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对美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相对地位与所占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从2016年起已经超过了对"大国外交"的重视程度。但就国别外交而言,对美外交依然排在第一位,并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准确判断美国对华战略干系甚大。笔者的基本判断是:美国对华战略已经从"两面下注"转变为"全面防范",但并没有把中国看成苏联那样需要加以遏制的敌人(enemy),而是看作需要严加防范的对手(rival)。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的首要目标指向前苏联,同时积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逐步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前苏联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是美国对华实行技术转让政策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对美国亚洲安全的威胁,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美倾斜外交,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米尔斯海默是美国杰出的国际关系学者之一,几年前他出版了《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他在书中强调,今天的世界仍然延续着旧时代的逻辑,国际政治依然是大国政治,依然处于悲剧式的历史循环之中。“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必然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正是根据这种悲观、循环的历史观,米尔斯海默看到未来中美冲突的必然性,中国实力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存在“。在21世纪初期,美国可能面临的最危险前景是中国成为东北亚的潜在霸权国。“”富裕的中国不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日本紧跟 德法不随——美国“协调对华政策”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对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西方大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课题。自年初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围绕这一课题掀起了错综复杂的“大国协调对华政策”的旋风。从初步结果看,日本表现出紧跟美国的意向和行动,而德法等欧洲大国则坚持自己的立场。日本配合美国施压日本近几年来对华外交一直保守僵化,并想借“日美同盟”加重其“大国外交”的运作,实现政治上的突破,成为所谓“正常国家”,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因此,日本极力向布什政府靠拢,积极在亚洲应对美军全球战略的调整,强化日本海上航线的防卫能力等等。特别是今年2月19日,美日两国…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和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构成当前国际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变局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政府决定历史性地调整对华政策,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对华竞争与排挤的进程,这是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背离,反映出美国战略界的对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化外交对华进行文化渗透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面。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利用学术文化交流、宗教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等手段对华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促进中国和平演变,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目标,对我国文化安全和国家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底、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相继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等三份战略文件,宣告"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并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和对华接触派之间,开始了一场时起时伏的对华政策大辩论。这场大辩论开始阶段围绕着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展开,后来焦点转向美国对华到底是该实行遏制政策还是实行接触政策。1996年我们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之后,美国对华新鹰派气焰上升,主张对华遏制的呼声增高。尽管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前后,共和、民主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勉强达成脆弱共识,但对华强硬派近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遭受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指控和做出制裁决定最多的国家。运用负二项计数模型,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政治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美政治关系和美国国内政治关系会影响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措施,中美穗定的政治关系会减少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的可能性,而美国国内民主党上台较共和党上台更可能增加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的概率,同时,经济和制度因素也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温庭海 《科技信息》2012,(35):I0186-I0186
中国目前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被美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最严重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调查的数量、税率和终裁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对中国纺织品企业的出口、国内市场及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中国纺织品企业减少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件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中美欧关系是二十一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三角关系,本文从中美欧关系发展中的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伽利略计划问题,分析中美欧三角关系中,中国处于不利地位,但中国应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才有可能脱离以往新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的被动和暴力手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曾为中日关系的修复、中日经贸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ODA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辩证分析日本对华ODA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指出日本对华ODA由于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14.
桐油作为中国特产,在中国种植和使用已有千年历史。随着桐油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国际商品后,桐油的用途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它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军备方面,这使中国的桐油贸易如日中天,桐油成为了国民政府重要的经济物资和创汇来源。在桐油贸易中,美国占有重要的份额,桐油对美国的经济和军备影响较大。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用桐油打开了美国对华援助的大门,改变了美国对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是落实2017年底以来陆续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等文件的具体行动,体现了美国军方在所谓"全政府"对华政策中的特殊角色,也揭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加大对华制衡的若干重要动向。在这份报告中,五角大楼对中国的定位以及对中国外交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经济因素,指出正是因为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长期对华封锁禁运使美国付出了昂贵的政治、经济代价;美、欧、日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激烈竞争,促使美国决心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关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中美战略竞争正趋于强化,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调整,这种调整的"竞争强加"色彩十分浓厚。从竞争形态上讲,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开启的不仅是贸易争端,更是一场"混合竞争",有人甚至用"混合战争"来界定它。美国单方面高估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霸权信誉为代价来推动这种战略竞争关系的发展。由于事关对自身霸权的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