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供应室是从医院不同区域如手术室、临床病房、门诊和检验等部门,将所有污染物品回收集中处理后,再送到原使用部门的场所,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洗涤、消毒、灭菌工作。因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作用。宁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自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无菌物品管理合格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实施后止血钳、剪刀、持针器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病区诊疗包管理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包装质量、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防护知识、防护用具、日常防护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PDCA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提升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3.
探讨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追溯系统在实践中与医院HIS系统进行相关联前后24个月,员工院感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锐器伤发生率、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检查包装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及感控质量管理的分进行比较。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感控措施落实得分及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包装管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得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工作中应用,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了工作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了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可控化,追溯信息化和标准化;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事事责任到人,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保证生产质量,有效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还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管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既能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质量和服务管理,在法律上可以举证倒置依据,又可以拓展专业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提供无菌医疗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因此,供应室人员应加强与各部门沟通,提高供应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0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这一时间段作为对照组,接收外来器械共4182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这一时间段作为观察组,接收外来器械共4198件。对比两组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及外来器械护理质量。观察组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各项知识的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外来器械有效交接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器械完整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提高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外来器械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孟超英  邓娟 《甘肃科技》2014,30(18):137-140
近年来,由于成立新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原因,护士严重短缺,致使新护士未及时全面地进行岗前培训,就补充到护理队伍中.新护士结束临床实习,在独立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前,应在相关科室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的带教下再次进行临床实践,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新护士进入科室后,科主任、护士长、带教师需做好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本科病种、床位、布局、人员、工作流程、各种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专科工作特点、人文环境等,使她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人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7.
利用追溯系统全面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无菌包的处理过程,通过扫描操作将信息系统与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供应管理等有效结合,建立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信息,实现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该系统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医院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的科学管理,保障了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供应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红伟 《甘肃科技》2012,28(24):136-138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临床的后勤保障部门,它担负着全院医疗护理及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加上高温、噪音、潮湿等环境的诸多不良因素,接触有害病原菌和其他有害因素的机会成倍增加,极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认清这些潜在的危害,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把危害降到最低,是每个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该做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选取本院14个科室155名低年资护士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对其统一进行规范化培训。与未统一进行规范化培训前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这一时间段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及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规范化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较规范化培训前高(P0.05),临床操作能力、急救应急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均较规范培训前高(P0.05),工作质量总合格率92.9%较规范化培训前的77.42%高(P0.05);规范培训后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97.6%较规范培训前的90.2%高(P0.05)。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急救应急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了纠纷投诉,有助于医院知名度和声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的运转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4年2月实行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后的手术30例,与2014年1月未实行消供中心集中管理前的随机手术30例对比,分析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结果:实行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后在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和规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工作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手术室消供中心一体化模式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量,能够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提高手术床运转率,灭菌追溯系统使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随机抽选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敦煌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各科室提供的消毒器械和物品450份,本阶段作为质量改进前阶段,分为对照阶段,另外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提供的消毒器械和物品450份,本阶段为持续质量改进后阶段,为观察阶段,对比两个阶段的各科室满意度、消毒合格率和院内感染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阶段的各科室满意度、消毒合格率相较于对照阶段,明显提升,而院内感染率则明显下降(P0.05)。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方法:通过调整某院产科病区护士的岗位职责,在分床责任制实施的同时,进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分层责任制管理,采用小组制融合分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开展临床工作,解决临床突出护理问题。将新的护理模式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等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增加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缺陷,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提升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归属感,降低了护士工作压力,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中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优质护理。小组制融合分床式责任制护理模式首次在西南地区专科医院中实施。  相似文献   

13.
观察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选取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5人,自2016年3月起对其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以2015年9月~2016年2月作为管理前,以2016年3月至8月作为管理后。对管理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清洗、灭菌、包装等操作合格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管理后医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9.22%明显低于管理前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医务人员清洗、灭菌、包装等各项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能明显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性,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质量管理对策。研究对象为甘肃省中医院使用过的150件胃镜与160件肠镜,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时间段设为实施后,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未实施技术规范的时间段设为实施前,比较两个时间段胃镜与肠镜的灭菌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质量管理对策。实施前,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67%,实施后合格率为100.00%;肠镜实施前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2.50%,实施后为100.00%,胃镜、肠镜实施前后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共有48件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其中,清洗剂或消毒剂浓度不够10件,浸泡周期不标准11件,清洗消毒过程不仔细9件,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12件,消毒后内镜存放不当6件。导致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的因素有清洗剂或消毒剂浓度不够、浸泡周期不标准、清洗消毒过程不仔细、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消毒后内镜存放不当,院方要严格执行相关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提高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探究分组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选取省妇幼保健院7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士职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研究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等指标。研究组危重护理、文书护理、病房管理及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技术、情感支持、住院环境、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质病房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运用舒适护理前后的100例患者在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在输液的全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0.1%上升到95.3%.结论 舒适护理运用于优质病房静脉输液,提高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普及和强化提高护理队伍成人心肺复苏整体水平的培训对策.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结构层次将我院临床执业护士与见习护士(执业前护士培训班)及实习护生分为A、B、C三个培训小组,通过培训前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测评,针对各组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的不同程度,设计针对性培训方法,分别进行Ⅰ、Ⅱ、Ⅲ个周期培训.并对各期培训前后进行考核测评,对比分析培训效果.结果 在各组各期培训对象中,培训后的心肺复苏理论和CPR BLS操作技能掌握均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在临床执业护士组中,其各期培训后的随机操作抽查平均成绩与合格率得到大幅度上升,并且临床危重病员突出科室其护理人员均能独立应用CPR BLS技能及时正确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论 实现心肺复苏技能在护理队伍中的普及掌握和强化提高有必要从护生实习中实施规范培训;在执业前护士培训班中加以强化以及持续在临床执业护士中进行年度复训等能显著提高医院内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和实现心肺复苏技能在护理队伍中的普及掌握,以有利于临床急、危、重病员抢救需求,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病情危重的一型,本文拟分析优质护理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价值。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住院期间对护士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技能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通过优质护理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焦虑评分,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李芳  王爱兰 《科技信息》2009,(36):I0343-I0343
目的:观察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泌尿外科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3个层次 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 再通过护理部和护士长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各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丹 《甘肃科技》2021,37(20):139-141
观察门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患沟通的效果.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由31名门诊护士负责进行常规问询,选择同期105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由相同的31名门诊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患沟通,选择同期105例门诊患者为研究组.分析护患沟通运用前后31名门诊护士沟通能力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研究组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工作态度、疑问解答、业务指导、沟通反馈、纠纷调处等各维度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95%,低于对照组的7.62%(x2=4.179,P=0.041).门诊护理工作中运用护患沟通,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