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添加浓度对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水分等其他养分供应充足的基础上,适宜的磷添加可显著增加苜蓿幼苗的分枝数、株高、叶面积及叶干重,并能有效促进苜蓿根系生长、根面积和根体积的增大,从而增加苜蓿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4 mmol/L磷浓度培养条件下的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状况较好;磷浓度的变化对紫花苜蓿叶片的养分保持力有一定影响,且在幼苗阶段的前期(5周)、后期(8周)影响趋势不同;磷浓度增加会抑制幼苗前期阶段的苜蓿叶面积扩展,而对后期光合面积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四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幼苗为材料,采用愈创木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水分胁迫以及水分胁迫处理后复水幼苗的POD活性,并与同样条件下水、早稻幼苗SOD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仅水、旱稻幼苗SOD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发生有特定规律的变化,而且POD活性也具有类似或同步的变化,即抗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上升幅度大于水稻,复水后旱稻POD活性下降的幅度也比水稻大.由于SOD和POD在生化功能上具有偶联作用以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故可以认为,不同水分条件水、旱稻幼苗POD活性的变化和SOD一样能够反映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水培的绿豆幼苗,模拟水分的积盐状况,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分别用2%,4%,6%NaCl溶液对绿豆幼苗进行处理,观察其生长状况,测定其平均植株高度,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绿豆幼苗伤害加重,生长状况不断恶化,植株平均株高降低,叶片及根中的脯氨酸含量均呈递增状况。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三峡库区两种阔叶树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幼苗在旷地、林窗和林下三种不同的自然光环境梯度的生长和形态特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光环境下生长两年的香樟和灯台树幼苗,株高、基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绝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旷地>林窗>林下,且旷地植株与林下植株均差异显著;在形态可塑性方面,香樟幼苗的根冠比均表现为在不同光环境下差异不显著(p>0.05),灯台树幼苗则表现为旷地植株显著高于林窗和林下植株(p<0.05),表明旷地的灯台树幼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两物种细长指数和叶面积比随环境光强减小而增大,而总叶面积和展开叶片数均随环境光强的减小而减小;香樟和灯台树的净同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旷地和林窗植株显著大于林下植株(p<0.05),但两物种间这两个指标在不同光环境中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香樟和灯台树幼苗均在光资源充足的旷地环境下生物量积累最多,但幼苗的适当遮荫能有效地避免光抑制,从而有利于植株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5.
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促生长作用的影响,以哈茨木霉菌液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为实验材料,以土豆培养基(PD)灌根处理的黄瓜幼苗作为对照材料,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利用WinRHIZO根系扫描分析系统以及CIRAS-3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通过测定黄瓜幼苗的根系指标和光合指标,研究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施加哈茨木霉后,植株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支数、总根体积、交叉数等根系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明显提高.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能够通过增强黄瓜幼苗的根系生长能力和光合能力来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Ca~(2+)、PEG预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a~(2+)、PEG处理可明显提高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NR活性,增强吸水、保水的能力,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减轻。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分与罗布麻根系分布及植株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土壤盐分与根系分布及植株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根系发达程度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栽培的1年生罗布麻根短,需水量多,二、三年生的罗布麻根较长,需水量较少,3年以上的罗布麻(野生)根系发达,需水量更少;根系发达程度与土壤全盐量和pH值呈正相关,随着根系的逐步扩大,其抗盐碱能力逐渐增强.野生罗布麻(多年生)植株生长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幼苗出土期需水量少,生长旺盛期需水量较多,盛花期需水量最多;土壤全盐量在幼苗出土期最高,生长旺盛期最低,盛花期又有所升高;土壤pH值在幼苗出土期较低,生长旺盛期升高,盛花期最高,土壤全年pH值含量与植株生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11):1778-1783
为分析栓皮栎幼苗冠层结构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利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Yaxin-1201植物冠层分析仪和收获法分别测定不同密度下栓皮栎幼苗群体冠层LAI值与群体中不同高度层的LAI值.结果表明:(1)栓皮栎幼苗叶片分布在顶部稀疏,中下部密集,活动面高度在植株高度的1/2处.(2)对于3年龄幼苗50~91株/m2的高种植密度不会制约幼苗生长,因此在栓皮栎苗圃育苗中应当合理密植,以提高苗木产量.(3)Yaxin-1201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值与收获法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北京市园林常用5种乔木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等植物蒸腾作用与周围环境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太阳有效辐射)及植株叶面积指数相关关系,利用Javis公式计算冠层气孔阻力,再用PM公式计算冠层蒸腾速率、植株日蒸腾量,分析不同乔木的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主驱动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5种被观测乔木中耗水量国槐最大,白蜡最低,植株蒸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国槐、银杏、杜仲、臭椿、白蜡(P0.01).从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及蒸腾量与环境驱动因子太阳辐射及水气压亏缺的相关关系看,在保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国槐长势好于其他4种乔木,但对水分利用不够经济,在干旱情况下不能有效节水.  相似文献   

11.
