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对锰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华春18和浙春3号)在不同时期、不同锰浓度(0,0.01,0.10,1.00,10.00,20.00 mg/L)处理下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华春18的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目比较稳定.此外,大豆在中等程度的锰胁迫下能适当产生一些补偿性的酶带,但酶活性已受到一定的抑制.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饲喂小鼠,观测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记忆功能、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脑组织与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用的三个剂量(30、60、120 m g/kg.bw)的大豆异黄酮对小鼠的记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豆异黄酮使小鼠血液和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大脑皮质与海马组织中甘氨酸(G ly)含量降低,而大脑皮质与海马组织中天冬氨酸(A sp)和谷氨酸(G lu)含量升高.此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具有调节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胆碱酯酶代谢的作用,这可能与大豆异黄酮调节记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耐寒性较强的三门峡栝楼和耐寒性较弱的安庆栝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4℃)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0.25,0.5,1和2 mmol/L)的水杨酸溶液对栝楼幼苗叶片生理生长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2个品种栝楼幼苗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P<0.05),而相对水含量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酯酶(EST)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活性呈现增加的现象,显示出2个栝楼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喷施低浓度的水杨酸溶液能够显著降低植株的相对电导率、质膜透性及Pro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高浓度的水杨酸对于降低植株SOD,POD,PPO,EST和CYT的活性均没有低浓度的显著.由此可知,适宜浓度的水杨酸有缓解栝楼低温胁迫的效果,但不能消除冷胁迫对栝楼生长的抑制作用.外源水杨酸缓解栝楼低温胁迫的最适浓度是0.5 mmol/L.  相似文献   

5.
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脯氨酸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设置土壤加砷0、5、10、30、50和100mg kg-1共6个水平的盆栽大豆试验,测定大豆生长期间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影响大豆的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等生理指标.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的影响随生长期而不同,在结荚期,土壤加砷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高砷水平降低了叶绿素a与b的比值;在鼓粒期,高砷水平增加了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量的最大增加率分别达119.8%、111.0%、105.6%和117.2%.在大豆结荚期,土壤加砷30~100mg kg-1使大豆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23.4%~31.4%,而所有加砷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加砷使大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10.7%~46.6%.总之,土壤砷污染会通过影响叶绿素的构成和含量改变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大豆抗逆性和破坏大豆抗氧化系统来妨碍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镉(Cd)污染、紫外(UV-B)辐射增强及2者复合胁迫对大豆(Glycine max)生长及根、叶片中果胶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影响的研究表明,Cd、UV-B单独还是复合胁迫对大豆株高及地上部干、鲜重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UV-B胁迫明显抑制根的伸长生长,复合胁迫对大豆根生长略有促进作用,但降低地下部干鲜重。Cd连续处理6d明显抑制叶片中PG和Cx活性,UV-B及复合处理6 d降低叶片中Cx活性;复合处理3 d根系中PG和Cx活性呈现增高趋势,但UV-B和Cd单独处理未引起酶活性的显著改变。结果表明Cd、UV-B辐射增强及复合胁迫对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化工废水对植物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经化工废水污染的河水作为灌溉用水对黄瓜和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中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氨氮、TP、CI^-、SO4^2-等各项指标的降低(均高于“标准”值),黄瓜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升一降”趋势,而大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对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chla/chlb的影响也不一样.结果还表明,大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黄瓜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TAP(Tris-Acet-Phosphate)、seTA(se-Tris-Acet)、seP(se-Phosphate)、seTH(se-Tris-HCl)和se这5种培养基对莱茵衣藻-se生长产氢的影响,并进行了培养基的含量分析.结果发现,培养基的pH和氮素的含量是影响莱茵衣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培养基中醋酸根的含量则有助于提高厌氧产氢过程中衣藻的氢酶活性,从而提高其产氢量.综合考虑两步法产氢对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密度的要求以及最终厌氧诱导获得的氢酶活性,最终选择seTA培养基作为莱茵衣藻-se产氢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三十烷基磷酸酯钾对大豆的生理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基磷酸酯钾(TPK)在大豆上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TPK可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23.37%~26.40%,其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5.44%~7.56%;提高光合速率9.63%~14.42%.同时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5.50%~16.90%,降低大豆下胚轴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16.51%~28.58%.TPK可促进大豆植株生长,使株高增加27.80%,茎粗增加37.30%,茎、叶鲜重分别增加99.20%,62.30%,增加荚鲜重 70.30%,可使单株荚数增加1.8个,瘪荚数下降0.8个,百粒重增加0.8 g,增产18.60%,提高了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除草剂丁草胺(Butachlor)对金鱼血清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依据丁草胺的24小时半数致死剂量设置了0.5mL/L、1.0mL/L、1.5mL/L、2.0mL/L四个稀释浓度组,并以0.1ml/g剂量腹腔注射金鱼,采用聚丙烯酰胺方法研究了百草枯对金鱼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丁草胺对金鱼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浓度对POD和EST的影响不同,在低浓度时两种酶活性都增强,表现为应急性,高浓度时活性降低或消失,酶活性与染毒浓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说明丁草胺对金鱼POD、EST同功酶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1.
