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祖武 《科学通报》1992,37(23):2206-2206
自发现CiS-Pt(NH_3)_2Cl_2(CDDP)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后,近年来,研究铂配合物抗癌活性的构效关系十分活跃。通常将CDDP的配体分为离去基团(酸根配体)和保留基团(胺基),并且认为,Pt—N键越强,铂配合物抗肿瘤活性越高,而离去基团的离开速度必须适中,否则将影响抗癌效果。我们分析了大量具有抗癌活性的铂配合物的结构后  相似文献   

2.
张保林 《科学通报》1994,39(12):1091-109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富含半胱氨酸,对 Zn~(2+),Cd~(2+),Hg~(2+)和Pt~(2+)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研究发现,预先诱导体内合成金属硫蛋白,可以大大地降低顺铂的毒性.在注射顺铂后的大鼠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都监测到以铂化硫蛋白形式存在的Pt(Ⅱ).显然,深入研究铂配合物与MT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顺铂等的体内代谢,弄清其肾毒  相似文献   

3.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2,27(10):607-607
铂络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近年来很受重视,但多数工作集中在二价铂络合物方面,对四价铂络合物的研究甚少。最近发现反式二羟基二氯二异丙胺合铂(Ⅳ)具有较高水溶性、较低的毒性以及和相应二价铂络合物的相近的抗癌活性,反式二羟基丙二酸根二氨合铂(Ⅳ)对W-256癌亦具有比顺式二氯二氨合铂(简称顺铂)高的治疗指数,均说明Pt(Ⅳ)络  相似文献   

4.
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碘桥双核铂配合物二(μ-碘)·af-二碘·二(环己胺)合二铂(Ⅱ)(BPA),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 其对人膀胱癌细胞EJ, 人结肠癌细胞HCT-8, 人胃癌细胞BGC-823,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五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好于顺铂; 浓度为1.00和2.00 μmol/L的该配合物可以阻止HL-60细胞周期G1→S的进行; 相同条件下, 其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明显高于顺铂;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BPA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15.3 mg/kg; 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 腹腔注射BPA, 12 mg/kg的BPA明显抑制人卵巢癌A2780及人结肠癌HCT-116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而且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4 mg/kg的顺铂相近; 20 mg/kg的BPA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肺腺癌A549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顺、反二氯二氨合铂及其水合过渡态的CND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龙根 《科学通报》1982,27(24):1491-1491
自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Rosenberg等人发现顺式-[Pt(NH_3)_2Cl_2]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1969年确证它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对铂配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合成和研究工作。发现,顺式铂配合物具有抗癌活性,而具有相同化学组成的反式铂配合物却无活性。这表明抗癌活性与配合物的几何构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几何构型的专一性要求可能与  相似文献   

