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对本地区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对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院就诊的274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选择无任何皮肤病的健康人274例作为对照,使用病例-对照研究法,研究丘疹性荨麻疹与各环境因素(农村环境、昆虫叮咬、高蛋白饮食、感染、胃肠疾病、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过敏因素、出牙及内分泌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本地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主要相关因素为农村环境、昆虫叮咬、感染及精神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环境、昆虫叮咬、感染及精神因素为本地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农村环境为本病首要的发病因素,其次为昆虫叮咬,改善居住环境并预防昆虫叮咬可降低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皮肤瘙痒症是一类种常见皮肤病,其中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是发病率较高,经久难愈的疾病,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为研究荔枝草(蛤蟆草)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和功效,该项研究征集急慢性荨麻疹14例,急慢性湿疹17例,异位性皮炎4例。对于泛发性皮肤瘙痒患者及急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采取内服法,取干荔枝草30g(鲜蛤蟆草用量加倍),加水1000mL,沸水煮15~20min,药汁早晚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15d。对于局部性湿疹和异位性皮炎患者,需内服法和外敷法并用;内服法同前,外敷法取干荔枝草120g(鲜蛤蟆草用量加倍),分2次水煎,每次加水1000mL,第一次水煎20min,第二次水煎10min,两次药液混合,趁热热敷患处5~10min,每日一次,连续内服和外敷15d。除2例人工荨麻疹外,其余33例急慢性荨麻疹、湿疹和异位性皮炎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治愈24例,好转9例。服药期间需忌酒、辛辣、海鲜和高蛋白食品,可以同时服用抗过敏药物或外涂抗过敏药膏3~5d。荔枝草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丁俊孝 《甘肃科技》2001,17(3):40-40
对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科门诊894例儿童皮肤病患者作一简要临床分析,以求教同业。1 临床资料 894例儿童皮肤病患者中,男性453例,女性441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最小5天,最大14岁,平均6岁43天;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2年,平均3年115天。2 病种分析 丘疹性荨麻疹183例,湿疹98例,单纯糠疹68例,儿童丘疹性皮炎47例,痤疮46例,水痘39例,疥疮31例,过敏性紫癜27例,传染性软疣19例,慢性荨麻疹16例,银悄病16例(寻常型14例,脓疱型2例),脓疱疮15例,接触性皮炎15例,白癜风13例,夏季皮炎13例,体癣13例,痱12例,头癣11例,汗…  相似文献   

4.
化妆是为了美容,但是化妆品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美容的作用,相反会给俊男倩女们带来麻烦,产生“化妆美容病”。常见的有: 一、化妆品导致的皮炎。此病由化妆品中的酸、碱、砷或者香料引起。轻者表现为骚痒,严重的呈变应性湿疹,更多的是引发接触性皮炎、接触性唇炎等,受累处可出现红斑、丘疹、肿胀、水疱及荨麻疹。也有发生神经性皮炎者,或因细菌污染,痤疮杆菌繁殖而诱发毛囊炎、疖和痤疮。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的红树群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讨论海南岛的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红树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性。据我们调查:海南岛红树植物计有15科19属29种,占全国红树种数的94%,主要分布在东海岸,尤以琼东北最为丰富,如清澜港多达26种,按建群种划分计有12个类型,以红海榄林分布最广。群落类型的生态系列分布是有规律性,但也看到了有些类型因地形、基质特点有其分布的机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食物不耐受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攀枝花地区某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诊为皮肤过敏性疾病的815例患者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慢性荨麻疹组(n=382)、慢性湿疹组(n=329)、异位性皮炎组(n=104),并选取50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三组皮肤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7种食物(鸡蛋、虾、牛奶、大豆、牛肉、小麦、鳕鱼)特异性Ig G抗体;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攀枝花地区食物不耐受情况与Ig G浓度和抗体阳性项目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荨麻疹组、慢性湿疹组、异位性皮炎组受试者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慢性荨麻疹以及慢性湿疹患者,主要是以轻、中度不耐受,而异位性皮炎患者主要为重度不耐受,且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物不耐受程度与Ig G浓度、抗体阳性项目数量之间正向相关(P=0. 014; P=0. 022); 7种食物中,四组受试者均以鸡蛋不耐受的阳性率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物不耐受情况与Ig G浓度和抗体阳性项目数量的呈正相关(P <0. 05)。结论:本地区食物不耐受情况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可根据食物的不耐受种类排序以及严重程度对本地区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连胶囊联合5%丁苯羟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清连胶囊口服联合5%丁苯羟酸乳膏外搽的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5%丁苯羟酸乳膏外搽的治疗方案。结果 试验组基本治愈率60%,有效率86.6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40%,有效率5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连胶囊能有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b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U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nnt“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ICR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的2,4_二硝氯苯、在不同时间内对ICR小鼠皮肤进行致敏和激发实验,对皮损组织病理、皮损严重度和皮炎持续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第2组、4组组织病理与典型的接触性皮炎病理相符,其中第2组在最后一次激发后皮肤炎症持续时间较长。结论2组采用的方法为ICR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较理想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濒临太平洋西岸,地处热带北缘,自然条件优越,陆地和海洋资源丰富,占我国热带土地面积的65%。长期以来,海南处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并存的状态。1988年,海南岛的总人口为62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有500万。农业总产值为26.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就是在工业产值中,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可见:海南岛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而其他产业正以其与农业有关的形式在发展着。  相似文献   

