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道利 《科学通报》1990,35(8):638-638
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氯化物(C_5H_5,)_2LnCl,在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60年代初R. E.Maginn首先合成了这类配合物,然而由于这些配合物对氧及湿气极其敏感而且又易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二茂轻稀土氯化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师树简 《科学通报》1986,31(4):318-318
一些新的双(取代苯酰氧基)二茂钛衍生物已按下列途径合成:■反应均在绝对干燥条件下进行。在B在,二氯二茂钛与取代苯甲酸钠按1:4的摩尔比加入,产物  相似文献   

3.
王志强 《科学通报》1993,38(3):287-287
钛、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水相化学是极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我们曾报道钛的稳定水溶体系和应用这水溶钛体系合成茂钛金属有机化合物.本文首例报道茂锆的水溶体系与芳基羧酸钠盐水溶液的反应,得到一类新型的含有一个μ_3-O的三核茂锆羧酸离子型配合物,[Zr_3(μ_3-O)(μ_2-OH)_3(μ_2-ArCO_2)3(η-C_5H_5)_3]~+ArCO_2~-,测定了配合物(I)(Ar-O-ClC_6H_4)的晶体和分子结构。Cp_2ZrCl_2与乙酰丙酮在水中制备的水溶  相似文献   

4.
田军 《科学通报》1993,38(20):1916-1916
利用6,6-环戊烷基富烯与芳基锂作用形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锂,与双(环戊二烯基)四氯-μ-氧合二钛反应这一新的合成方法,制备了(η~5-环戊二烯基)[η~5-(1-(4-甲氧基苯基)环已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I).元素分析、核磁、红外、质谱分析确认合成产物为  相似文献   

5.
二茂一氯钬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和分解产物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锡庚 《科学通报》1995,40(6):526-526
近年来,随着稀土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有关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更大兴趣.通过热分解反应研究,已相继发现了多种新反应,如歧化反应、β-H消去反应等等,并由此得到许多新型稀土有机配合物,但是类似过渡金属含茂基配合物热解时会导致芳香性茂环上C—H键断裂,形成金属茂聚合物的一系列反应,迄今还未见报道.为了更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稀土有机配合物性质,寻找新反应,我们研究了Cp_2HoCl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6.
夏巨松 《科学通报》1992,37(17):1576-1576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中利用取代环戊二烯的目的在于防止轻稀土歧化.目前,已开发出的取代环戊二烯有CH_3C_5H_5、C_5(CH_3)_5H、(CH_3)_3SiC_5H_5、t-C_4H_9C_5H_5及(CH_3OCH_2CH_2C_5H_5等多种配体.苄基环戊二烯虽早在1936年就已合成,但用它作为配体在金属有机化学中的研究极少,仅报道过它的铁、铀配合物.我们首次利用这个配体合成了其稀土二氯化物.本文报道双(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的合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7.
扈晶余 《科学通报》1991,36(20):1555-1555
已知中性芳烃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它不仅可催化芳烃取代反应,而且还可以和烷基铝组成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齐聚合,对于稀土的这类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的研究仅在1986年才开始,Cotton报道了第一个配合物Sm(C_6Me_6)(AlCl_4)_3的结构,而后,我们也报道了一系列的中性芳烃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但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化学振荡反应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振荡现象,在某些振荡反应中可依次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振荡现象,这种反应称为连续振荡反应。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连续振荡反应的体系。但这些体系中至少含有二种有机取代物,而含单一有机取代物的连续振荡反应体系至今尚未见报道,这里报道含单一有机物体系(GA-BrO_3~--Fe(ph)-3~(2+)-  相似文献   

9.
范宝臣 《科学通报》1990,35(17):1358-1358
中性Π配体过渡金属,特别是钛的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含中性Π配体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研究刚刚开始。1986年,Cotton等人报道了第一个这种类型的配合物Sm(η~6C_6Me_6)(η~2AlCl_4)_3。研究中性π配体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对于揭示f元素的成  相似文献   

10.
蔡瑞芳 《科学通报》1992,37(11):1007-1007
近年来低价稀土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研究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已合成了许多Yb(Ⅱ)、Sm(Ⅱ)及Eu(Ⅱ)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但其中的有机配体多为环戊二烯基及取代的环戊二烯基。Deacon等通过(C_6F_5)_2Yb与茚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合成了二价镱的二茚基四氢呋喃配合物,但(C_6F_5)_2Yb则必须由(C_6F_5)_2Hg及金属Yb反应制得。Rybakova  相似文献   

