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临床资料(COPD合并PF组),并纳入同期入院治疗的3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组;评估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及肺气肿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 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RCT肺气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3个月时,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后,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方法 7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n=12),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n=14),及健康对照组(n=10),以及发生急性移植抗宿主病患者(n=10)在有效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IL-23、IL-21、IFN-γ、TGF-β1、IL-22浓度。结果 1 aGVHD者(n=12)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浓度(pg/mL)较正常对照组(n=10)和无aGVHD组(n=14)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1 156.61±458.0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 978.34±1 647.71)和无aGVHD组(2 541.62±1 80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2:未发生aGVH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22.14±2.49,19.1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L-21、IL-22和IL-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外(P<0.05),其余的细胞因子健康对照组和无急性a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VHD组血清IL-22浓度与无aGVHD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有效治疗者,治疗后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2在有效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与(IL-17、IL-23、IL-21、IFN-γ、TGF-β1)与aGVHD的发生发展和疗效有关,而与IL-22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刺激诱导人前列腺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影响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脂多糖诱导处理人前列腺上皮P69细胞构建炎症细胞模型,体外培养正常P69细胞(对照组)和炎症细胞(实验组)至对数生长期,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分别利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中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和蛋白定量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两组细胞中hsa-miR-150的表达;采用hsa-miR-150-mimic和hsa-miR-150-inhibitor分别处理两组细胞,qPCR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c-Myb及TGF-β1的表达水平改变;采用c-Myb抑制剂处理后,观察两组细胞中TGF-β1的表达程度.结果:实验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明P69炎症细胞模型构建成功.实验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强;基线状态下实验组细胞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sa-miR-150-mimic处理后,实验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实验组;hsa-miR-150-inhibitor处理后,实验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水平较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两组间hsa-miR-150的mRNA表达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实验组;c-Myb-inhibitor抑制处理前,两组细胞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出现降低,对照组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水平高.结论: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可引起hsa-miR-150表达升高,进而激活下游靶向因子c-Myb,最终诱导TGF-β1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和临床感染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性,探讨其早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就诊的接受放射治疗的202例肺癌患者,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63例;CRP与RP的相关性指标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放疗中感染因素与RP的指标采用χ2检验。RP的发生率是31.19%(63/202);放疗前后CRP的水平分别为(8.27±21.4)mg/l和(15.86±32.88)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检验和Brown-Forsythe检验,P=0.001);RP组与非RP组CRP的水平分别为(30.31±66.72)mg/l和(15.10±27.22)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检验和Brown-Forsythe检验,P=0.033);RP组琥珀酸甲泼尼龙治疗前后CRP的水平分别为(8.55±10.98)mg/l和(32.37±67.59)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lch检验和Brown-Forsythe检验,P=0.012);放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31.78%(64/202),其中有40.62%(26/64)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而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68.32%(138/202),其中有26.81%(37/138)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在肺癌放射治疗中,及时治愈肺部感染是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一项重要手段;CRP可作为肺癌放疗中临床早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一项指标,可监测评估激素治疗RP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香青兰总黄酮对高脂饲料诱导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TGF-β 1/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青兰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1、42、84 mg/kg/d)和辛伐他汀组(3.5 mg/kg/d)。小鼠给药12周后处死,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主动脉TGF-β1,Smad2/3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1β、IL-6、TNF-α、MCP-1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显示各给药组主动脉中TGF-β1、p-Smad2/3以及Smad2/3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干预TGF-β 1/Smad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比较PTBD与ERCP在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收集了在2015年2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应用PTBD与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各45例(共90例)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总胆红素、CRP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1)PTBD组与ERCP组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BD组与ERCP组治疗前总胆红素、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3)PTBD组与ERCP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TBD比较,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机体炎症反应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相关性,对慢性再障(CAA)31例、重型再障(SAA)1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TGF-β1及RT-PCR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EL1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的量.结果表明:SAA、CAA组比正常组、SAA组比CAA组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P<0.01).可见再障患者的TGF-β1水平高于正常组,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 urpura,HSP)患儿血清中IL-6和TGF-β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48例和健康儿童2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IL-6和TGF-β1的水平,并对两组之间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6、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6.090,p<0.05;t=7.162.p<0.05).结论:HSP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升高,体现出Th2呈优势活化状态,Th1/Th2失衡;TGF-β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即HSP患儿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敏  尹晓玲  高玉林  李晶 《甘肃科技》2016,(12):112-114
观察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COPD患者6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和阿奇霉素治疗组(n=33)。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6MWD),以评价临床疗效,并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中IL-17和IL-10的表达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6MWD基本一致;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MW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L-17和IL-10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1);IL-10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不明显(P0.05),而治疗组则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气道炎症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在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温肺扶阳祛痰方配合常规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COPD稳定期(脾肾两虚、痰浊中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温肺扶阳祛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3个月规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D)、生活质量评估(CAT)、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炎性因子IL-17和IL-23的变化进行评分和记录。