6.
巢启荣 《科学通报》1986,31(8):594-594
已经发现硫胺脲(HTSC)的金属螯合物是抗病毒、天花以及某些肿瘤的药物,而且也曾建议可能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利用X射线衍射法已测定了配体(HTSC)及其某些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考虑到药物效应对结构及环境非常敏感,我们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制备了硫酸二(硫胺脲)合铜(Ⅱ)Cu(NH_2NHCSNH_2)_2SO_4配合物。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较精确地测定了它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应用2,2′-联吡啶-6-甲酸甲酯(bpym)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甲酯(mbpym),制得3个铂(II)配合物[Pt(bpyc)Cl](bpyc=2,2′-联吡啶-6-甲酸根,1),[Pt(mbpyc)Cl](mbpyc=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根,2)和[Pt(mbpyc)(PPh3)](ClO4)(3).配合物3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Pt(II)中心离子与mbpyc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以及三苯基膦的1个磷原子配位,构成一个变形的N2OP平面四边形.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配合物1~3的乙腈溶液在320~450 nm范围内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它会受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和辅助配体的影响,可归属为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MLCT)、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LLCT)和配体内的电荷转移跃迁(1ILCT),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结果一致.在室温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中,配合物1~3均有一个荧光发射峰,它也受辅助配体和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铂络合物抗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启超 《科学通报》1980,25(14):662-662
铂络合物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很受注意,顺氯氨铂(Cis-Dichloro-diamino-Platinum,DDP)巳在临床应用.我所及其他单位进行了国产顺氯氨铂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该药经国内临床试用后,已于1976年底在广东省佛山市鉴定投产.近来,国外注意力集中于二价铂,而对四价铂络合物研究不多,并认为四价铂要还原形成活性二价铂络合物而起作用.最近Tobe发现某些二羟基四价铂络合物具有较高水溶性和抗瘤活性,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以生长抑制率为指标,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12株人源肿瘤细胞系(A549, SGC-7901, BGC-823, U937, K562, Hela, MCF-7, HEPG-2, A375, LS174T, HT1080, C4-2B )增殖的影响. CMMT对1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41~6.05 ?g•mL−1之间. 与同浓度的顺铂(CDDP)相比, 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占优. CMMT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吴仲岿 《科学通报》1993,38(1):43-43
近年来,金属配合物与DNA键合的研究以及引起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受到十分重视。顺铂,碳铂与DNA的共价键合,以及由此引起的DNA构象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弄清它们抗癌作用机理的焦点。80年代中期以来,Barton等人又发现含平面芳香配体的手性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对DNA双螺旋体的键合具有立体选择性,并将手性[Ru(Phen)_3]~(3+)发展成为识别B型和Z型DNA的探针。最近他们还发现[Rh(Phen)_2Phi]~(3+)(Phi=9,10-Phenanthre-  相似文献   

11.
乐学义 《科学通报》1997,42(10):1103-1106
<正>经典铂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可根据其对肿瘤细胞DNA的双齿、双功能作用导致DNA的复制受阻来解释.最近又发现一类新的具有通式cis-[Pt(NH3)2(N-het)Cl]Cl(N-het是类吡啶芳香氮碱配体)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但对这类抗癌药物提出了两种可能的作用机理.一种是先脱去1分子氨,然后在体内产生活性体cis-[Pt(NH3)(N-het)]2+,另一种是单功能键合到 DNA上而 N-het作为一个插入基团起作用.然而,最新的实验事实排除了第一种机理,而第二种键合和插入机理又未被实验所证实.因此,研究三元配合物M(UTP)(N-bet)2-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有可能对这种机理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三元Zn(UTP)L2-配合物(UTP4--5’-三磷酸尿苷,L-苯并咪唑(Bi)或异喹啉(Iq))的稳定性,与咪唑(Im)相关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比较并结合1H NMR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存在着明显的芳环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某些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正银 《科学通报》1992,37(9):813-813
据报道希夫碱过渡元素配合物有抗癌活性,而希夫碱稀土配合物有关抗癌活性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事实上稀土元素自身所具有的许多药理活性早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利用希夫碱与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探讨其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对于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具有  相似文献   

13.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86,31(4):275-275
芳香羟肟类化合物作为铜(Ⅱ)的特效萃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冶金工业。研究铜(Ⅱ)-芳香羟肟类配合物的结构与其萃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选择或设计配体的结构,可以提供有用的依据。 由于铜(Ⅱ)离子的顺磁性,ESR波谱能为这类配合物的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曾报道过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的ESR波谱。近年来,O'Brien报道了某些商品羟肟类萃取剂如:SME-529,P-50以及Lix-63等的铜(Ⅱ)配合物的ESR波谱。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芳香羟肟萃取剂对铜(Ⅱ)的萃取能力,我们合成了上述芳香羟肟类  相似文献   