11.
王积涛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曾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与酚的反应以及芳氧基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同酚或取代酚的反应。在苯中,钛衍生物在氨基钠存在下迴流温度,锆和铪衍生物在三乙胺存在下室温进行反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均被芳氧基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种含有未配位原子的顺二羰基铑配合物,用IR的XPS数据研究了其分子内羰基取代反应,以及该反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其分子内取代反应是可逆的,在遇热而且没有一氧化碳保护的情况下,该配合物中存在的未配位授体原子能够取代铑的末端羰基形成四配位结构,从而保护了铑佤合物不至因为末端羰基脱落而分解,提高了它的稳定性,在一氧化碳气氛下,结构又能够回复到二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3.
对称四取代六元瓜环的合成及其2,2-联吡啶主客体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二甲基取代甘脲的二醚与甘脲二聚体成功合成了新型取代六元瓜环——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该瓜环的结构已被晶体结构鉴定、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方法所证实, 分子中所含两个二甲基取代甘脲处于对位. 1H NMR表明该瓜环容易与吡啶衍生物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高忆慈 《科学通报》1993,38(17):1576-1576
Me_3NO为氧原子转移试剂消除金属羰基配合物上CO的取代反应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许多取代金属羰基簇化合物的合成上,为了阐明金属羰基配合物氧原子转移反应机理,Basolo,史启祯和他们的合作者首先开展了Me_3NO存在下金属羰基化合物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研究,取得了第一批定量数据。本文将该领域的动力学研究延伸到一个新的氧原子转移试剂-(p-CH_3OC_6H_4)_2TeO,系统地报道了(p-CH_3OC_6H_4)_2TeO存在下,M_3(CO)_(12)(M=Fe,  相似文献   

15.
叶常青 《科学通报》1989,34(22):1760-1760
我们曾成功地合成了碳链、碳-氧桥联和含苯环桥联的二茂稀土氯化物,本文报道含吡啶环桥联的二茂稀土氯化物——吡啶-2,6-双(亚甲基环戊二烯基)钇和镥氯化物的合成与鉴定。  相似文献   

16.
邬飞岳 《科学通报》1991,36(19):1476-1476
1966年Sonogashira等研究了CP_2Ti(CO)_2与二苯乙炔的反应,并证实反应产物是钛杂五元化合物。1967年Kpf等合成出了第一个有机钛的炔烃衍生物——双(环戊二烯)二(苯乙炔基)钛,它是合成钛杂环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1976年Atwood等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双(环戊二烯)四苯基代环戊二烯杂钛的晶体结构。他们发现,钛杂环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并且CP—Ti的键长缩短了0.23。据认为,这是由于钛的d轨道能量太高,不能  相似文献   

17.
新型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结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忠阳  潘平来  蒋华  袁国卿 《科学通报》1999,44(12):1236-1248
介绍了一类新型甲醇基化反应制乙酸和乙酸酐的催化剂的性能和结构,该类配合物具有非对称配位结构,配位结构单元中存在一强一弱两种配位键使得它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同时,配合物中未配位原子通过分子内取代反应对锗原子起到保护作用,使得其稳定性得以提高。通过有机小分子模拟配合的不对称配位结构,碘甲烷的加成,配合物分子内配位键的相互取代反尖的研究成果,对相应的高分子配合物的高活性,高稳定性及其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  相似文献   

18.
三茚基或取代三茚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X光晶体结构已有报道,但至今未见到有关二茚基稀土氯化物的分子结构的报道。我们采用无水PrCl_3和2mol茚基钠在THF中于较高温度下,长时间充分反应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得到了二茚基镨氯化物  相似文献   

19.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1,26(18):1111-1111
本文报告了第四族过渡金属的甲基、乙基环戊二烯基氯化物和三苯硅氧基衍生物的合成、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 一、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 钛、锆、铪的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是按如下反应制备  相似文献   

20.
叶大铿 《科学通报》1986,31(13):992-992
Tsutsui等用NMR法研究了二氯二茂钛(CP_2TiCl_2)与二甲亚砜(DMSO)于70℃下的反应。他们认为生成了Ti—Cσ键的稳定化合物,即发生了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