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偶发的、瞬时射电暴,为了探测到更多的样本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多波束接收机开发了一套实时搜寻终端,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与处理、单波束信号处理、多波束信号合成与分析、探测结果存储与发布等单元,可以对多路波束信号进行同时采集和分析,利用多波束的信号参考效应消除干扰,提高探测准确率.在某射电望远镜上进行了观测实验,通过捕捉脉冲星的单脉冲信号检验了FRB信号的探测功能,结果表明该终端可实现准确、实时的FRB探测.  相似文献   

2.
空-时二维步进频MIMO雷达宽带信号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距离高分辨,提出了空时二维步进频加线性调频的发射信号模型.MI-MO雷达采用空-时二维步进频的发射信号模型,可以将宽带信号处理分为接收波束形成、脉冲压缩、发射波束形成、慢时间维信号合成4个部分.发射信号分集给系统带来更多自由度的同时,也使信号处理变得更为复杂.仿真结果表明,当发射阵列规模较大时,MIMO雷达能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PRT)内实现宽带信号合成,避免了常规宽带雷达的运动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路同步采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快速完成对多路信号的同步采集,成为信号采集技术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在强干扰环境下,传统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着多路信号采集不同步、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为了提高通信传输信号的采集性能,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首先,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硬件结构;并详细介绍了主要的硬件的设计过程。其次,进行了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对软件开发及编程进行设计并分析。经实验验证,所设计系统在强干扰环境下,信号采集灵敏度较高,对多路信号采集同步性好;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速数据采集及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一种250MSPS数据采集存储卡及其与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以及在雷达回波信号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系统采用了多路合成方案,以实现多路低速A/D合成一路高速A/D,从而减小了电路实现难度,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通过采用内丰直接映射的接口方案。实现了采集扩展存储器在高速数据采集瞳和计算机间的共享,从而完成高速采样数据向计算机的传输,最后从理论上对系统性能和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速数据采集及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250MSPS数据采集存储卡及其与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以及在雷达回波信号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系统采用了多路合成方案,以实现多路低速A/D合成一路高速A/D,从而减小了电路实现难度,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通过采用内存直接映射的接口方案,实现了采集扩展存储器在高速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间的共享,从而完成高速采样数据向计算机的传输.最后从理论上对系统性能和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FPGA+DSP的数字波束形成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英  万卫华 《甘肃科技》2007,23(10):27-29
文章就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做了讨论。对数字波束形成原理及其数字实现作了简单的介绍。针对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带来的传输数据量大、工程运算较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使用FPGA DSP波束形成系统,这样FPGA多路并行处理的速度快和DSP控制结构复杂,运算速度高、寻址方式灵活、通信机制强大的特点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收发全数字波束形成的全数字化相控阵雷达(DAR)的原理、系统组成及目标显示.对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数字阵列模块(DAM)、数字T/R组件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512单元的完整试验系统,得出数字阵列雷达同时完成观察和跟踪多目标终端显示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光纤多种业务传输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思想。该系统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一路视频信号、一路音频信号(兼对讲信号)和两路2.4kb/S数据信号,用两根光纤实现系统的双向多路传输。文中给出了设计指标和一些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肖凯嘉 《科技信息》2011,(18):119-120
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并行采集和识别系统,旨在对弹丸射击到光靶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和识别。输入的多路脉冲信号经过施密特触发器74HC14整形后进入FPGA,首先由FPGA进行电平判别,有信号跳变时,把信号经过并串转换后进入SRAM缓存模块进行缓存,由系统的USB2.0内嵌核FX2芯片CY7C68013A-56传输到PC机,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和信息传输,完成整个系统的采集和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会阵雷达发射波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多目标风驱动优化算法的波束形成方法.以均匀多同心圆环阵列特性为基础,建立了发射信号的模型和目标优化函数.基于改进的多目标风驱动优化算法,实现了机会阵雷达圆阵的波束形成,即同时优化3 d B主瓣波束宽度和旁瓣电平.仿真表明:与基于传统粒子群算法(PSO)的波束形成性能相比,在使用更少圆阵阵元的情况下,本算法具有较低旁瓣和更窄的主瓣.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试验台多是用于电机性能测试的现状,设计了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典型工况模拟和故障信号采集的试验台;通过NI cRIO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实现被测电机的典型工况模拟,利用NI 9220和NI 9234采集模块完成了被测电机电流、温度、转速、转矩和振动多路故障信号的高速同步采集;基于实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LabVIEW)平台开发了一套可以实现实时电机控制与信号显示的上位机软件;对被测电机进行负载实验。结果表明,电机控制效果良好,信号采集频率与精度可以满足要求,能够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宽带探测雷达回波的采集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9223采集模块的回波信号中频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将穿墙雷达回波信号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获取可直接采样的中频信号,由计算机控制9223采集模块完成了四通道回波信号同步采集并经以太网传输至计算机;依据数据采样流程,系统给出了混凝土墙体(墙体厚度12cm)后面1米处、2米处目标回波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有效避免了超宽带穿墙雷达直接采样的实施难度,回波信号能有效分辨目标对应峰值,满足了超宽带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志军  骆东松 《甘肃科技》2004,20(12):86-87
