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思潮是伴随着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而在西方兴起的一股强劲的思想潮流。本文在介绍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呈现的新特点,并对如何做好全球化思潮中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明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2):42-45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隐含、渗透于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并提出了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素质,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而美国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引领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对创业教育模式的解析,可通过培养战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育良好的创业氛围、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和建全创业教育评价反馈机制等方法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上台阶。 相似文献
4.
5.
隐性教育是指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认知方式。家庭教育中有许多隐性教育因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索家庭教育中隐性教育因素,以期为更好的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实现素质教育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7.
刘梅敬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2,(1):153-155
美国学校主要通过进行课堂教学、建立隐性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校主要通过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国学校应以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参考,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重视非德育课程、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创设学校环境、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隐性教育的理论、特征的阐述以及对图书馆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总结。提出了图书馆实施隐性教育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遇到的问题,分析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探索应对的策略,对于我国青年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包聪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43-45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6):85-87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面向2l世纪,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做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隐性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体育隐性课程的应用弥补了体育显性课程的不足,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改革,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已经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一面.通过一定的调查,结合当前的实际,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任爱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