在农田中,弹尾类、螨类是优势类群;在废弃地中,双翅类幼虫、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属于优势类群;绿地中,线蚓类、弹尾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螨类和弹尾类在农田、废弃地和绿地中同时出现的概率要大于其他类群,表现为弹尾类>螨类>线蚓类.在群落结构方面,废弃地中的优势度指数在几个月份中一直低于其他两种类型;绿地优势度指数比较高,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不高;而农田10,11月的优势度指数高于绿地.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夏季和2009年春季,对河南省民权林场不同林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大型土壤动物3门7纲17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3类.由于5种林型利用方式不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个体数密度从多到少依次是纯杨树林>杨槐混交林>宽行农林间作林>纯槐树林>窄行农林间作林,物种丰富度从多到少依次是纯杨树林>宽行农林间作林>纯槐树林>杨槐混交林>窄行农林间作林.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密度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现表聚现象.不同林地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密度随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夏季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4.
15.
从地基模型的角度入手分别以弹性半空间、有限层和弹塑性三种地基模型对桩土的共同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通过对一个实际算例的计算分析初步地分析了不同地基模型下的计算结果 ,与资料的印证证明了结果的正确性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生境土壤动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土壤动物区系分布、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草原土壤动物大类群水平优势类群基本一致.土壤动物密度及生物量以荒漠草原较低,而典型草原较高,草甸草原则以低密度和高生物量显示了其土壤动物分布的特殊性.内蒙古草原地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在类群组成上显示较强的同源性和在较低分类阶元上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近三十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通过分析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土壤介质振动传递试验模型,测量得到了振动加速度响应随距离、激励力大小以及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响应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激励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激励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北京地铁十三号线太阳园段进行振动测量,实际测量结果与模型实验测量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土壤介质振动传递试验模型可以很好的反应轨道交通振动的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物理过程模型、动力学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各自的建立方法、途径和应用目的,并分析了GIS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