探头老化实验监控系统采用下位机(高速单片机和高速A/D)采集探头的噪声、漂移数据,通道独立,一个通道对应一个探头的采集。上位机应用RS485总线实现和下位机数据通信,监测软件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实时数据曲线。系统可以按照设置的参数完成规定时间的数据监测。根据选择可以完成漂移测试还是噪声测试。系统可以同时完成多路信息的采集,批量完成探头的老化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为简化基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天波雷达扩展多普勒杂波抑制方法,分析了时间叉排线性调频连续波MIMO天波雷达与慢时间相位编码MIMO天波雷达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分时波束空间MIMO天波雷达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TADBF方法.该TADBF方法在分时波束空间实现,可有效抑制扩展多普勒杂波;简化了发射信号分集,在大型阵列降维处理情况下,只在各脉冲重复周期控制波束指向,无须对子阵或者波束进行相位编码,便于工程实现.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是一种能够突破传统地波雷达仅能沿海岸线布设的限制,通过接收天-地混合路径回波,将探测范围扩展至远海区域,大大增强雷达系统部署的灵活性的新型高频地波雷达。该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具备进一步接纳雷达节点的能力,为多样性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该系统在国内是首次论证并自主设计,是我国海洋技术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的863重点课题。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主要由地波雷达分系统、浮标平台分系统、软件子系统、电源通信运管分系统组成,其结构紧凑、功耗低,环境适应性好。通过研究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总体技术、多频段多通道并行的被动相参接收技术、基于多径多源信息融合算法反演技术、运动与姿态(多谱勒频移)补偿技术、圆形天线阵列及其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浮标平台稳定性设计技术、海洋环境密闭防腐设计技术、电源通信运行管理控制技术,并在软件算法设计、浮标平台设计、低功耗雷达主机设计、雷达全自动化工作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基本完成了浮标式高频地波雷达的研制开发任务。目前产品初装已全部完成,并已完成硬件联调,具备进行软件联调及外场试验阶段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禹劲草 《科技信息》2007,(15):57-58
多路(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技术是利用光域上的频分复用技术,实现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多路光信号的光通信技术。波分多路制式具有系统容量大、光纤利用率高、传输距离长、线路传输设备简单,扩容升级方便等优点,而成为提供超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合成孔径雷达天线体积,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结合实际预研需要,在数字波束形成(DBF)的概念基础上,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运用实验室现有基带信号板,混频器,示波器等设备,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链路,验证数字波束形成的工程可实现性。通过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为在现有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合成孔径雷达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和技术积累。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及工程实现难点分析,为今后的实际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方案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号采集的目的是了后续雷达成像和海浪信息提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单脉冲体制导航雷达设计了一套数据采集系统。以计算机和PXI-9820数据采集卡为硬件,以VC++6.0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构建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雷达回波信号采集单元采用多路信号同步采集的设计方案,并指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多通道同步采集的关键技术问题。东海某海域的岸基采样实验证明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器设计的可行性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纤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多路数据采集的方式结合光纤通信网络,大幅提高了采集能力.系统由采集模块、处理系统以及光纤网络构成,前端采集模块完成模拟信号采样、滤波,然后通过处理器完成信号传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高速7通道的数字接收机系统.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为雷达信号经微波前端转变成雷达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ADC芯片转化成数字量,数字量经FPGA的解串、混频、滤波等操作转换成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采集数据经FPGA处理后通过EMIF接口传送至DSP,并完成后续的复杂信号处理.该系统的采集速率为360MSPS.经过实测检验该系统实现了7通道的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传输,实现了较高性能的同步.经过对ADC芯片采集数据性能的测试,数据采集达到了较高的性能.该设计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当前电磁环境复杂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处理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