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作用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平均碳数减少,冷滤点越低。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柴油内蜡晶的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柴油低温析出蜡晶的化学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蜡晶结构,对蜡晶形态进行了相衬显微观察,并与加入低温流动改进剂T 1804的柴油蜡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柴油蜡晶主要由大于C16以上的正构烷烃组成,高碳数正构烷烃先析出结晶,加剂后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有所减少。XRD结果显示,蜡晶结构与蜡晶中含量高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二十三烷结构类似,加剂后平均晶粒变小。通过对蜡晶的显微形态观察表明,加剂后蜡晶聚集体由片状变为枝状连接。  相似文献   

3.
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流动改进剂,对高含蜡柴油的感受性较好,对降低柴油冷滤点效果较显著。此类柴油流动改进剂的酯基侧链碳数分布和柴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蜡热力学模型和水合物热力学模型,考察水合物的生成对析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相流体系,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水合物和蜡固相可能同时生成,一固相的生成会对另一固相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行为产生影响;从热力学方面考虑,水合物的生成将会带走体系中的轻组分,从而导致重组分的溶解度降低,且同时会使得重组分的摩尔分数增加,从而影响蜡的相平衡;水合物的生成对析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轻组分含量,轻组分含量越多,影响则越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蜡热力学模型和水合物热力学模型,考察水合物的生成对析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相流体系,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水合物和蜡固相可能同时生成,一固相的生成会对另一固相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行为产生影响;从热力学方面考虑,水合物的生成将会带走体系中的轻组分,从而导致重组分的溶解度降低,且同时会使得重组分的摩尔分数增加,从而影响蜡的相平衡;水合物的生成对析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轻组分含量,轻组分含量越多,影响则越大。  相似文献   

6.
柴油流动改进剂对柴油中蜡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自行研制的AVM系列柴油流动改进剂对蜡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加入,使柴油中的蜡晶变短变小,阻碍蜡晶相互连接搭桥成网.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加入量根据柴油组成不同,都应有一个最佳点.对于不同柴油,柴油流动性改进剂中各组成存在一个最佳配比,这一配比下的产物降滤效果最好,微观表现对蜡晶的改善也最明显.大量的数据表明,柴油的蜡晶变化图像与实测的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低温性能,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模型,计算了该三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同时对比了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的析晶点和析晶量,探究了乙醇对该二元燃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加氢生物柴油-柴油二元燃料,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析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三元燃料PHC5E5、PHC10E10、PHC15E15、PHS5E5、PHS10E10和PHS15E15的析晶点分别降低了4.5、5.7、6.1、4.3、5.3、6.1 K,所对应三元燃料在不同温度下析晶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初始析晶温度下,三元燃料中的乙醇与生物柴油同时开始析晶,这说明乙醇以共晶方式与高熔点组分同时析出,改变了高熔点组分在晶核形成、生长过程中的结晶趋向和结晶形态,延滞了三元燃料在低温过程中的析晶趋势;未结晶的乙醇大量分布在燃料液相以及网状和片状晶体间隙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已结晶组分在基液中的溶解度。这两者共同改善了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三元燃料的低温性能。该研究为优化加氢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底混输管道由于高压、低温的输送环境,蜡与水合物可能同时生成。采用水合物和蜡的热力学模型,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蜡晶析出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组分的含量对水合物相界线影响显著,轻组分含量越高,水合物生成温度越高;蜡晶的析出会带走体系中的重组分,降低轻组分的溶解度,同时使轻组分的浓度增加,从而促进水合物的生成;由于蜡晶的析出对轻组分改变较小,析蜡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多相混输体系析蜡热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多相混输体系析蜡问题,开展了蜡热力学预测模型及析蜡实验测量方法的研究。通过对Won 模型、
Ji 模型等析蜡热力学预测模型的分析,认为热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考虑到液相描述一致性、固–固转变、纯组
分热力学性质、Poynting 修正项处理以及活度系数计算等问题。并对可用于多相体系析蜡实验测量的激光法、超声波
法、声共振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以及高压微差示扫描量热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石英晶体微天平法因其较高的
