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20年1月17?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了一次短暂但很重要的"点穴式"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20年的首次出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近20年后再次访问缅甸,又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因而对中缅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特殊意义。从习近平主席访缅期间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两国元首共同启动的纪念中缅建交70周年暨中缅文化旅游年活动、访问结束时发表的中缅两国联合声明内容来看,习近平访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把中缅关系在千年胞波情谊的基础上推进到了新时代,两国关系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正毫无疑问,2017年的中缅关系比以往更加热络,而相比之下美缅关系似乎变得有些"冷淡"。实际上,2017年正好是美缅建交70周年,但在媒体上似乎讨论得不多。1947年9月18日,在缅甸还没有正式获得独立之前,美国就与缅甸建立了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在过去70年间,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少起伏,外交关系也曾一度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别。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两国开始积极接触,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缅甸选择了平衡外交,密切的中缅关系以及缅甸自身的优势也是促使缅甸实施平衡外交的因素。缅甸的平衡外交使中缅关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缅甸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平衡外交的实施效果来看,中缅关系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平衡外交的实施对中缅关系的健康发展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缅甸问题”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管未来美缅关系如何发展,美国对缅甸各派政治力量的影响都不可低估;缅政府想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缅北"民地武"问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缅政府与缅北"民地武"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等国阻碍中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企图,对我国也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是有着相同历史渊源的跨国民族,但中缅德昂族的回溯性历史叙述淡化了其历史中的共同部分,分别强化了与所在国的历史纽带。这说明对跨国民族认同的把握应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中缅德昂族正是通过回溯性历史叙述来区别分布于中缅国界两边而文化边界模糊的群体,通过赋予不同跨国部分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来为心理国界的构建确立历史根源。论证了回溯性历史叙述在跨国民族心理国界构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寻求理解跨国民族认同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为庆祝中缅建交65周年、持续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与缅甸外交部下属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于2015年5月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未来几十年的中缅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的首届中缅二轨对话。缅方代表团以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为团长,成员包括总统政治顾问丹隋、经济顾问丁突乌博士、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第一联合秘书钦貌林、总统办公室主  相似文献   

7.
缅甸是中国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开发西南内陆落后地区的经济纽带,是中国确保西南边境安全稳定的重要合作伙伴;为了免遭西方国家过于严厉的制裁,解决北部边境地区的民族地方武装问题,实现本国的经济繁荣,缅甸需要中国的帮助,这些是中缅特殊关系的决定因素。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缅甸均衡战略的实施和缅甸对中缅特殊关系的担忧是中缅特殊关系的制约因素。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很难调和,均衡战略的影响是有限的,缅甸的疑虑将逐渐消解,从长远看,这些制约因素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缅特殊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友好感情的深厚程度是中缅关系能否经受住风云变幻的关键指标。缅甸正在经历民主转型,尽管中缅高层互动频繁,但双边关系的一大问题是两国民间误解和不满有所增长,加之某些媒体和网络言论的渲染,对双边关系造成损害。两国有识之士正积极行动,加强民间往来,引导两国大众对彼此形成积极认知,为中缅关系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忧在何处?当前,两国民间交流的规模、层次、广度与深度等,与中缅关系在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2月7日,中缅第二次外交国防2+2高级别磋商在中国昆明举行,会议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邵元明与缅甸外交国务部长觉丁、国防军第一特战局局长吞吞南共同主持。在会上,双方积极评价中缅关系的良好发展,一致认为妥善处理缅北问题,保持中缅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对推进新时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希望缅甸有关各方切实保持克制,尽快实现缅北地区停火,避免影响中缅  相似文献   

10.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1,(24):24-25
11月30日至12月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免林顿对缅甸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白195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访缅之后美国对缅甸的最高级别访问,也标志着美缅两国关系在经历了20多年的敌对之后,终于走向了缓和。希拉里此次访缅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和目的,并将对缅甸正在进行的改革以及中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春节前后的愉快日子里,中国人民热情地接待了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来中国访问的缅甸联邦总理奈温将军。中缅两国总理经过了亲切坦率的会谈,在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月28日,中缅两国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在北京签字。这两个文件的签订反映了中缅两国人民和平友好相处的共同愿  相似文献   

12.
冷驯化对中缅树鼩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测定中缅树鼠句在冷驯化(1h,4h,8h,1d)中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III和状态IV呼吸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中缅树鼠句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及中缅树鼠句肝脏产热的机理及其与质子漏的产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认为中印可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赢,同时认为缅甸对中国“西进”印度洋意义重大。印度视中国为潜在敌手,重视缅甸在其抗衡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后冷战时期缅甸对中国在缅影响力上升的担忧逐渐加深,力图通过印度来实现力量的均衡。中印缅对彼此的不同认知使三国间的互动难以形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的中缅关系演变似乎让国人大跌眼镜。2011年3月底缅甸军政府移交国家权力给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政府,不少人认为这是"换汤不换药",中缅关系不会受影响。但是2011年9月30日,吴登盛宣布在其任期内搁置密松电站,随即莱比塘铜矿等中国在缅甸重大投资项目均受到冲击,"中国丢了缅甸"的论调充斥中国媒体,许多人甚至质问"谁丢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中缅建交65年来,虽然双边关系因国际战略局势和两国内政变化偶尔出现过波动,但在大部分时期都保持了稳定和友好。这笔珍贵的友谊遗产得益于两国早期领导人的远见和良好意愿。当前,中缅关系发展势头加快,合作领域扩大。双边联系不再局限于政府间,也在民众、企业和智库之间进行。中缅贸易额已从2012至2013财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14至2015财年的90亿美元,中国目前以145亿美元稳居缅甸主要外资来源国之首。包括政  相似文献   

16.
日内瓦会议以来国际形势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一九五四年六月下旬,即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我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和中缅两国总理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利;(五)和平共处等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和中缅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登盛宣布在其任期内搁置密松电站项目。密松电站项目涉资36亿美元,是当时中国在缅最大投资项目,也是缅甸计划修建的最大规模水电站。缅方单方面宣布中止此项目,引发了中国投资者、政府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高度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密松事件是中缅关系的转折性事件。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密松事件后中国对缅投资出现骤降,甚至"撤出缅甸"。事实如何,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从缅方数据看,截至  相似文献   

18.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3,(3):9-9
1月19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仰光拜会了缅句总统吴登盛.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并一致同意要维护好中缅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国庆佳节,在喜气洋溢的北京,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缅边界条约正式签字了。这是中缅两国之间的大喜事,也是亚洲国家之间的大喜事,中缅边界条约的签订,全面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中缅边界问题,使两国之间两千多公里的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使两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友谊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个条约是中缅友好关系的里程碑,是亚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光辉榜样,也是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20.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0,(3):6-7
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1月17日至18日,应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温敏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分别同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会谈,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缅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见证签署达成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双方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