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洪文 《科技信息》2011,(10):I0346-I0347
本文探讨了准南煤田水文地质因素的控气特征,分析了控气因素制约下的煤层气聚集规律,有利于有效评价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为勘探开发区块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准南煤田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南煤田乌鲁木齐矿区早一中侏罗纪富煤带,件、储层特征、资源量、煤层气保存条件的专门研究,通过实际打样测试,对该区煤储层的含气性、吸附性、探开发的储层条件。聚集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笔者通过对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评价出了有利区块,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孔隙结构、渗透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本区煤层气有利于勘  相似文献   

3.
刘小溪 《科技信息》2011,(16):104-105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气、浅层生物气及致密砂岩气等。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发远景。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它们将逐渐转化为常规天然气。通过对中国非常规气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国外勘探开发和产量预测经验,预测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资源远景及未来的产量趋势。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200×1012~380×1012m3,远远超过了现今的常规天然气储量;15~20a后,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将逐渐转化为常规天然气;30~50a后,页岩气和水溶气将成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50~100a后,甲烷水合物将会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黄陇煤田煤炭开发与矿井瓦斯、区域地质与矿区地质、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从资源因素、储层因素、封盖性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因素,在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确定了隶属度关系,并用特尔菲法赋予了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黄陇煤田黄陵、彬长、焦坪、旬耀、永陇等五个矿区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彬长矿区与焦坪矿区是该煤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5.
安庆 《科技信息》2012,(6):401-402
新疆准南煤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的结合部位,面积约45000km^3,煤炭资源量丰富。笔者通过近十年在该区域内所做的煤田地质工作,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从区域内构造、地层、沉积相类型等方面对煤田含煤层段一侏罗系中下侏罗统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做一初步探讨,为开发煤炭资源及了解煤田概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区上古生界含气页岩层系以旧司组、梁山组、龙潭组为主,根据有机碳、成熟度、含气性重要参数及构造情况、分布的连续性、埋深条件,旧司组和龙潭组分别优选出4个、3个有利区块,梁山组2个有利区块,以面积、厚度、含气量、密度概率分布在50%概率条件下的潜在资源总量0.89×1012m3,可采总资源量约0.16×1012m3,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其中旧司组有利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最佳层系。根据交通等条件选择了核心勘探"耙区"。页岩气是非常规的烃类气体,用途十分广泛,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和梯形隶属度函数确定了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建立了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tlab编制了CBMES(coalbedmethaneevaluationsystem),对辽宁省7个主要煤田煤层气地面开发可行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各评价指标中煤层渗透率和含气量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煤层厚度、煤级、资源量、资源丰度、煤层压力、埋深.辽宁省各煤田煤层气开发可行性为:阜新煤田>铁法煤田>抚顺煤田>红阳煤田>沈北煤田>康平煤田>南票煤田,评价结果与实际开发情况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寺河井田在煤炭开采前需要通过地面预抽方式降低瓦斯含量以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突出等问题。煤矿区地面煤层气开发工程要做到与煤炭的协调开发,煤层气抽采区块的优选及井位的合理部署至关重要。本文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建立煤层底板采动效应地质模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上组煤采动后下伏岩层应力变化;结合煤矿采掘部署,选取下组煤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因素为指标,建立采动区下组煤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以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为前提,确定穿煤柱水平井煤层气开发井位部署的原则,研究水平井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内容,优化设计15口井位。研究表明:9号煤层和15号煤层都处在3号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东五盘区是寺河井田部署下组煤煤层气水平井的优选区,开展的1口煤层气井最高日产气量达到了9 522 m3。  相似文献   

9.