灵敏性,高压微差示扫描量热法因其简便、耗样量少、再现性好且测试过程中基本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
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准确描述固相的非理想性是计算复杂流体的气液固相平衡的关键。从原油中沉淀出来的石蜡多由正构烷烃组成 ,其晶格结构主要是正交相 (斜方晶格 ) ,特别是在低温时可能是惟一的晶格结构 ,而局部组成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正交相的非理想性。将局部组成活度系数模型用于复杂石油流体中石蜡沉淀量的计算 ,并与正规溶液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对于高温石蜡沉淀量的计算 ,两个模型均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但对于低温石蜡沉淀量的计算 ,局部组成活度系数模型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放热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 ,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气缸压力 ,并进行了放热规律计算 文中着重分析了掺烧比、供油提前角、负荷等因素对LPG/柴油双燃料燃烧、HC、CO和烟度排放的影响 ,阐述了双燃料复合燃烧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4125A4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软件包,运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寻求柴油机功率与最高空转转速及额定转速下耗油量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以期为柴油机的无载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建立的模型其误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控制发动机有害物质排放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柴油的组分和性质与车用柴油机的排放之间关系的模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0种柴油的排放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柴油的组分和性质与柴油机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动机使用硫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低、密度较小、馏程较低、十六烷值较大的燃料时,可获得较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某一四缸、增压直喷柴油机为样机,利用专业试验台架,针对EGR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EGR系统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柴油发电机房对通风换气的要求及余热量的计算,阐述了柴油发电机及柴油发电机房的几种冷却方法、适用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供暖通专业人员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内燃机车司机室振动现象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中柴油机激励有很大影响。通过计算柴油机惯性力、惯性力矩和倾覆力矩,分析了柴油机的振动激励力。建立某调车机车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底架固有模态;并设计了合理的谐响应工况研究柴油机激励相位与大小对司机室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柴油机激励的相位对司机室振动幅值影响不大;当其各支承上激励相位相同时,司机室振动幅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江汉油田页岩气钻井作业中使用柴油基钻井液,为减少废弃钻井液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柴油回收剂配方:1%破乳剂OPP+800 mg/L混凝剂PAC+10 mg/L絮凝剂PAM.并优化了柴油回收工艺参数:最佳的破乳温度为55~60℃,破乳时间为60 min,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废弃油基钻井液柴油回收率可达90%以上.回收柴油的品质达到了GB252-2000规定的-10号轻柴油技术要求和GB/T19147-2003规定的-10号车用柴油技术要求.根据现场油基钻井液的配方,再以回收柴油为基液配制油基钻井液,其性能与现场使用的油基钻井液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8.
以某一四缸、增压直喷柴油机为样机,利用专业试验台架针对EGR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EGR系统对柴油机燃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醇类组分对柴油机的实用性影响进行研究。在单缸柴油机上分别燃用纯柴油、乙醇柴油和正丁醇柴油三种燃料,并进行负荷特性的燃烧排放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正丁醇柴油和乙醇柴油的滞燃期延长0.1°~2°曲轴转角,最大放热率峰值升高最大可达36%,最大爆发压力推迟约0.4°~4°曲轴转角;中等转速1500 r/min时,正丁醇柴油和乙醇柴油的动力性优于纯柴油;高转速2000 r/min时,正丁醇柴油、乙醇柴油与纯柴油动力相当,正丁醇柴油的当量燃油消耗率与乙醇柴油、纯柴油相比分别减少约2.5%和4%。正丁醇柴油的NOx排放大多数工况下低于纯柴油约17%~39%,且降低效果较乙醇柴油更为明显,而乙醇柴油在标定转速中高负荷工况时NOx排放高于纯柴油;醇类柴油的碳烟排放比纯柴油降低,正丁醇柴油相对于乙醇柴油抑制碳烟生成的工况点更多,在标定点工况下正丁醇柴油比纯柴油的碳烟可降低62%。可见作为柴油机的替代燃料,在大多数工况下正丁醇柴油燃烧排放性能优于乙醇柴油。该研究为柴油机燃用正丁醇的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给出了一种符合现阶段排放法规的绿色清洁柴油机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法,全面细致地叙述了轿车柴油机的总体方案设计以及与排放密切相关的3个子系统的概念设计,可以作为轿车柴油机自主研发的参考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