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库车前陆盆地断裂封存的超高压封存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库车前陆盆地超高压封存箱构造环境的分析,解释了该区"封存箱"的本质是断裂构造封存.超高压系统处于韧、脆性互变构造带,其是超高压和天然气保存的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非能干层及沿其发育的滑脱层和逆掩断层作为"压力封存箱"的顶板或底板,其在垂向上起到封隔压力的作用.区域非能干层具有毛细管和异常高压双重封闭机制,滑脱层和逆掩断层大大增强其所到之处非能干层的封闭能力.压性、压扭性逆冲断层和平移断层侧向封闭,将构造区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压力封存箱,亦成为"压力封存箱"的侧板.  相似文献   

2.
论压力封存箱及其对次生孔隙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及其对岩石中扎隙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对孔隙的保护作用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①压力封存箱的存在不仅可保护次生扎隙也可以保护原生扎隙;②压力封存箱对次生扎隙的保护是有条件的;③在压力封存箱的保护下,深部地层中的孔隙,特别是次生孔隙不会很快地消失。通过对济阳拗陷下第三系中的压力封存箱与次生扎隙发育带的分析,提出了箱内的、箱缘的、箱侧的和不整合面以下与风化壳有关的4种次生扎隙发育带基本的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3.
适于塔里木油田克拉区块高密度钻井液的配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区块生储盖层钻遇第三系吉迪克组和下第三系膏盐层,含大段泥页岩和盐膏层,平均地层压力系数高.针对这一特点,优选出一种适合该区块的高密度钻井液体系,然后对塔里木油田常用加重剂、高分子聚合物增黏剂、降滤失剂进行筛选,并对处理剂的加量进行室内试验,确定出该区块的钻井液配方.该配方抑制性好,抗温性高,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高温高压滤失量低,能够满足克拉区块钻井工程及储层保护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莺歌海盆地钻井资料、压力测试资料等,开展盆地超压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过程,对盆地压力封存箱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探讨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与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存在3个主要的压力封存箱,压力封存箱经历的3期主要的演化阶段与盆地经历的3期主要构造活动相对应,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是"动态"的。在3个构造期因泥底辟活动造成的箱体破裂,箱内流体向外运聚,该时期是油气的重要运聚时期,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从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历史看,盆地中油气属于箱外的降温、降压过程中的成藏,这些泥底辟区及周围的斜坡地区应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非泥底辟带,构造相对稳定,超压封存箱演化也平稳,油气运聚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引进天然气资源的高速增长,在中亚管道投运的基础上,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提速,急需寻找建设特大规模型地下储气库保障进口天然气供需平稳安全运行。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一线的气源地,距离中亚、中俄西线管线中国口岸较近,改建储气库将在季节调峰、安全平稳保供和战略储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讨论克拉2改建储气库的密封性,从盖层、断层、裂缝、溢出点、储层底板和井的完整性等方面,通过考虑逆断层的活动情况,使用断面正应力的最小值评价断层的密封性,将储层底板密封性和井的完整性纳入储气库评价体系,形成了考虑原始圈闭、钻采工程和多周期交变载荷工况下的储气库密封性评价体系。认为克拉2气田通过调整开发政策在开发末期改建为地下储气库可行,为改建储气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西渝东地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储层沥青(天然气)与可能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了丁山构造震旦系储层沥青和建南构造韩家店组、黄龙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烃源岩;然后利用Easy Ro模型恢复了丁山1井下寒武统和建38井下志留统、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再以泥质岩类及膏盐层为流体封存箱的顶底板,划分了两典型构造(古)油气藏所处的流体封存箱系统;最后结合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两构造流体封存箱及其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建南构造震旦系-志留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仍是今后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7.
