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RT1蛋白是一个HIV-1逆转录酶核心蛋白,是抑制剂药物分子的作用靶点.非核苷类抑制剂MKC分子是1RT1蛋白中的配体分子.采用量子力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计算方法,结合6-31G(d,P)基组,逐个计算MKC分子与其周围半径0.7 nm结构范围内的34个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和结合能,发现在1RT1蛋白中103Lys残基是MKC分子的结合作用位点,结合能值为-46.73 kJ·mol-1.该结合位点的发现将为进一步设计和寻找抗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分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径向l-1乘子有界性的L^1标准。给出了函数为径向l-1乘子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CUEDC1蛋白质是否参与了AP-1信号通路,首先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Flag-CUEDC1蛋白质,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研究了CUEDC1对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UEDC1能够显著抑制TNFα激活的AP-1转录活性,而对IFNα激活STAT3的转录活性没有影响,并且CUEDC1抑制AP-1转录活性影响是发生在TRAF2分子或者上游水平.  相似文献   

4.
DFR-1、OsMlo-1分别是最近从水稻中克隆的玉米Hml和大麦中Mlo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这两个序列与两个已报道的水稻抗稻瘟病数量性状位点(QTLs)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它们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抗病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功能,在DFR-1、OsMlo-1假定的外显子上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研究在接种白叶枯病(Xanthomanas oryza pv oryzae)菌株PX099以及接种稻瘟病(Magnoparthe grisea)菌株V86013前后,水稻品种IRBB13和水稻品种明恢63中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X099的水稻品种IRBBl3中与DFR-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在接种稻瘟病菌株V86013的水稻品种明恢63中与DFR-1、OsMlo-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进一步表明DFR-1、OsMlo-1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水稻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Trivelli等报道的用Biorex70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层析法和Roger等报道的果糖胺法分别对5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了HbA_1c、HbA_1及糖基化血浆蛋白(GPP)的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与正常人之间HbA_1c、HbA_1及GPP均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HbA_1c、HbA_1与GPP均可作为糖尿病控制较准确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Moore-Penrose广义逆阵来处理GM(1,1)模型中的参数a,u,给出了GM(1,1)等维新陈代谢模型的新模型与旧模型的参数关系,并分析了a,u的扰动对GM(1,1)模型还原后的模型计算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1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其中非危重组31例,危重组20例)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25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的Ig,A、IgG、IgM、C3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非危重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清IgA、IgG、C3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急性期血清IgA、IgG、C3水平低于非危重组急性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血清IgA、I如、C3水平上升,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恢复期血清IsA、Is,G、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及对照组血清IgM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性有关,危重患儿表现为急性期血清IgA、IgG、C3水平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提示危重甲型H1N1患儿体液免疫抑制是暂时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CUEDC1蛋白质是否参与了AP—1信号通路,首先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Flag—CUEDC1蛋白质,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研究了CUEDC1对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UEDC1能够显著抑制TNFα激活的AP—1转录活性,而对IFNα激活STAT3的转录活性没有影响,并且CUEDC1抑制AP—1转录活性影响是发生在TRAF2分子或者上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林佑其 《科技资讯》2010,(4):237-237
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和人群聚集性的地域爆发,并且出现了死亡病例。新一轮甲流疫情在2009年秋冬暗流涌动,面对新一轮汹涌的甲型H1N1流感,更多的还需要我们回到对甲流的防控上来。本文研讨了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预防甲流的侵蚀。  相似文献   

10.
数字签名及其在Java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数字签名正成为网络安全传输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介绍了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实现原理,对基于Java的数字签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以Java小应用程序为例子,详细说明了在Java中使用Keytoo1和Po1icytoo1工具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我国各地正在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也于2006年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应急体系的建立、完善、运行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对应急体系应注意上下结合、左右协调、使其趋于统一、完整;以“紧急状态法”牵头,尽快充实、完善应急救援的三级法规体系;以预测、预警为重要内容的运行机制应具备风险评价、监控监管、检测检验的功能,要加大投入构筑应急保障系统等,对上述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评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交流调速系统存在结构复杂及系统性能受不确定性影响严重等缺点,采用磁场定向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可以获得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静动态特性.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交流调速系统,应用灰色预测控制进一步改善了磁场定向控制的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经过仿真实验表明,灰色预测控制能明显改善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从而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刘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117-5120
陈述了增稳系统和控制增稳系统由于系统本身对操纵权限的局限性,限制了系统操纵输入幅值的大小,很难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对飞机性能的提高很有限。以某型飞机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输入幅值在不超过临界饱和值时,增稳系统能够起到增稳作用;否则,增稳系统的增稳效能将随着饱和程度的增强逐渐消失。最后,提出了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全时间、全权限的特点,完全克服了增稳系统和控制增稳系统由于操作权限限制的致命弊端,可替代它们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更好地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交流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采用带速度和加速度前馈的数字PID调节器与数字阶式滤波器构成的复合控制器,可以显著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大大降低跟随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复合位置控制器可以实现对位置指令的快速无超调跟踪,且稳态无静差,满足高精度伺服系统控制的要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液压转速系统的最少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用于飞机发动机地面模拟台的大功率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为使系统达到快的响应特性,应用计算机控制手段,采用最少拍控制结合模糊控制的方法.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一阶环节模型和二阶环节模型,分别设计了最少拍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二阶环节模型进行最少拍控制并结合模糊控制,可获得满意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控制系统将日趋成熟的网络系统向控制领域方面延伸与扩展。集散式控制系统具有自主性、协调性、在线性、可靠性、风险分散等优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开放嵌入式控制网络系统具有技术支持广泛、通信速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网络的无缝连接,但也存在网络诱导时延、数据包丢失、多包传输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具有纯滞后的系统的控制,采用了一种基于 GM(1,1)模型的灰色预测控制算法。这种新型控制器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掌握关于被控对象模型结构的先验信息,并具有计算简单、自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种通用控制器。数值仿真及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三大特殊要求,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发展的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工程质量管理是为每个项目的用户(顾客)和其他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服务,实现项目目标,使用户满意。要达到工程项目目标,取得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项目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一要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二要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艳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159-7164,7169
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了稳定的控制单边约束的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达到定义域内预期位置的算法。设计了一个新的位置控制器,使该类系统实现了混沌控制目标。以二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为例验证了控制效果,并在不同强度的随机激励下讨论了该方法的稳健性。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是研究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控制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