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一洁  杨蓓蕾 《科技信息》2011,(5):I0141-I0141,I0421
语码转挟,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现象。一是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二是探讨歌词作者在歌词语篇中运用语码转换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浅析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之间的转换。作为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具有多种社会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的交际策略,也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时中国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语言现实、社会规范以及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语言策略之一就是在人物的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通过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以构建华裔群体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身份,同时表达作者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谈话方式之一,语码转换在社会融合逐步加深的今天正日渐泛化.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语码转换的主体之一.苏州既是吴方言的策源地,又是社会融合度较高的区域.在苏州出生、长大、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选择不同的语码进行交际,其频繁转换语码的动因是多样的.对苏州高校在校生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调查与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裴丽华 《科技信息》2009,(3):302-303,312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本文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罗雨 《湖州师专学报》2011,(5):103-106,111
在使用多门语言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语码转换已经成为商务人员的商务策略和商务技巧,更是语言学和国际贸易实务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语码转换受到语言变体(语音、形态、句法)、社会因素(阶层、性别、年龄)、语境、国别历史、民族文化、习俗约定、商务活动内容等影响。国际商务交际用语语码转换时必需遵循Gumperz的"语境化暗示"原则与"标记性模式"、情景型模式和喻义型模式等诸多原则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目标受众要求广告设计者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而语码转换作为语言结构的一个侧面和一种语用策略,就是为了实现对广告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受众心理等方面的顺应,从而达到设计者的交际意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种现象及其在广告语言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全面地认识广告语言,对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有着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蓉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1-134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关系密切。英语词汇、谚语中保留有很多西方轻视和压迫妇女的痕迹。这一性别歧视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中性别歧视语存在的诸多表现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女权运动对性别歧视语的影响,号召人们特别是女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来逐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语料库是按照一定语言学规则收集而成的电子资料库。文本语料库以日语教学为目的,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语料库应用在日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通过采集语料、设计数据库和创建语料库等步骤自主制作了小型语料库。  相似文献   

12.
搜集莆田市区104个楼盘名称,分析楼盘名称的音长、节奏,专名、通名的用词特点,阐释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作为一种社会用语,楼盘名称是社会风尚、商家趣味和民众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考察语言社会中言语交际的情况,着重就语码转换的心理理据、语言系统制约及语码转换的类型进行讨论,并从中概括出社会结构与语言运用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的规则和原则,以期对疏通言语交际、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并非是绝对任意的,它存在着明显的象似性特征。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翻译的象似性则是指目标语在音、形、句法功能及篇章层次上与源语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3个方面来探究英语委婉语的汉译,必将促进人们对于英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达到新颖独特、简约形象、诙谐幽默的效果。它丰富了现代语言的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语音象征是针对语言任意说强有力的证据。作为一种音义联系的语言现象,它是音义学的研究范围,但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对它有不同的解释。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体验观,认为语言是基于体验的,这给探讨语音象征背后的理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语音象征的动因是体验。  相似文献   

20.
比工仡佬语属于仡佬语阿欧方言,该支仡佬族自称z■13lei31。文章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以及语言接触变异理论,主要探讨比工仡佬语在同汉语的语言接触过程中其语序类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