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飞  张双明 《甘肃科技》2022,(23):111-113
观察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给予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整复骨折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月对比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47例患者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按压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减轻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网格交叉法和WinRHIZO扫描法对植物不同直径等级根系长度测定的准确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草地中根直径为0.5~2.0 mm和0.5 mm以下的样本根长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网格交叉法与WinRHIZO扫描法的测量结果呈现极强的线性相关关系.(2)网格交叉法在测量直径为0~0.5 mm且颜色相对较浅的根时准确度更高,成本低且易操作;WinRHIZO扫描法在测量直径为0.5~2.0 mm且颜色相对较深的根时准确度较高,可测定指标多且速度快.(3)植物根的形态和颜色差异是影响不同方法测量根长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在上颈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麻下对12例患者进行了寰枢椎椎弓根技术固定.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后路髂骨植骨.结果 24枚置钉均获得成功,复位固定满意,随访3至15月(平均4.2月),螺钉无松动或断钉,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3至6月植骨融合.结论 直视下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在上颈椎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5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行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1~2年的随访,脊柱后凸角术前的平均29.3°变为3.8°,38例脊髓神经及椎体高度恢复,4例患者内固定断裂,6例完全截瘫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恢复,但能够坐轮椅活动.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及合并截瘫的患者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绿豆根瘤菌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个品种绿豆根瘤进行采集、培养,并通过染色对根瘤情况及根瘤菌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品种中V3476、博绿2号外形为卵圆形,其余均为椭圆形;②根瘤着生部位除绿洲1号、95515只着生在侧根外其余品种的主根、侧根均着生根瘤;③不同品种的绿豆根瘤在同一生长时期的根瘤在大小和结瘤率上明显不同,根瘤生长最大的品种是长荚绿豆,根瘤直径为2.76~6.84mm,根瘤最小的为维绿1号,直径为1.2~3.32mm,结瘤率最高的为河北明绿、长莫绿豆、中绿1号、秦豆6、达90%,维绿1号结瘤率最低,仅为20%;④在甘露醇-酵母汁培养基上生长的孤立菌落只有长荚绿豆、秦豆6的菌落形态型为R,其余均为S;⑤培养72小时,菌落大小各有相同,生长最快的为长荚绿豆,直径达9.1mm,生长最慢的为南绿1号,直径为6.6mm;⑥绿豆根瘤菌为短杆状、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一种微动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基于人体脊柱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3-L4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坚强固定(M1)、微动固定(M2)、混合固定(M3)3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内固定节段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微动椎弓根螺钉在屈伸方向增大了内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其中前屈工况增大95%,后伸工况增大83%;改善了载荷在椎间的传递,增大终板正常生理性刺激应力4.25%~5.7%;降低了植入体上的应力集中效应,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工况下降低椎弓根螺钉应力9.2%~16.2%.  相似文献   

7.
基于沙漠甲虫利用由亲水突起和疏水凹槽组成的背部凝聚空气中水分的现象,分析凝水过程物理机理,给出数学描述.将凝水过程分作三个阶段,吸聚:小雾滴在背部亲水突起上吸附,长大成小水珠;聚合长大:单突起上直径为1—2mm的小水珠因不能脱落而与邻近水珠聚合,之后长大为大水珠;脱落:大水珠从背部脱落,流入甲虫口中.导出了水珠脱落半径与甲虫背部表面及外界环境参数的数学关系,得出风速为5m/s时,直径至4.1--5.6mm的水珠以滑动方式脱落,这与文献中实际观察到的水珠脱落直径为4—5m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预防要点。方法本组15例患者共20个椎体,确定骨折病椎及致痛责任椎后在C臂X光机引导下胸腰椎均经皮后入路经椎弓根到椎体,调制骨水泥使用加压器注入椎体,术后常规卧床24~72h,抗菌素使用3d,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术前Vas6-9分,平均7.8分,术后1周均有显著止痛作用,Vas平均3.4分。平均每个椎体用时约30min,未出现神经跟和脊髓受压症状,无穿刺点感染和出血,无心血管异常及肺栓塞现象,椎间盘渗漏4椎,无不良后果,未出现椎管内椎弓跟外椎体前渗漏现象。无再次骨折病例。结论PVP是在导向下精确操作,积极防漏条件下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微创、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厂为山东龙口铝业集团生产的铝锭专用镗床Q1Z-021,两种规格镗杆分别为直径φb80mm和直径西130mm,为冷却刀头需在镗杆上加工-直径φ8mm的润滑小孔,孔长度为160mm,并且小孔中心距离外圆为φ8mm,即加工完成后的小孔壁距离外圆仅仅4mm(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F系统内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2.40例.结果:术后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伴脊髓损伤21例,1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4例不全瘫部分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功能,好转率90.4%.