14.
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镁(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小莉  周成勇  杨曼曼  赵静  杨频 《科学通报》2006,51(13):1519-1523
合成了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镁(Ⅱ)配合物, 并应用紫外、荧光、黏度、循环伏安等方法对此化合物及其与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配合物与CT-DNA作用后,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明显升高, EB-DNA荧光强度几乎不变, 黏度减小; 循环伏安测定表明DNA的加入使得镁配合物的式量电位负移; 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 综上可见, 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应用凝胶电泳研究了此配合物与pBR322 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15.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5,30(23):1793-1793
用~(13)C NMR研究顺式二氯二氨合铂(简称顺铂)与鸟苷在中性介质中作用时,发现除生成N_7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Guo)_2]~(2 )外,尚生成鸟苷的N_7·N_1均与铂配位的[Pt(NH_3)_2(N_7·N_1—GuoH_(-1))]_n~(n [1])。最近我们又成功地分离和析出了该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及~(13)C NMR谱表征为[{NH_3)_2Pt}_8(N_7·N_1—GuoH_(-1))_7(OH)_2](NO_3)_7~([2])。这些结果表明,顺铂不仅可能与癌细胞DNA形成N_7·N_7链内交联,亦可能形成N_7·N_1链内交联,从而抑制癌细胞中DNA的复制而具有抗癌活性。二种交联模型的CNDO/2研究又指出,N_7·N_7交联模型只能使G—C对(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间的氢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但不能使其全部  相似文献   

16.
何凤英 《科学通报》1992,37(20):1866-1866
荧光素的衍生物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已有一系列文献报道.近年来,又发现荧光素及其某些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半导体导电性质.本文首次合成了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Y(Ⅲ)等八种稀土离子的四溴荧光素固态配合物.并对其半导体导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新型铂配合物Mor-platin对人肺癌细胞(H1975)的抗癌效果以及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运用噻唑蓝法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比较Mor-platin与经典抗癌药物顺铂影响H1975细胞存活率和活性氧产生的不同;利用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研究Mor-platin和顺铂对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or-platin对caspase相关蛋白caspase 3/8/9/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PARP)蛋白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瘤-2基因相关蛋白(Bax)/B-淋巴瘤-2基因(Bcl-2)比值的改变;最后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装置研究Mor-platin和顺铂对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Mor-platin与顺铂相比,在更低的浓度下即能杀死H1975细胞.另外,Mor-platin比顺铂更易产生细胞内活性氧,使细胞阻滞于S期,激活caspase相关蛋白caspase 3/8/9/PARP,增加Bax/Bcl-2比值,最终导致细胞凋亡.通过划痕与transwell实验还发现,Mor-platin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而顺铂没有这种现象.综上所述,Mor-platin具有更好的抗肺癌细胞能力,以及独特的抑制细胞迁移能力,为铂类化合物的开发和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抗癌络合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良 《科学通报》1992,37(9):862-862
恶性肿瘤(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需采用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其中包括化学药物治疗。自1969年Rosenberg发现顺氯氨铂(顺铂)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以后用作为一种良好的临床药物,不足处乃毒性特别是肾毒剧烈。为此出现了第二代顺铂并寻找非铂络合物作抗癌药物。有关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大量抗癌  相似文献   

19.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4,29(23):1433-1433
一、序言 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近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都集中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配合。对于溶剂化能量较大的“软酸”过渡金属离子含氧冠醚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多。从模拟金属蛋白中Cu(Ⅱ)离子的位置观点来看,Cu(Ⅱ)离子冠醚配合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曾经研究过苯并-15-冠-5和Cu(Ⅱ)在甲醇-水溶液中的热效应,导致可能没有反应的结论。木文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证实了Cu(Ⅱ)离子可以和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20.
二氯二茂钛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频 《科学通报》1993,38(22):2049-2049
60年代末期,顺铂抗癌作用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促进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顺铂类抗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优点,但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顺铂作用于 DNA 分子,在两个相邻鸟嘌呤碱基之间形成双齿链间交联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1979年德国的 Kpf 等发现二氯二茂钛(titanocene dichloride,Cp_2TiCl_2,简称 TDC)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由于具有毒性低、抗癌谱广的特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生物学实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