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吴丹 《科技信息》2007,(29):264-264,289
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而且真正的习得必须经过输入——吸收——输入多次反复才能实现。输入什么,如何输入才能提高学习者对输入的吸收,并进行有效的输出,最终解决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输入与输出脱节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几点改善输入和输出的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语言习得研究多关注语言输入方式的现状,运用模因论从语言输入内容这一角度切入进行语言习得研究。在语言从输入到吸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模因的两个特征向学生提供优质语言输入;在从吸收到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模因的两种复制方式输出所吸收内化的语言知识,从而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输入、吸收和输出问题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处理好这三个环节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难题。接受美学中的三级阅读过程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过程,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输入——吸收——输出"是外语学习必经的三个完整步骤。语言输入存在于语言输出之前,并且大于语言输出。语言输入非常之重要。听和读是两个主要的语言输入的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影响英语输入也就是影响听和读的认知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万小青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1):128-131,148
二语习得若忽略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为,二语习得将交得毫无意义。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基础在于“课堂输入”,而输入的核心在于教材。所以,要做到教材话题与文化项目兼容。“课堂输入”要兼顾对语用知识的有效“输入”和“吸收”,要按照“课堂输入”的原则进行“输入”。“吸收”是目的。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语用教学总是和社会文化形影不离,教和学动机都来源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二语习得是一个其语言的、社会的、心理的相互作用过程,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本身是一场整体的文化教学。所以,要开展对教材话题和文化项目兼容研究。  相似文献   

6.
院佳莉  李晓红 《科技信息》2012,(36):499-500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外语学习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输入是第一步,是输出的必要准备,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又能激发输入。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吸收大量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达到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理论探析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两大重要问题:输入质量不高和“输入—输出”极不平衡。输入是英语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输出是保证。学生理解、吸收了输入信息,最终以输出的形式展现出来,信息才能被内化和掌握。因此,进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输入—输出”的优化研究,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相对平衡关系、提高输入和输出的质量,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达到语言教学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颖聪  严峻 《科技信息》2010,(30):I0169-I0169
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要素。本文结合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论述输入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技能培养的关系:即充足的输入,有效的吸收和输出是增强,巩固语言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液压消音器进行分析;对两种输入信号的流体解析表明:液压消音器可以有效地吸收脉动,CFD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消音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在词汇习得中对词汇进行基本意义与维度的拆分,并将研究的重点置于后者。在这里用维度这一概念来表达对基本意义的不同描述方式。进而提出通过拆分词汇的维度,通过对拥有同一基本意义的同义词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对比和分析,促进二语习得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促进输入的吸收以及促进二语输出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钻孔水力开采提升设备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英砂模拟井下工况,对钻孔水力开采提升设备气举装置中影响扬砂特性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举装置的吸口与矿床间存在最优间距;在供气量相同的条件下,浸入率越大,扬砂量越大;不同气流喷嘴安装角度影响气举的扬砂特性,本实验中喷嘴轴心线方向与提升管内壁切线方向间的夹角为10°时,提升效果最佳;气流喷嘴安装数目影响到气举装置的扬砂量,存在最佳喷嘴安装数;搅拌喷嘴是否安装有时是决定能否完成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进气口和驾驶员耳边的噪声进行测试,分析并确定进气罩的几个因素对进气噪声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设计了正交实验,以此找出进气罩位置、尺寸等因素的最佳组合来改善进气噪声,对最佳组合方案时的进气口噪声进行了测试及频谱分析;根据噪声所在的主要频率设计了进气消声器,制造安装后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进水池设计要求是为水泵提供较好的进水流态,进水池内流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进水池结构本身及其进水条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无偏流及偏流进水工况下蜗形进水池内的三维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矩形进水池的流态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蜗形进水池无论在无偏流工况还是在偏流工况下都有着较好的进水流态,对偏流影响不敏感,其水力性能优于矩形进水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双进气道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对进气涡流调节规律的影响.在稳流气道实验台上,对两种典型的双进气道柴油机的切向气道、螺旋气道的进气流动特性和进气涡流调节特性进行试验,采用横挡板遮挡切向气道入口方式调节进气涡流.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之间存在线性折中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可知:在对柴油机的两个进气道进行匹配时,如果要拥有良好的进气涡流可调性,被调进气道流量系数应取较大值,涡流比应取较小值,不调节进气道的涡流比应取较大值.  相似文献   

16.
在某V型多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Π型进气管和环型进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度. 分析表明:不同的进气管结构造成各缸进气门前压力波动的规律差异很大,进而引起进气门前后压差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最终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很大,采用环型进气管可以降低发动机的进气不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多机组泵站进水池的流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水力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机组泵站位于进水设施两翼的进水池大多为偏流进水,在多机组泵站进水设计中采用蜗形进水池,前池采取一定整流措施,可以改善进水池内的流态.  相似文献   

18.
缸内进气量作为电控系统喷油和空燃比前馈控制的基础,对扭矩控制和排放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更简便、准确地估算缸内进气量,提出一种面向控制的充量模型,并基于Simulink软件完成该模型的搭建。引入GT-POWER仿真工具辅助标定,完成对充量模型中进气道传热因子、缸内驻留废气关键参数和气门实际流通面积的标定。最后将充量模型计算结果分别与仿真结果及台架试验结果验证对比,提出的充量模型稳态进气量的计算误差均在5%以内,表明提出的充量模型为发动机系统控制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92QS汽油机进气管的结构分析,设计带有节门的新型进气管,使其随转速的变化能自动打开或关闭,利用模拟计算的结果,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对比,优化出最佳进气管。同时对原机的进气管也进行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长度的进气管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按优化的长度加工进气管,并设计了节门控制电路。最后对原机进气管和新设计的进气管装机进行实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节门的打开和关闭可使发动机能兼顾高低转速时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