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京杭运河沿线古镇作为重点旅游地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作用性。文章通过对京杭运河沿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将京杭运河、古镇文化、遗产廊道、资源开发等进行逐一论述,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为地域性旅游产业激活与古镇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万州区罗田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价值。文章提出了开发罗田古镇旅游资源的策略: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完善基本条件及确立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3.
杨传莹  赵然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45-I0046
近几年来,古镇旅游越来越得到游客的青睐,而新沂市窑湾古镇是徐州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格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备受关注,所以新沂市市政府制定了开发苏北一山一水一古镇的旅游计划。从旅游行业来说,主要是开发和利用遗产,强调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将根据窑湾古镇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以保护性开发为主的旅游建设规划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谈徽州古镇保护与发展——以万安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峰 《工程与建设》2011,25(6):753-755
徽州古镇首先以保护着手,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迫切需求,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开发、资源旅游、以及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以历史保护作为徽州古镇保护的基础,商业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从而逐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使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更好提高,使曾经繁华鼎盛的徽州古镇重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田海宁 《科技信息》2009,(18):201-201
本文在分析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青木川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旅游的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根据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在安徽省寿县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新形势下寿春古镇开发旅游进行了SWOT评估,指出寿春古镇开发旅游存在便利的区位、旅游资源独特性等方面优势;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管理分散,古镇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劣势;面对外部条件,寿春古镇面临着中部崛起和合肥经济圈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国内其它古镇和周边淮南地区旅游威胁。对古镇开发旅游提出了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高资源禀赋,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旅游服务等策略,尤其对开发四顶山庙会和古镇巷道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寿春古镇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遗产与旅游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如何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古村落日益成为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不合时宜的发展措施可能会给古村落旅游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江西婺源古村落开发为实证对象,通过对游客进行实地调查、同类景区调查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当前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核心矛盾主要有古村落景观遗产的地方性要求与景观现代性的矛盾、古村落景观遗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氛围的矛盾等三方面;提出了"有远见地保护古村落遗产的地方性、建立真实性与商业性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保护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三大对策,试图探寻一种能促使三大效益协调开发的方式与途径,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成都黄龙溪古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因为其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等旅游吸引力,历来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但是,其旅游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着手,结合现今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了黄龙溪古镇发展旅游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保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1-623,677
针对古村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古镇规划旅游开发为例,阐述了古村镇旅游开发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步骤、保护措施,以利于古村镇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七里古镇拥有丰富的古窑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船工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促进古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积极推动赣州的旅游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西旅游古镇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镇,其中少数古镇在近代与现代历史时期,处于相对停滞状态,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当地古建筑、古风貌有幸被比较完整地保护下来,如昭平黄姚、灵川大圩、南宁杨美等;开放改革以来,它们被重新发现,并开发为旅游古镇,扬名海内外.今后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古镇应注意古建筑、古风貌的保护,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古镇旅游在全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尤其是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为例,对古镇资源以及目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为更好的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古镇,处于历史与时代、继承与发展的交叉口,如何恢复古镇经济、变灾难为机遇、修复灾后人们的心灵家园并寻找到一个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新模式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以顺应历史、改变民生与环境为基础,结合中国成功的古镇(城)保护及开发案例,从绝对保护、开发保护、新区开发3个方面展开对新模式的研究及论述,并以青木川古镇为例,探讨新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规划提出将保护作为开发的目的之一、将开发转变为古镇保护的途径,在保护与开发的相互促进中,实现古镇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延续并行。灾后重建的古镇在未来保护及活力复苏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保护与开发新模式的探索为古镇原真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并行甚至互融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及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播,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方法理论分析与国际宪章解读,结合实证举例方法。结果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旅游产品的主题化与系列化、再现遗址地景观、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旅游功能、提供考古体验旅游产品等为主要开发策略的。结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遗产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是多样的,核心是遗址文化景观的修复与再现。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遗产旅游产品设计还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产品开发的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18.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19.
覃业银  陈超群 《奇闻怪事》2009,(2):38-38,41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湖南省作为一个遗产旅游资源发达的省份,在目前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空间开发错位、遗产旅游地原真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等弊端,因此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实施遗产旅游开发的数字化战略、强化旅游地社区参与机制、确保旅游设施与景观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科学合理规划,实现遗产旅游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湖南省遗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镇是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社会聚落形态的重要依据。当前,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同领域专家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商贸交通型古镇的分布具有低地势、沿河流、趋近商道等特点,统治阶层的态度、交通的改道、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资源的枯竭等则是商贸交通型古镇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