结论: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施用沼液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利用沼液、优化杨树人工林施肥技术、促进杨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在4种长期施用沼液(施用量0、125、250和375 m3/hm2)的杨树人工林野外实验样地,采用连续土钻法钻取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 cm)土芯样品;在实验室分拣出杨树活细根,经清洗、分级、扫描、烘干、称量,比较不同处理下不同土层1~5级细根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和比根长。【结果】 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杨树人工林各级细根平均直径和长度呈下降趋势,而比根长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土层的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特征对沼液的响应不同:随着土层的加深和细根根序的增加,细根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和比根长的变化幅度多呈现减小趋势。【结论】 长期施用沼液可降低杨树人工林细根平均直径和平均长度,提高杨树人工林细根比根长,在土壤表层和低级细根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亚热带优势灌木根系对土壤抗剪切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南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3种优势灌木植物(檵木、麂角杜鹃和香港黄檀)根系进行野外和室内剪切测试,探讨了灌木植物根系增强土壤抗剪切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须根相对丰富的植物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抗剪强度;根系抗拉力和抗剪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檵木和麂角杜鹃根系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而香港黄檀根系抗拉强度与根径无明显相关性;细根或比粗根更有利于土壤加固和抗剪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 (根径D < 2 mm) 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酚酸影响下杨树根系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树无性系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挖掘法,对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50cm土层中,根系以水平根为主,垂直根基本消失,不定根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基本保持水平。中驻1号、NL351、T26和中驻6号的不定根总长度较大,中驻1号、中驻6号、W07和1107的不定根总数量较多,基部直径在2cm以下的不定根占不定根总数量的60%~80%。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来看,树高、冠幅、地上部干重、根重和根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冠比在0.23~0.45的范围之内;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差异性较大,最大的为T26,最小的为中菏1号;根系生理吸收效率与根冠比、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呈负相关关系,即根系冗余现象。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1.3时,可将20个杨树无性系分为3类6个亚类。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选育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木根系是地下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其高度异质性是关系到根系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准确性与可比性的主要因素。为明晰水杉细根的界定范围,探讨水杉细根形态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细根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笔者对水杉不同根序等级细根解剖结构与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杉根系按根序法分级更为合理,并将水杉1、2级根定义为细根,1、2级根表皮完整、皮层较厚、皮层层数较多,3、4级根无表皮和皮层或仅残留少量皮层细胞,随根序等级增加,细根皮层层数和皮层厚度显著降低。随根序增加,周皮木栓化程度增加,维管组织发育逐渐完善,维管组织直径不断增大,维管组织与根系直径的比值(维根比)不断增大,细根直径主要与维管组织直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1级根除外),与皮层薄壁细胞直径、皮层层数之间并无相关性。水杉1~3级根均可观察到菌根侵染现象,随根序等级升高菌根侵染率下降,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单个个体根系的真菌侵染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在未来的细根研究中,应该将细根形态调查与解剖结构特征相结合以确定根序等级和直径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细根的划分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速生阔叶树种。氮和磷的有效性和空间分布显著影响着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笔者研究施肥对西南桦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出优良西南桦无性系及适宜的施肥配方,为西南桦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南桦4个无性系(编号分别为A5、FB4、FB4+、BY-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 25 株。设置氮(0、200、400 mg/株)和磷(0、70、140 mg/株)共9个组合处理,重复 3 次。以不施肥为对照。为防止苗木缺素,每株施钾量为332 mg。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基质中,组培苗移栽成活1个月后,开始追施氮和钾肥,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10次。