韩超  韩宝中  朱铁 《科技资讯》2012,(20):104-104
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前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我国煤层气储量大,分布广,但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煤层气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并且由于政府补贴不到位,导致煤层气藏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没有开采价值。所以煤层气资源在投入开发前,应对准备开发的煤层气区块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出较好的区块优先开发,因此煤层气选区评价将对煤层气区块的动用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预测煤层气采收率和确定煤层气井开采合理的井间距,对数值模拟法、类比法、等温吸附法、解析法及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做了详细分析,结合3种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得出了15#、9#、3#煤层的采收率;阐述了煤层气开发中井间距的设计原则,根据寿阳区块的地质和煤储层条件,设计3种不同的井间距方案,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产能,分析了井间距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合理的井间距;阐述了丛式井组设计开发概念思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井间距为350 m×350 m,15#煤层的采收率为53.9%,9#煤层采收率为51.6%,3#煤层的采收率为47.8%.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呼和湖凹陷煤层气储量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勘探程度较低的特点,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反演,评价和预测了呼和湖凹陷煤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煤层厚度及煤的地质储量,结合煤层含气量参数,预测了凹陷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7.43×1011m3,占整个海拉尔盆地煤层气资源量的68.83%.呼和湖凹陷大二段煤层埋深适中,预测煤层气资源量较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层段;南二段煤层埋深多在2000m左右,但预测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值得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是国内天然气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勘探开发,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已经形成多了商业开发区块,获得了大量精确的储量数据;但中国煤层气分布广泛,勘探程度不一,储量认知程度严重不均衡。通过勘探程度较高的储量数据来预测所有区块的储量。为了正确预测和评价国内煤层气资源量。评价模型中选用VSD(variable shape distribution)模型,与常规分形分布模型相比,比如对数正态分布和帕累托分布,具有精度高,拟合灵活准确的特点。在成熟度高的气田储量基础上,拟合出VS模型所需的参数,然后利用这套参数预测评价出国内81个煤层气区块的资源量,为煤层气的勘探部署和经济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渗透性的重要因素,查明煤体结构分布规律对于煤层气开发意义重大。通过综合分析煤层观测、勘探和开采资料,将煤体结构分为块煤、碎块煤和粉沫煤3种类型。初步查明了淮南煤田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煤体结构以碎块煤和粉沫煤为主,块煤分布较少,煤体结构分布主要受到褶皱和断层等煤田构造因素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吸附气赋存于储集空间内.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方法与常规油气藏截然不同,因此煤层气储层含气量的预测评价是煤层气开发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得到的各类参数成果,与实际测试得到的储层段含气量进行交汇分析,建立多目标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含气量预测经验公式.建立煤层气等温吸附模型,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计算吸附气含气量.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皆能对煤层气含气量进行有效预测评价,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本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为煤层气含气量预测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古叙煤田大村煤层气生产试验井——DCMT-3井于近日试点火成功,在我国南方煤层气地面抽采开发利用方面首次取得了突破,熊熊的火焰在晨风中高高飘扬,古叙煤田大村煤层气点火成功,预示着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光明前景。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作为建设单位在完成煤层气钻探工程施工后开展了储层评价研究、压裂方案的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是国内天然气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勘探开发,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已经形成多了商业开发区块,获得了大量精确的储量数据;但中国煤层气分布广泛,勘探程度不一,储量认知程度严重不均衡.通过勘探程度较高的储量数据来预测所有区块的储量.为了正确预测和评价国内煤层气资源量.评价模型中选用VSD(variable shape distribution)模型,与常规分形分布模型相比,比如对数正态分布和帕累托分布,具有精度高,拟合灵活准确的特点.在成熟度高的气田储量基础上,拟合出VS模型所需的参数,然后利用这套参数预测评价出国内81个煤层气区块的资源量,为煤层气的勘探部署和经济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对煤层气的地质认识及工程控制程度作为分级依据,以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好坏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对煤层气资源类型的新的分类方案,尤其是将利用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确定的煤层气地质认识资源划分为3级3类,有利于对煤田地质资料的再利用,能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对煤层气的地质认识及工程控制程度作为分级依据,以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好坏作为分类依据,提出了对煤层气资源类型的新的分类方案,尤其是将利用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确定的煤层气地质认识资源划3级3类,有利于对煤田地质资料的再利用,能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1中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1.1中国煤层气资源量据2006年中国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显示。中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10^12m^3.1500m以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10.9×10^12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