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库兹涅佐夫的名著《爱因斯坦——生、死、不朽》(1979)中译本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刘盛际译,马惠群校)。库兹涅佐夫(1903—1984)是苏联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研究的专家。生前任国际科学史和科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关于宗教的论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都试图从爱因斯坦那里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论证。用神学的术语来讲,爱因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称之为自然神学,爱因斯坦的例子也说明了科学与宗教的相通与对立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或许可以把爱因斯坦的宗教观称之为"动机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1905年是科学史上较为特殊的一年,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也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百年之后,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这个“奇迹之年”。这一年也恰逢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以物理的名义2005年1月1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物理年发起会议上,国际物理年在全球正式启动。紧接着,1月19日,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宣布本国的“爱因斯坦年”(德、英等国把国际物理年直接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开始。施罗德称赞爱因斯坦“用他的思想给科学带来了彻底变革,并改变了世界”。中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理解”科学史,这意味着什么——或者,至少理解一门科学史,这意味着什么?在我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以前,让我们先设想一下,说某人理解一门科学史(例如物理学史),这可能意味着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某种向导。例如,阿耳伯特·爱因斯坦设想一个科学家的最崇高的使命是实现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物理世界图景(Weltbild)。这可以用一种类比  相似文献   

5.
杰拉尔德·霍耳顿(Gerald Holton)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早年从师于操作主义大师布里奇曼,后又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兰克门下受业多年。霍耳顿教授在科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是国际上知名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霍耳顿在科学哲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旨”(themata或themes)这一概念,借助于这一概念,他把科学认识的哲学研究与历史学、心理学的探讨结合起来,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量子力学的两个研究纲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认为,科学是靠不同的研究纲领竞争淘汰而发展的。这些研究纲领由指导性的“硬核”和保护性的“辅助假设”组成。本文借用“科学研究纲领”概念,在近年科学史家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爱因斯坦和玻尔不同的量子纲领及其对薛定谔波动力学和海森伯矩阵力学创立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早在拉卡托斯之前,爱因斯坦和玻尔就用过纲领(programme)来分析科学的发展,描述自己的科学目标和方法。爱因斯坦认为,从牛顿的“力学纲领”到麦克斯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生为和平事业奔走呼号。《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O.内森、H.诺登编,李醒民、刘新民译) 系统地收集了爱因斯坦关于和平问题的文章和书信,并铺垫有广阔的时代背景,详尽地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和平思想,以及他为和平事业所作出的毕生努力。爱因斯坦敏锐而深邃的思想,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爱因斯坦的和平思想无疑将为谱写这一主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6):108-110
纪念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编者按〕爱因斯坦的思想遗产与现时代……………(1·1)Einstein’s Third Paradise………………Gerald Holton(1·2)爱因斯坦: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李醒民(1·9)Einstein,Picasso-Science,Art……Arthur I.Miller(2·1)论爱因斯坦《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一文的得失…………………………………关洪(2·7)爱因斯坦与数学……………………刘华秋郭金彬(3·1)谁的“发现”令爱因斯坦感到惊奇?———《爱因斯坦文集》中一…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广泛地体现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大统一”理论尝试之中。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几类对于等效原理的争论。与通常实验不同的是,爱因斯坦电梯实验的实验对象与检测仪器分别对应着实验者自身及其具身认知,实验结果则反过来用于对实验环境自由下落状态与所处时空特征加以判定。从具身认知推理得到的局域等效原理在认识论意义上不是系统的,而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有效的争论方式,应通过科学史的方法,将问题从思想渊源、推理方式、发现过程、解释与理解等维度加以分析。尽管具身认知是爱因斯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但它并不是导致等效原理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真正原因。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标准不一,要求科学理论彻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论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思想,在爱因斯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一生,曾不厌其烦地多次阐述自己这一独特的思想。国内外学者对于爱因斯坦关于“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思想的理解,始终相当混乱和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一,爱因斯坦对认识过程的一般理解及提出"概念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的主要依据爱因斯坦曾用下图(见下页).来说明自己对认识活动诸过程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家保罗·福曼(Paul Forman)曾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魏玛德国物理学家为何易于接受量子力学的非因果性特征做了深入的社会文化分析,指出魏玛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促使物理学家思想转变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等看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普遍关注和争议.本文分析福曼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研究方法,指出福曼的工作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科学史研究从内史向外史的转向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70年代诞生于西欧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个微观层次上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的向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旨在发展一种系统的科学史学史分析。作者通过分析不同科学史研究者心目中所分别抱有的旨趣或动机、所分别认定的认知目标和对象、所分别采纳的研究角度和方式、所分别追求的认知价值和意义,识别、区分科学史的不同研究向度并描述科学史研究之向度空间。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分析这一向度空间的结构及纵向演变机制,以理解科学史研究的整体发展格局(科学史编史思想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互动,科学史与纵、横两方向上的相邻学科之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中外学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理性论的实在论”(Rationalistic Realism),按照传统的哲学概念,也可以称之为“理性论的唯物论”。对于这一观点,我没有什么异议。在本文,我要论证的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也是爱因斯坦主导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领域和某种程度上,它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甚至和“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强烈;而且,像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经验约定论在爱因斯坦的早期思想中就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常常被许多研究者所忽略,有必要在此加以强调。下面,我将依次展开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由科学史学科的语境性(contextuality)、科学史研究的主客观语境条件、科学史研究的语境方法构成,这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对当前科学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柯瓦雷的概念分析实质是对概念进行语境分析。本文对柯瓦雷的知识主体的语境和解释知识主体语境、科学思想及其相关思想语境、科学思想产生的相关因素语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柯瓦雷思想中欧洲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两种哲学传统对他的科学史研究的影响,为当前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派出了由许良英、潘承湘、翁士达(己在美的访问学者)和我组成的近现代科学史学术访问代表团,考察美国东海岸几个主要城市内有关单位的科学史研究工作。访问期间,同约五十位美国科学史学家进行了交谈。现把我们通过参观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所了解的情况,结合查阅一些资料,对美国近现代科学史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科学史研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国际科学史界是发展最快、力量最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史是人类精神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学问领域有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很久以来,科学史研究很少对科学史概念的意义加以确定,且从不曾将科学史概念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深入的探讨。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史研究,差不多是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一起产生的。最早出现的是所谓各门类的科学史著述,其中有以D.勒克莱尔(D.Leclerc,1652—1728)的《医学史》(H.La Medecine,1969),J.E.蒙特克拉(J.E.Montucla,1725—1799)的《数学史》(H.of Mathématiques,1758),J.S.巴伊(J.S.Bailly,1736—1793)的《古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ancienne)和《近代天文学史》(H.de L'astronomie moderne,  相似文献   

19.
正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20.
徜徉于人文与自然之间的科学史家与科学哲学家——福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20世纪著名人文学者,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福柯实际上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有着独特而新颖的科学哲学问题和科学史思想,但是这些在福柯研究中未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福柯的这些思想对当下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阐述福柯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