电场处理苜蓿种子对其幼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苜蓿种子 ,实验测定电场对幼苗期根和地上部鲜重的增加以及束缚水含量 ,水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0 .5 kv/cm~ 5 .5 kv/cm场强范围内 ,用不同电场强度处理苜蓿种子 5 min,对的幼苗生长及抗干旱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不同的生理指标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条件 ,其中 0 .5 kv/cm、2 .0 kv/cm、4 .0 kv/cm、5 .0 kv/cm和 5 .5 kv/cm处理条件对于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效果 ,2 .5 kv/cm、3.5 kv/cm和 5 .0 kv/cm处理条件对提高幼苗抗干旱性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运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其抗旱性关系,指出植株遇旱SOD活性增强,且以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较大。在整个生育期间,以植株生长最旺盛的盛花期SOD活性最高。通过研究其与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关系,发现该酶能够维持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有利于植株逆境条件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株小麦穗性状考种结果显示,稀播条件下的多穗株小麦穗粒数和稳粒重增加,小穗不孕率降低,结实能力强,个体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从生理角度对不同穗株小麦在生长期内有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蔬菜作物干旱程度是影响其长势及产量的关键因素,实时掌握其各生长阶段的干旱程度在农业估产、旱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对其各生长阶段的干旱程度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治。通过同种小白菜在不同供水量条件下的室内实验,用ASD光谱仪实测其整个生长周期的冠层光谱。通过分析小白菜在不同供水量条件下的光谱特征,利用可分性度量方法构建归一化水分指数,实现了对小白菜整个生长阶段水分含量信息的识别;之后在已有卫星遥感器波段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可分性度量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方法构建两个光谱指数:生长指数(GI)和干旱指数(DI),实现了对小白菜的生长阶段及干旱程度的准确识别。室内实验直接观测得到的结果也为星载数据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柱栽培实验,对蚕豆/马铃薯间作复合群体根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根系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蚕豆的根系总干质量在苗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增减了-4.17%,13.40%,15.43%,-6.53%,间作马铃薯的根系总干质量增减分别为-30.98%,38.10%,4.24%,-12.56%.可见,在2作物生长最旺盛时期,间作具有提高根系总质量的作用.同时,间作扩展了蚕豆根系垂直方向的生态位,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蚕豆后期的竞争恢复生长.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40,4040,4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80cm为低量低密度型.  相似文献   

16.
海红和刺槐水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压力室技术研究了海红和刺槐的水分参数(φsats、φtlps、ROWCtlp、RWCtlp)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树种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其自身的物候节律有关。春季树木嫩枝生长阶段是其抗旱性最弱的时期,而这时正是该区春旱最严重的时期。树木的抗旱性随着其一年中的生长逐渐增强。由水分参数比较可知,海红的抗旱性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17.
苏北淤泥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根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报道了苏北淤泥质海岸带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水杉等)的根系与立地条件和林木生长以及土壤抗冲性、抗蚀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根系不耐水湿,当生长季土壤潜水位埋深小于1.0m时,主根发生分叉、转向或被淹死,为水平根型;在周期性潜水位升降活动频繁处,水杉根系有再生现象;遇通透性差的紧沙层,刺槐根系难于穿过,集中在其上层,而水杉根系有较强的穿插能力,紧沙层中由垂直根系联结,有明显成层分布特点。细根和吸收根量随土壤含盐量的降低和有机质、氮、磷含量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对离体小麦叶片在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中鉴定评价品系(种)抗旱性的重要水分生理指标。此项技术测定方法简单,样本可容量大,结果较为可靠,适合抗旱育种工作中对大量的杂种世代材料测定和筛选,是一种选育小麦抗旱品种较为实用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春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时,小黑麦的生育期、株高、穗下茎长、穗数、乳熟期绿叶数有较好的稳定性;叶片持水力及束缚水含量高于普通小麦,产量结构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傅瑞树 《武夷科学》2001,17(1):44-50
采用干旱胁迫及人工模拟冷冻试验 ,进行苏铁耐旱、抗寒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苏铁的耐旱性、抗寒性及光合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随苏铁叶龄增加 ,苏铁叶片水势、冻害敏感指数和 NR活力下降 ,蒸腾速率、自然饱和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 ,苏铁耐旱及抗寒性增强 ;苏铁水分及光合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 ,随干旱胁迫加剧 ,苏铁叶片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NR活力及净光合速率下降 ,而自然饱和亏增大 ,以适应胁迫环境 ,使苏铁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