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速成图技术在李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江陵李埠地区地下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常规变速成图进行地震时深转换,已无法满足高精度构造分析的需要。因此,在分析引起李埠地区速度变化的基础上,以及从深入分析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上,开发出了一套新的基于doublefox软件的变速成图技术。结合钻井深度,通过变速编制构造图与常速时深转换编制构造图对比分析,变速时深转换提高了构造成图精度,特别是构造复杂地区构造图精度比常速时深转换编制构造图高。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江陵李埠地区地下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常规变速成图进行地震时深转换,已无法满足高精度构造分析的需要。因此,在分析引起李埠地区速度变化的基础上,以及从深入分析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上,开发出了一套新的基于doublefox软件的变速成图技术。结合钻井深度,通过变速编制构造图与常速时深转换编制构造图对比分析,变速时深转换提高了构造成图精度,特别是构造复杂地区构造图精度比常速时深转换编制构造图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对构造图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构造成图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构造地区,特别是逆冲断裂带较为发育的山前高陡构造区,常规的速度分析和常速成图方法得到的构造图精度低,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对二维地震山前高陡构造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采用上、下盘分别建立速度场,利用钻测井资料分析区域速度变化规律约束层速度,总结出了适合于复杂构造区的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成图方法。通过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实际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复杂地区速度场和构造图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欧南凹陷速度场的建立对于该区的构造成图和岩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欧南凹陷二维地震测线的叠加速度为基础,采用Dix公式法建立了工区的层速度场和平均速度场.并从速度场单点的速度曲线、沿测线的速度剖面和速度的等时切片3个方面对所建速度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平均速度场对解释的各t0层位进行了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并用欧1井的实钻深度对各构造图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所成构造图误差在1.00% ~3.19%之间,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的黄土塬地貌沉积盆地,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导致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难度大、资料品质较差、物探综合解释难度大。综合利用地震合成记录、井正演及野外露头开展地层多元综合标定,明确探区内各组系地层顶底反射界面及其地震反射特征;结合野外构造形迹调查,利用重电震联合约束反演进行相互验证,建立了走滑冲断构造解释模型;通过精细速度分析,建立了研究区速度场,运用模型层析变速成图技术准确落实地下构造。在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综合应用基础上,预测有利烃源岩展布区带,部署马参1井。该井钻遇了与预测较为吻合的泥岩及暗色泥岩,并在下白垩统李洼峡组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证实六盘山盆地西南部确实存在成烃成藏的过程,盆地内马东山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6.
何宗昊 《甘肃科技》2011,27(3):48-50
针对银川盆地地表条件复杂、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强、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等问题,引入变速成图技术,并结合实际钻井深度与常速时深转换成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速成图较常速成图其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是一套适用于工区范围较大、地质结构复杂、速度变化明显地区的高精度成图技术。  相似文献   

7.
BS盆地北部陡坡带具有断裂发育、正、逆断层相互交替、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地层陡、速度横向差异大,对精确识别复杂断块有困难。本文在区域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地质模式,运用以全三维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方法,对该区复杂断块进行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和变速成图,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震勘探变速成图过程中,地震波层速度参数是通过叠加速度得到的。当地层的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地震反射的时距曲线已经严重违反双曲线规律,叠加速度和层速度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可寻,利用叠加速度转换层速度的误差在所难免。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是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反演而来,其精度较高,能准确地反应地层声波速度的横向变化规律。从波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立声波速度和地震速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求取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并用于地震勘探变速成图,从而使构造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卡拉库里区块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侏罗统启莫里-齐顿阶膏盐层是良好的盖层。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中发现,膏盐层异常高速对下伏构造形态的精细落实和目的层埋深的精确预测影响很大,使得传统的构造成图方法误差较大。针对卡拉库里区块膏盐岩构造区构造成图的难点,从膏盐层的地质、地震特征对构造成图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不同岩层的层速度及其对构造成图的影响,改变以往构造成图的思想,采用平均速度场进行时空转换,再利用钻井计算硬石膏层厚度图和盐岩层厚度图,然后将三者相加进行目的层的时深转化,最后进行校正的方法。实钻效果验证该方法实用可靠,对膏盐岩高速异常层发育的类似区块油气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保存了巨厚的完整连续的新生代沉积层序,为研究沉积旋回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位于盆地西部尕斯地区的上干柴沟组是典型的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一,由多层砂岩和泥岩频繁相互叠置而成,高精度的沉积旋回研究鲜有讨论.综合运用频谱及滤波方法来深入分析地处柴西尕斯地区的YP2、YQ17井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结果显示,天文轨道周期比值和中高频旋回厚度之间比值的对应性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速率及古气候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讨论,发现尕斯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10.48~11.26 m;轴斜率长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5.85~5.87 m;轴斜率短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4.22~4.57 m;岁差长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2.42~2.61 m;岁差短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为1.97~2.12 m.  相似文献   

