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六元瓜环(Q[6])与氯化钾分子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在该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双氯化钾分子为"胶囊盖",包结了一个1,4-二氧六环分子的六元瓜环为"胶囊体",通过瓜环端口的羰基氧原子与钾离子的配位作用形成一个分子胶囊结构以及形成一维超分子链,进一步形成超分子结构实体。  相似文献   

2.
五元瓜环与CsCl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五元瓜环与铯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形成了以五元瓜环为"胶囊体",氯原子为"胶囊"芯材,铯离子为"胶囊盖"的"分子胶囊"结构,相邻的"分子胶囊"通过铯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配键组装形成一维超分子链,而相邻超分子链之间通过水分子、氯离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接成二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制备了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客体分子,利用1H NMR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七元瓜环以及八元瓜环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盐酸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瓜环均能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发生相互作用,并选择性包结烷基部分,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大环化合物,七元瓜环是一个很好的分子容器。实验表明它可包容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这一结论得到了^H NMR及2D NMR技术、质朴等方法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以黄连素(BER)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和黄连素在葫芦脲[7]中的包合竞争反应.发现葫芦脲[7]与黄连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成稳定的CB[7]-BER荧光探针体系,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分别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加到CB[7]-BER包合物体系中时,荧光强度呈现有规律的下降,且荧光猝灭值ΔF与阳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碱金属离子和葫芦脲[7]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发现对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与葫芦脲[7]形成配合物的平衡常数也依次增大、銨离子与葫芦脲[7]形成的平衡常数介于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对八元瓜环的溶解性有影响。在测试浓度范围里,随着过渡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八元瓜环的溶解度逐渐降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明八元瓜环单晶中含有金属离子,但是晶体结构测定仅找到八元瓜环的结构,尚未发现八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和八元瓜环与苯胺盐酸盐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苯胺的苯环进入了六元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两分子苯胺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进入八元瓜环空腔,形成了2:1包结配合物;表明苯胺与两种瓜环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空腔较大的瓜环对焦油、烟碱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截留效率随瓜环空腔尺寸及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瓜环用量为20 mg时,Q[8]和Q[n]对焦油、烟碱的截留分别达到46.1%、60.3%和32.5%、40.8%.  相似文献   

10.
在[ZnCl4]^2-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制备了六元瓜环(Q[6])与1,6-二吡啶己烷(Hdpy)形成包结配合物的晶体,该晶体是由主客体通过Q[6]空腔的疏水作用以及外部的离子一偶极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类轮烷结构,相邻类轮烷之间通过[ZnCl4]^2-阴离子与水分子以及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氢键作用连接成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4二环己基取代六元瓜环(DCYQ[6])与硝酸锶形成的配合物,其结构为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所确定。在此自组装结构中,一个DCYQ[6]分子包结一个硝酸个阴离子,而在DCYQ[6]的两羰基极性端口又与两锶离子作用形成一分子胶囊结构,而这些分子胶囊间又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瓜环与长链有机二元胺形成自组装类轮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核磁共振谱仪为手段,对一类新发现的环状化合物—瓜环(cucurbit[n]uril,n=5-8)为主体,链状有机胺为轴材的自组装类轮烷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没有迹象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五元瓜环能与长链二胺形成类轮烷结构;六、七元瓜环很容易与长链二胺自组装形成类轮烷结构;而长链二胺进出入八元瓜环则没有明显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七元瓜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七元瓜环以合理的给药浓度和最大给药容积给KM小鼠灌胃给药后动物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为该大环化合物能否作为安全的药物载体提供毒理学依据。实验中小鼠未出现死亡,未测出瓜环的LD50,因此测定其最大给药量。结果表明动物在最大给药剂量为15g/kg时未出现毒性反应,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七元瓜环毒性很低,能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环已基全取代五元瓜环(Cy5Q[5])与Bi(N03)3的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形成了以Cy5Q[5]为"胶囊体"、氯离子为"胶囊"芯材、铋离子以及水分子为"胶囊盖"的"分子胶囊"结构,"分子胶囊"通过氢键作用交错地自组装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瓜环与香料吲哚的分子包结.实验表明,主客体相互作用时,吲哚分子进入瓜环的空腔,形成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分子胶囊;热力学研究表明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与瓜环空腔的疏水作用引起的焓变、熵变有关;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不同的瓜环增大客体或瓜环的初始浓度对体系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七元瓜环与吖啶类化合物主客体作用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1H NMR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测试了七元瓜环(cucurbit[7]urils)与吖啶、9-氨基吖啶、3,6-二氨基吖啶(分别记为g1、g2、g3)的主客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或中性条件,用三种方法均能观察到七元瓜环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强碱性条件下,用上述方法观察不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利用光谱法得到七元瓜环与g1、g2、g3均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计算出相应的平衡常数,并利用核磁表征考察了主客体可能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六元瓜环对尼古丁捕集作用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考察尼古丁(gN)与六元瓜环(Q[6]的相互作用情况,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六元瓜与尼古丁环能相互作用而形成配合物,是一个快速反应,且在pH=3~10时,相互作用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18.
Synthesis of a symmetrical tetrasubstituted cucurbit[6]uril has been achieved by using the diether of dimethylglycoluril (1) and the dimmer of glycoluril (2). The structure of the symmetrical tetramethylcucurbit[6]uril (TMeQ[6])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ESMS. The ^1H NMR spectra of 2,2‘-bipyridine added to TMeQ[6] reveal that the host-guest inclusion complex was easily form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葫芦[6]脲、葫芦[7]脲分别与褪黑素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用溶剂等对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与葫芦[7]脲不发生作用,而与葫芦[5]脲和葫芦[6]脲发生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八元瓜环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测试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司帕沙星与八元瓜环体系的分析检测性能。研究表明,在司帕沙星溶液中加入八元瓜环,其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支持电解质为0.2 mol/L KH2PO4-Na2HPO4(pH6.80),富集时间90 s,扫描速率200 mV/s.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出八元瓜环与司帕沙星的包结比为2∶1,稳定常数为2.28×10^11(L2.mol-2).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体系在司帕沙星浓度为1.0×10-6~8.0×10-6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其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样品测量的回收率为98.7%-1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