11.
你会喝水吗     
人可以七日无餐,但不可以一日无水。在人体的组成物质中,水含量最大,约占体重的2/3。人较长时间不进餐,仍可勉强维持生命,直至体内贮备的糖和脂肪完全耗尽,当蛋白质失去一半以上时,生命才会终结。但若机体失水达体重的20%时,就无法维持生命。即使失水2%,也会干扰正常的生理机能。时间一长,还会加速衰老过程,表现为皮肤干燥、早现皱纹、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等症状。英国医学家最近探明,人体在缺水时会产生防止水丧失的组胺,组胺能促使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以防止更多水分排出。但体内组胺超过一定量时,会引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常见病。需要抗组胺药来抑制组胺作用,才能减缓上述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揭示海南岛台风灾害危险分布规律,耦合孕灾环境敏感和致灾因子危险两方面因素,利用海南岛1980-2019年台风数据,运用组合权重法,构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模型,并按10年间隔划分为4个年代,得到海南岛不同时期台风灾害综合危险分区.结果 表明:①孕灾环境敏感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从东部、西南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趋势,以中低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30.88%,高敏感区面积1495.02 km2,占比为4.42%;②致灾危险程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一下降—上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呈逐级递减趋势特征;2001-200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低的范围最广,面积为25624.85 km2,占比达75.7%;2010-201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高的范围最广,面积占比达34.78%;③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空间上均具有从东北部、西南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和西北部沿海降低特征;2001-2009年综合危险指数最低,面积占比为29.61%;2010-2019年代综合危险指数最高,面积占比达42.08%;④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东部、西南部沿海的文昌、陵水等6市县;中值区分布在沿海、内陆的万宁、保亭等6市县;低值区则分布在中部内陆至西北部的五指山、临高等6市县.海南岛台风灾害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台风灾害的任务将更艰巨.  相似文献   

13.
张文华 《科技信息》2011,(36):205-205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为慢性经过。找出病因,去除发病因素,是治疗的根本,但引起荨麻疹的病因较多,特别是慢性荨麻疹。麻疹的病因常常难于发现,约有3/4的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对经常发作的患者应当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尽管组胺不是引起荨麻疹的唯一介质,但目前在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抗组胺药物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抗组胺类药物根据其和组胺竞争的靶细胞受体不同而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共有珍稀濒危植物35科49属57种,其中蕨类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9科41属46种。从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特点是:(1)热带成分具明显优势,占总属数约80%;(2)珍稀濒危植物表现出一定的过渡特征,部分属具有温带性;(3)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与华南地区有直接的关联,且与中印半岛的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性皮炎2例报告谢色兰(海南医学院附院口腔科,海口570102)关键词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过敏性皮炎;家族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9882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口腔内科常用的龋洞垫底和暂充材料.该药引起全身性皮肤过敏乃属罕见,家族性...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气候是在其本性(全年暖热多干旱)和变性(受季风、台风和地势的影响)的矛盾中形成的.海南岛冬季虽有冷空气入侵,但从大气环流和天气型的地理分析,仍属热带性.虽然最冷月18℃等温线通过本岛中部,但据中国热带标准,热带植被分布和椽胶等热带作物引种成功,热带界线应包括整个海南岛、雷州半岛和粤西台地.雨源,雨性多属热带性,雨旱季节截然分明,冬春干旱与夏秋多雨交替,东半壁多雨与西半壁干旱过渡.最后,本文讨论了海南岛气候区划原则,并提出了区划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气候区划,自50年代以来,已有过多次研究。高由禧把海南岛划分为5个气候区;何大章等把海南岛划分为8个气候区;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气候区划》把海南岛划为16个区;丘宝剑、卢其尧把海南岛划为23个区;“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把海南岛划为4个基本区;其后1980—1981年间各部门对海南岛所作的各项应用气候区划很多,原则、指标、界线更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地区气候区划是探索气候地理规律性的,是所有气候区划(包括各种应用气候区划和综合气候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人FcεRI膜外区α蛋白;用该蛋白检测抗FcεRI自身抗体,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及其毗邻海区的空气微生物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沉降法测定了环海南岛和粤西两海区及海南岛两城市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比较了测区空气中海洋和陆源性微生物的浓度变化,分析了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势态,反映了海洋与陆地、室内与室外空气微生物的状态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