11.
在龙门山前陆盆地8个图幅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红层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在选择地层剖面和踏勘路线,进行填图单元划分对比、岩相变化识别、岩石地层格架分析、研究盆地构造及盆地演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地震成像方法在处理地表起伏大、表层速度结构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及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变大等较难的问题,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能够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的畸变,使反射能量聚焦,正确确定同相轴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于解决断层发育、低幅度构造、复杂速度场等造成的成像问题。以LN区块为例,进行深度偏移处理试验,对工区内井的钻井分层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对应的地震层位进行了细致比对,目的层地震反射层位深度误差均很小,成像深度位置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以及依据油藏所处的构造形态、储层成因类型、油藏成藏要素等对油藏进行解剖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的控制因素。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体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孔隙结构分选中等;发育上倾尖灭型、透镜体型、小幅背斜构造型和复合成因型4种油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成藏受古地貌、岩性和构造等多重因素的控制,油藏主要分布于古河道两侧的斜坡带上。地层完整的长2油层组内,小幅背斜构造与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形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岩性复合成因油藏,是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主要的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地震、地质、测井的Landmark一体化数据平台,结合地质及地震知识对沙河街组1、2、3段,孔一段共六层完成构造的落实工作.利用层位标定及地层对比技术,制作精细合成记录;利用相干体技术识别断层,断裂体系的切割关系和形成期次;利用Landmark解释系统开展层位追踪、制作速度体,对层位时深转换后绘制构造图,将层位数据导出,最终Geomap成图.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然伽马曲线反演陇东地区延安组沉积旋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伽马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采用频谱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安组湖沼相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反演,可以得出地层中很好地保存了高频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认为研究区延安组地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其中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7.86~16.75 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2.34~6.36 m;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1.14~2.96 m.频谱分析法可用于测井曲线进行高频沉积旋回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描述在压实砂岩地层中速度随深度逐步增加的速度趋势方法。该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受地质条件约束且很稳定;一般海底地形,高孔隙压力突变等不连续区域都能适应;且该方法需要比经典的线性速度模型更少的地层数来描述速度剖面,故能更好的控制横向的连续性。其参数变量少且简单易行,可以用于多种速度分析或反演方法中;比如地震速度层析成像或者约束反演。对该方法的各个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模型计算拟合良好。此法用于南海低幅构造地区实际资料表明:拟合得到的速度曲线与测井得到的VSP曲线相近,建立的速度场层位划分清楚,符合地质规律,适用于深水少井区。落实了低幅构造局部构造,清晰地描绘构造细节,为储层预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沿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呈带状分布,主要富集于石炭系土坡组地层的各种构造中;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呈透镜状、网脉状、似层状分布的褐铁矿化体,而褐铁矿化是由富含钴元素的热液在有利的裂隙中运移、聚集后氧化而成;钴异常的形成经过以下过程: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初步沉积了高背景值的钴元素,后期的构造为热液提供了通道和热源,热液萃取了地层中的钴元素,在有利的构造裂隙中聚集形成钴异常。  相似文献   

18.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为基础,对塔巴庙地区山西组单井剖面进行了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比,同时建立该区等时地层格架,选择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作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山西组各中周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就其平面展布特点进行了描述。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对油气勘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江盆地群城子河组—穆棱组层序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和地化分析资料,建立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盆地城子河组(包括七虎林组、云山组)至穆棱组(珠山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海侵事件、煤层、古生物证据及构造事件进行盆地间层序地层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统一盆地”概念,其中构造事件和海侵事件引起的区域不整合和海相夹层是主要对比标志。将三江盆地群统一划分为8个层序,层序I~VIII发育遵循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扩展的规律。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气候。这是首次将三江地区作为“统一盆地”进行层序分析,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引起无黏性地层主应力响应特征,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土压平衡盾构动态掘进二维数值模型。在同一盾构掘进速率下,考虑不同土仓排土速率,分析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隆变化;取上、下2组极限排土工况,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排土速率引起的砂土地层主应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土仓排土速率密切相关;在不排土工况下,地层主应力的量值和偏转明显,掘进引起地层主应力响应的范围要比排土工况的大,且主应力比排土工况的更不容易达到稳定状态。在排土工况下,掌子面前方会形成明显的应力释放区;在同一排土速度下,掘进过程中地层大、小主应力随盾构掘进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