采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个月规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经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比较均有延长(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VC、FEV1/FVC比值以及FEV1%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IgA、IgG免疫指标水平升高(P0.05),但血清Ig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均上升(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CD4~+和CD4~+/CD8~+比值上升(P0.05),CD8~+免疫学指标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IL-17、IL-23下降要优于对照组(P0.05)。温肺扶阳祛痰方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CAT评分,延长6 MWD,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IL-17、IL-23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通量抗体芯片研究AILD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阵列抗体芯片技术检测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血清中20种辅助性T细胞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合肝功能临床生化数据,分析炎性因子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性.高通量抗体芯片检测结果显示:AIH-PBC OS患者血清中IL-4和TGFβ1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PBC组(P0.05),AIH-PBC OS患者血清中IL-4表达量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清中IL-4和TGFβ1表达量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量与ALT(r=-0.6301,P=0.0135)、AST(r=-0.7443,P=0.0030)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IL-4和TGFβ1在AIH-PBC OS患者和PBC患者血清中表达量差异(P0.05)和TGFβ1表达量与AILD患者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筛选具有临床检验、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意义的AILD相关细胞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中医证侯变化,主客观指标合参,评价三仁汤干预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14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CEG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三仁汤干预4周,对照组予安慰剂干预4周。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侯变化;应用实时免疫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胃黏膜HSP-70、IL-1β变化。结果: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总有效率为8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治疗前两组患者HSP70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IL-1β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P70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βmRNA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变化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HSP70及IL-1βmRNA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可能通过诱导HSP-70表达,抑制IL-1β分泌从而发挥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单纯放疗及同期放化疗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影响指标.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238例,其中,单纯放疗108例,同期放化疗130例.依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急性不良反应评价,分析治疗期间不同营养状况评价指标(BMI、人血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炎症指标(NLR,PLR)对急性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238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60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73例,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78例.总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组和轻度低下组Ⅱ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低下组和重度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人血白蛋白偏低组≥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PLR组≥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L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总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组和轻度低下组≥Ⅱ级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度低下组和重度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人血白蛋白、PLR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明显相关,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明显相关.结论行单纯放疗及同期放化疗患者中人血白蛋白、PLR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总淋巴细胞计数为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在放化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疗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左旋多巴,研究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普拉克索、左旋多巴,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UPDRS四部分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UPDRS四部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联合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能显著性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27 (IL-27)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5例,其中单纯药物组行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TNF-α、IL-1和IL-27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1和均明显下降,IL-27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变化较单纯药物组更显著(P0.05),两组LVEDd、LVEF及LVMI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TNF-α、IL-1和IL-27水平指标可以作为评价CRT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博 《甘肃科技》2022,(14):110-112
分析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干预效果。以甘肃省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1月接收的10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两组内:参照组53例,以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53例,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主要中医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评定两组治疗4周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参照组优(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和同时间点参照组相比,治疗组均明显更低(P均<0.05)。对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有效下调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剂量氨溴索结合头孢哌酮钠治疗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疗效。选择2017年3月~2019年5月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PcP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哌酮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大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1、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生物标志物BG、KL-6、LDH水平低于对照组,S-腺苷蛋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肺哮鸣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氨溴索结合头孢哌酮钠治疗可减轻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GF-β和PDGF在尘肺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C-ELISA法测定40例尘肺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TGF-β,PDGF的含量.结果尘肺组血清中TGF-β和PD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Ⅰ期与Ⅱ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患者血清中TGF-β和PDGF水平呈正相关(r=0.501).结论 TGF-β和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液净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8例,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记录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7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素、醛固酮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和腹痛症状、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3 d,观察组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IL-6、IL-8、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3、7 d,观察组C反应蛋白、IL-6、IL-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 d,观察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炎症因子水平,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98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和对照组(n=41,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24 h尿蛋白(24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o)、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0.70%,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24hUTP质量下降,ALB质量浓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同期24hUTP较对照组低,ALB质量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Cho质量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T-Cho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IL-6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IL-6和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24hUTP质量,升高ALB质量浓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