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扫描,获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比较不同施肥处理下西南桦无性系的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①不同无性系和施肥处理下西南桦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无性系×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施肥处理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较对照(不施肥)有明显的增幅。处理5(N 200 mg/株+P 70 mg/株)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最大,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提高了11.27%~460.49%、7.14%~200.00%、10.57%~390.09%。进一步比较不同无性系,无性系FB4+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分别是无性系A5、FB4和BY-1的1.14~1.21、1.22~1.31、1.15~1.22倍。②不同无性系和施肥处理下幼苗的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各根径等级细根的根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无性系×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各根径等级细根(根径d>2 mm除外)的根长影响均极显著。施肥处理的幼苗根系形态参数均高于对照。在所有无性系中,处理5的根系形态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总根长,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提高了0.77%~227.20%、2.13%~152.63%、0.60%~264.13%和4.53%~214.04%。进一步比较不同根径等级细根的根长,西南桦幼苗的小细根(0<d≤1 mm)、粗细根(1<d≤2 mm)和粗根(d>2 mm)的根长亦表现出处理5最大。无性系FB4+在处理5下的根系形态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和施肥组合。③总生物量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三者与根平均直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亦分别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施肥显著促进了西南桦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生长发育,且存在无性系差异。综合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认为西南桦无性系FB4+在处理5(N 200 mg/株+P 70 mg/株)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植被根系承受循环荷载后的固土效能,以1.00≤d≤4.00 mm径级范围内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直根段为对象,采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究承受50次循环荷载后的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00≤d≤2.00、2.00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南京溧水林场实施了4种间伐强度(CK(不间伐)、弱度间伐(LIT,比例30%)、中度间伐(MIT,比例50%)、强度间伐(HIT,比例70%))的2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根序上一级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的差异及间伐(6年)对其生长的影响。将一级根按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4类:Ar(2级根上的一级根)、Br(3级根上的一级根)、Cr(4级根上的一级根)、Dr(5级根上的一级根)。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不同根序上一级根数量和根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直径和比根长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一级根着生根序的增加,一级根数量极显著减小(p<0.01),所占总根数比例从大到小为Ar(79%)>Br(13%)>Cr(6%)>Dr(2%); Dr类根的根长显著大于其余3类根的根长(p<0.05)。与对照相比,间伐仅对Br类根的直径及Dr类根的直径和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Br类根的直径在LIT和HIT中显著减小; Dr类根的直径在MIT中显著增大,而根长却在LIT中显著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0~10 cm)林下非目的树种活细根生物量、土壤亚表层(≥10~20 cm)全氮分别与Br类、Dr类根的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表层(0~10 cm)的全氮则与Dr类根的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并行电法的重阳木根系空间分布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测树木根系的空间分布,对了解树木的生长及移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进行树木根系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探测试验,通过在重阳木周边7.5 m×9.5 m范围内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测线联合反演得到三维电阻率图像。结果表明:探测范围内的根系分布呈现出南测密集,北侧稀少的特征;探测区域根系根径范围主要分布在200~300 mm;深度为0.46 m位置处根系量最大且根系生物量最多;重阳木根系下方土壤中含水充足,结果图呈现了根系与地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成果在研究树木根系空间分布范围及特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蕹菜典型品种的根系形态学特征及与Cd吸收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4个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Cd积累典型品种的根系形态学指标及与Cd吸收积累的关系. 结果表明: 品种和土壤对根系形态学各指标的效应均极显著(p0.01).与non-Cd-PSC比较, 蕹菜Cd-PSC总根长、平均直径、根总表面积及总体积均较低(p0.001); 总体积的差异最大(47.37%), 总根长(44.50%)和总表面积(43.05%), 平均直径的差异最小(7.71%); 2类品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直径1.0mm的粗根上, 表明蕹菜Cd-PSC的总根量较低, 根系形态学特征在不同土壤上表现稳定.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蕹菜典型品种的根系形态学特征可能影响根系吸收Cd的能力和Cd在体内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