铁胁迫对大豆POD和EST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个品种的大豆--浙春3号和1601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铁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基本一致,随铁浓度的增加酶带数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而1601的2种同工酶,在高浓度铁处理时,酶带数和强度都减少.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铁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铁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豆醋浸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醋浸28d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浸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醋大豆中的总可溶性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20%,溶到浸泡醋液中的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16%;总氨基酸含量由15.7%下降为13.4%,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了1.38%,非必需氨基酸下降了0.92%。  相似文献   

13.
黄腐酸对大豆内源激素的调控及结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腐酸提高大豆结瘤能力的作用机理,以辽宁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CCBAU 05525和冀豆17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黄腐酸对大豆结瘤初期内源激素含量、分布及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大豆结瘤数量最多,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3.1%,同时该条件下激素含量和分布变化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大豆根、茎、叶中玉米素(ZT)、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增加,根中脱落酸(ABA)含量减少,叶中ABA含量增加.而黄腐酸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则表现为抑制大豆结瘤. 上述结果为解析黄腐酸提高大豆结瘤固氮的机理、增加大豆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在微水相、无溶剂体系中研究了大豆油和甲醇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在系统考察了酶用量、醇油比、含水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醇流加方式等因素对甲酯得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各主效因子,建立甲酯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优的工艺条件:加酶量2.4%、加水量7.1%、反应温度40.4℃、反应时间10.7h、 醇油比4.5。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甲酯得率为97.2%,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96.9%非常吻合,说明该优化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浸种对小麦、玉米、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提取物可提高小麦、大豆和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发芽率;促进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为500倍提取物的稀释液.在萌发期,500倍稀释液浸种液处理:提高小麦和玉米幼苗的淀粉酶和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大豆幼苗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高浓度的银杏外种皮提取物稀释液处理则降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淀粉酶和叶绿素的含量,也使大豆幼苗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分布广泛,针对校区及周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进行调查,显示野生大豆的病害主要是大豆绣病;虫害主要是大豆蚜虫和蝽.通过对野生大豆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的调查研究,掌握影响野生大豆生长成熟过程中的各种因子,积极采取措施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数量,为野生大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豆种子的热动力学特性,深入理解青豆吸附过程的水分特性和所需能量变化,利用饱和盐溶液,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青豆种子在20~40,℃和水分活度在0.112~0.946范围的等温线;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模型的系数,并判定了青豆的吸附与解吸模型的拟合优度;应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青豆的净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吸附与解吸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解吸时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大于吸附时的数值,随着温度升高青豆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下降;吸附层数的变化趋势与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的相反;在Henderson、修正的Henderson、修正的Chung-Pfost、Halsey、修正的Halsey、修正的Oswin、修正的GAB模型中,Halsey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净等量吸附热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在培养箱中暗培养大豆,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大豆(soybean)的发芽率、根长、根的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及根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大豆种子伤害症状越明显。当pH≥3时,模拟酸雨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当pH〈3时,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挤压加工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豆渣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粉为原料,通过优化挤压加工条件,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并改善豆渣物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豆渣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60,℃,物料水分25%,转速100,r/min.优化挤压条件后,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原始豆渣相比从2.6%增加至30.1%.豆渣粉挤压前后的物性实验表明:挤压豆渣在水溶性、膨胀性和乳化性方面与原始豆渣粉相比分别提高10.4%、15.6%和130%.豆渣粉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挤压豆渣粉在200,℃以下结构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挤压豆渣结构,可以看出其纤维结构有明显的热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