川西上三叠统高压封存箱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上三叠统碎屑岩储层是一套低孔、低渗,具高异常地层压力的致密砂泥岩层。须家河组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含气高压封存箱,以生烃增压为箱内主要的升压机制。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原始高压封存箱的压力场进行调整改造。依据流体封存箱的发展、改造与定型状况,将川西地区划分为箱顶板断通型、断开型、未断型三种气藏类型,并讨论其形成演化过程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秋立塔克构造带盐构造形成的传力方式的构造物理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库车坳陷第三系下部库姆格列木群是一套巨厚的膏 (盐 )层 ,该层系不管是在应力传递方面 ,还是在控制构造样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秋立塔克构造带是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前缘 ,盐上、盐下构造极不协调 ,盐上层变形强烈 ,发育滑脱断层、大型推覆构造、突发构造和三角带构造 ;盐下变形弱 ,发育小规模的冲断层 .根据构造分析推断 ,在盐上层中 ,应力从变形后缘 (克拉苏构造带 )向变形前缘秋立塔克构造带的传递有 2种方式 ,即重力滑动传递和顺层挤压传递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太阳浅层气田不同构造部位典型井的页岩气气组分及烷烃碳同位素、页岩裂缝充填物及围岩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及磷灰石低温年代学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探讨太阳-海坝浅层页岩气田富集保存模式。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目的层与致密顶底板隔层整合接触,为侧向封闭性良好的压扭性断层所围限而形成“三维封存箱”;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太阳-海坝浅层气田五峰-龙马溪组成岩成藏为封闭环境,页岩气总含气量、气组分及游离气占比指示“三维封存箱”富集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其中深部云山坝向斜页岩气富集程度优于浅层太阳和海坝背斜;太阳和海坝浅层背斜具有晚抬升、页岩自封闭能力强、深部向斜游离气短距离向浅层背斜运移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个陆上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成为可能.为探讨在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砂岩储层中实施50万t以上CO_2年封存量的注入封存方案,基于神华CCS项目的场地储层结构和监测数据,采用储层多相流模拟软件TOUGH2-MP/ECO2N模拟了神华场地5点布井方案下进行50万t·a~(-1)的注入封存情景.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基于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在该场地实施多井注入方案时井间距应大于2 059m,为安全计,建议最少为3 000m.若实施100万t·a~(-1)的封存规模,初步估计需要采用10口井进行同时注入.  相似文献   

11.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气层气体压力-温度-比容(p-T-C)状态以及应力的分配机制对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的异常地层压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R-K-S真实气体方程计算了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造成的压力。结果表明,克拉2气藏气体聚集(充注)形成了气藏现今约59.54 MPa的流体压力,占整个地层压力异常的57.12%。气体和岩石压缩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应力分配机制不符合线性关系,而与应力变化范围内的岩石和气体压缩系数积分比有关。计算了喜山中、晚期以来构造应力在克拉2气藏的分配,其中约10.6MPa的剩余压力来源于构造挤压,为不足气藏剩余压力的42.4%。克拉2气藏超压的主要成因为充气作用,其次为构造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台九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附近高砂地比区是油气成藏的有利范围;局部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砂岩厚度控制油气纵向聚集层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输导运移,在姚二三段盖层的遮挡下,向葡萄花油层两侧砂体大于20%的地层发生侧向分流运移,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内的断层遮挡、断鼻、断层-岩性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统计钻井数据得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泥岩盖层主要发育于H1^6、H1^5、H1^4小层,其底部分别发育的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是其天然气的主要封盖层。由盖层厚度与源断裂断距大小比较可以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多处被错开,形成多处逸散窗口,天然气只能在源断裂之间未被错开的H1^6、H1^5和H1^4三套泥岩盖层之下被保存下来,如果圈闭发育便可以聚集成藏,否则天然气将会继续沿逸散窗口运移散失。通过比较盖层所能封闭住的最大气柱高度与圈闭幅度大小可麟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所能封闲住的最大气柱高度远大于圈闭构造幅度,可以封盖住进入圈闭中的天然气。通过冒前天然气显示井与盖层之间时空分布关系研究得到,3套区域分布的泥岩盖层空间分布控制着天然气聚集层位和平面上的分布部位,其形成时期与嫩一、二段源岩大量排气期较好地匹配,有利于天然气在黑帝庙油层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郯庐断裂带的右旋剪切运动为邵家洼陷区断裂活动的区域背景.洼陷区的幕式断裂活动使得断裂平面组合特征和剖面特征复杂多样,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层的产状又控制着盖层断层的样式.各种类型的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不同,基底断层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垂向油气运移,盖层断层则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庆葡萄花油田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缺乏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的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岩心、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适应标准电测图和横向测井图的油气水识别图版,从而对研究区的标准曲线进行油层与水层识别,确定黑帝庙油层油水分布的范围和特点;综合天然气模糊识别及AVO 烃类检测方法,确定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区域;在综合分析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宏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布井区,部署评价井。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出油气有利区15.22 km2,部署评价井18口,已实施钻井13口,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的符合率达到92.3%。研究表明,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构造高部位、深大断裂附近或断裂密集带、储层较发育的地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油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一组下部的4、5和6号层,气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二组顶部的1号层。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运聚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新理论,对东营凹陷中浅层的输导层及其油气运移特征、所对应的网毯输导体系中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层主要有连通砂体和断层,连通砂体包括仓储层和其下与之相连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作用不仅与断层的级别和类型有关,还与断层的幕式活动有关。根据其油气聚集的特征,可将该区油气藏划分成仓储层和聚集网层两大类9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野外观察及实验数据资料,对盐津-珙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盐津-珙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是深水陆棚沉积产物,该区页岩气“甜点段”五峰组—段—四段和龙马溪组一段—五段发育完整,有机碳质量分数在2.7%~6.0%之间,主要为中高-高有机碳含量,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厚度分布在30~50 m.在高含气层位,纳米级有机质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大量发育,平均孔隙度为2.28%~3.48%,为吸附气和游离气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研究区内构造强度较弱,通天断层少,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压力系数平均大于1.0,因而保存条件良好.分析表明,高有机碳含量、纳米级孔隙发育、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压力系数是盐津-珙县地区页岩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