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过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羟醛缩合等反应,合成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N-(4-甲基苄基)-3,5-双(4一氯苄叉基)-4-哌啶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α=17.1226(16),b=6.28396(6),c=21.468(2),α/=90°,β=99.753°,y=90°,V=2276.5(4)^3,Z=4,Dc=1.308g/cm^3=0.304mm^-1,M,=448.36,F(000)=936,S=1.019,R=0.0585以及wR=0.145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是非平面的,哌啶环呈沙发构象.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都是E式构的.在晶体结构中没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存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醛或酮与盐酸羟胺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制得中间体肟,在氢氧化钠与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肟与卤取代物反应,合成了10个具肟醚结构的化合物A,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所证实,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发现A1、A2、A8等多个目标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或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苄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过加成、环合、脱羧等反应合成了1-苄基-3-甲基-4-哌啶酮.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探索出甲醇钠作为缩合剂的反应条件,总收率由文献值60.65%提高到66.75%,简化了合成工艺,节省了原料和成本,利于工业生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异丙基-4-氯苯酮肟的合成,探讨了其构型转化,由′HNMR谱确定其异构体比例,并由此研究构型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以4-甲基-3-氨基-2-氯吡啶(CAPIC)和2-氯烟酸合成2-氯-N-(2-氯-4-甲基-3-吡啶基)-3-吡啶甲酰胺的方法,并选择出了最优惠条件,反应最佳投料比为n(4-甲基-3-氨基-2-氯吡啶)∶n(2-氯烟酸)∶n(POCl3)∶n(Et3N)=1∶1∶1∶1.1,反应温度81℃,反应时间3.5 h,产品收率90.3%,纯度为99.5%。 相似文献
7.
孟丽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3)
研究了2,2,6,6-四甲基-4-哌啶酮与1,6-己二胺合成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胺的方法,主要考察了催化剂铂及兰尼镍对反应的影响,以及铂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重复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4-甲基伞形内酯(4-甲基-7-羟基香豆素,1)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天然产物.本文以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Pechmann反应合成4-甲基伞形内酯(1).然后以4-甲基伞形内酯(1)为底物,分别经Mannich反应、乙酰化、Fries重排、O-甲基化、Baeyer-Villiger氧化、O-异戊烯基化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4-甲基伞形内酯衍生物2~10.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发现新化合物4-甲基5-异戊烯基-8-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0)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IC50=28.58μmol/L),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50=41.25μmol/L),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3,5-二硝基溴苯与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产物3,5-二硝基-4'-甲基-二苯基醚,再用钯/碳还原得到3,5-二氨基-4'-甲基-二苯基醚,两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81.86%和89.16%.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硝基溴苯与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产物3,5-二硝基-4′-甲基-二苯基醚,再用钯/碳还原得到3,5-二氨基-4′-甲基-二苯基醚,两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81.86%和89.16%.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溶剂中,以丙二腈、4-甲氧基苯甲醛、哌啶为原料,常温下经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氨基-4-(4-甲氧苯基)-6-(哌啶-1-基)-3,5-二腈基吡啶,收率40%.其化学结构经过1H NMR、MS及单晶衍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LIU Xun-gao ZHANG Yu-mei LI Bao-long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1(3):59-62
合成了化合物1,4-二(1,2,4-三氮唑-1-)丁烷并且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数据:C8H12N6,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788 47(19)nm,b=0.901 4(2)nm,c=0.706 68(19)nm,β=105.994(6)°,V=0.482 8(2)nm3,Mr=192.24,Z=2,Dc=1.322 g/cm3,F(000)=204,μ(MoKα)=0.090 mm-1,R=0.058 8,wR=0.173 8. 相似文献
13.
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标题化合物C17H23O3P(Mr=306.32)的结构.该单晶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9.852(1),b=9.887(1),c=19.949(3)A,α=83.161(4),β=87.012(3),y=66.085(3)°,V=1
763.7(4)A3,Z=4,Dc=1.154 g/cm3,F(000)=656,μ=0.163 mm-1,最终反射点的R=0.078
5,wR=0.185 4(I>2σ(Ⅰ)).X-单晶衍射表明标题化合物的三个碳碳双键为全反式构型.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个新的锂双核配合物[Li(Hdpma)(THF)]2(H2dpma=N,N-二(吡咯-α-甲基)-N-甲胺)并测定了晶体结构.晶系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1485(2)nm,b=1.2345(2)nm,C=1.2704(2)nm,V=1.6147(5)nm^3,Z=2,Mt=532.58,对于l〉2σ(l)的衍射点的最终R=0.0595,wR=0.1242.锂原子与一分子配体中的桥联氮原子以及该配体中的吡咯氮原子,一个四氢呋喃中的氧原子,以及另一分子配体中的吡咯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对甲氧基乙二醛一水合物、3-苯氨基-5,5-二甲基-2-环己烯-1-酮和4-硝基苯胺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微波辐射下多组分一步法合成标题化合物C29H27N3O4.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Mr=481.54,晶胞参数:a=0.617 80(5)nm,b=1.291 04(11)nm,c=1.606 78(13)nm,V=1.237 45(18)nm3,Z=2,Dc=1.292 Mg·m-3,μ=0.087mm-1,F(000)=508.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9 3,Rw=0.134 8.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吡咯环为芳构化的共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二碘化钐催化的Bigineli反应合成了5-乙酰基-6-甲基-4-(2-呋喃基)-3,4-二氢嘧啶-2-酮,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883 7(2)nm,b=0.818 6(2)nm,c=1.483 1(3)nm,β=103.73(5)°,V=1.042 2(4)nm3,M=220.23,Z=4,Dc=1.404 g/cm3,μ(MoKα)=0.104 mm-1,F(000)=464.最终偏离因子为R=0.062 3、wR=0.138 4. 相似文献
17.
以甲醛、二甲胺和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采用一锅煮的合成方法得到(E)4(3(二甲氨基)丙1烯基)苯酚( EDP)产物粗产品,再根据产物与原料的不同物化性质,采用简单而且省时省力的沉淀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无色块状晶体化合物,质谱和X 射线单晶衍射结果显示,该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的其他相关参数:a =18.060(14)樻, b =9.742(8)樻, c =12.710(10)樻,α=90°,β=109.829(9)°,γ=90°,V=2104(3)樻3, Z=8,F(000)=768.0,晶体密度Dc=1.119 mg/m3,化合物分子量Mr=177.24,衍射波长λ=0.71073樻,可观察衍射点R=0.0475,全部衍射点wR=0.1450,独立衍射点中强度大于2σ的衍射点数为3542。通过查新,获知该物质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合成的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665(3)nm,b=0.75437(15)nm,c=2.2891(5)nm,β=105.98(3)^*,V=2.4345(8)nm^-3,Z=4,Dc=1.484g/cm^3.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N’-(4,6-二取代嘧啶-2-基)-N-氟代苯甲酰基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得到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4a和4e在100mg/L浓度下,对单子叶植物马唐的地上部分抑制率均为80%,地下部分抑制率为85%,对双子叶植物小藜的地下部分抑制率为8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而目标化合物4h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