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胎妊娠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及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49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的8921例单胎妊娠做比较.结果: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为1.64%,妊高征、贫血和早产等发病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出生孕周及体重是影响围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经阴道分娩的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双胎妊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对于降低双胎妊娠的围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03例足月低体重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近5年来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足月低体重儿103例,并与正常组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妊娠病理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及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合并贫血等有关。(2)足月低体重儿组的剖宫产娩出以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及双胎妊娠为主;正常组则以头位难产为主。(3)足月低体重儿组女婴的发生率显高于男婴。(4)足月低体重儿组发生死胎、死产及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3.
南莹 《杭州科技》1994,(4):27-28
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现将我院14年间的双胎妊娠141例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处理。 1.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92年12月分娩总数24383例,双胎妊娠167例,发生率为0.69%。其中141例平均年龄25.8±2.72岁。初产妇129例(91.5%)。孕期252.5±18.8天。宫高38.4±5.13cm,若妊娠≥35周则为39.03±3.75cm。  相似文献   

4.
AFLP是妊娠末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疾病,预后较差,临床少见,以初产妇和双胎妊娠多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外由1976年的1:222上升到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322上升至1:56—母3,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占95%左右。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异位妊娠部位,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特别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明显病变者,多采用保守性手术,但术后妇女的生殖能力仅为40%-2%,异位妊娠再发病率也高。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采取早期诊断率日益提高,对部分异位妊娠采取非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本文分析24例药物治疗妊娠病例,对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万育红  杨永秀 《甘肃科技》2014,(9):131-133,85
异位妊娠是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趋于年轻化,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明显增加,为此,异位妊娠的治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逐渐转为采用保守治疗的过程,尤其是药物保守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异位妊娠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目的是探索更为合理,安全,有效,最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26例妊娠子宫扭转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子宫扭转的预防及诊断。方法对我院及永州市5所医院1982年~2002年20年间发生的妊娠子宫扭转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妊娠子宫扭转,误诊24例,子宫切除21例,子宫畸形21例,孕产妇死亡1例。围产儿28例(双胎2例),死亡25例。结论进行孕前检查发现子宫畸形,加强孕期保健及产前检查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患者孕35周GPO,双胎妊娠,右下肢剧痛,收住妇产科.因对病史重视不够,及孕期不能及时行x射线,CT及MRI检查,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9.
惠者孕35周GPO,双胎妊娠,右下肢剧痛,收住妇产科。因对病史重视不够,及孕期不能及时行X射线,CT及MRI检查,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异位妊娠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双卵双胎单胎腹腔妊娠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袁某某,女,26岁,末次月经1992年1月3日,因突发性右下腹剧痛3小时于1992年5月3日入院,追问病史,该患曾于1992年2月23日因停经50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而来我院诊断为“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吸出物过滤见绒毛及胚胎组织)术后上述症状仍未缓解,自觉下腹部坠胀,近十余日有时觉有腹腔内跳动感,晨起后突发右下腹剧痛,伴头晕、恶心、呕吐。 查:KT36.8℃,P102次/分,R20次/分,BP8.0/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妊娠糖尿病紧随其后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据妇幼保健院的筛查结果25%以上的孕妇血糖有异常,约5%的孕妇患上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防治将引起高度重视。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已经妊娠的妇女原来没有糖尿病,但在妊娠中发现有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即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利手、扣手、叠腿、卷舌、尖舌和翻舌6项人类行为特征的影响,采用双生子法对82对同性别双生子的各项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特征同卵双生子的一致率均高于异卵双生子,遗传度为56.58%~100.00%.这表明6项特征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环境因素对各特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一侧优势功能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妊娠糖尿病紧随其后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据妇幼保健院的筛查结果25%以上的孕妇血糖有异常,约5%的孕妇患上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防治将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并发症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A组)及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DKA、早产、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RDS、畸形、窒息)。结果A组的孕妇并发症除产后出血较B组明显升高;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死宫内、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有更大的危害,要加强对其孕前、孕期及孕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94~1995年对我院1986~1994年100例白血病人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极易并发院内感染(占48%),发病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4.58%),院内感染的发病率随着白细胞的减少而升高,并与抗生素的应用密切相关。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时间越长,其发病率越高;层流洁净病房与普通病房院内感染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母婴预后情况.结果:18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诊断10例,疑诊4例,误诊4例.15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3例经阴道分娩,子宫切除0例,无1例产妇死亡,新生儿存活15例(包括双胎1例),死亡4例(包括胎死宫内2例),围生儿死亡率11.76%.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婴生命,一旦确诊应尽快采取措施终止妊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给出备受物理学界关注的双生子佯谬问题的几种探讨。首先给出最一般的讨论,即完全利用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仑兹变换,计算出具体实例中留守者和旅行者各自所经历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计算中,旅行者发现留守者的时间突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利用几何方法对双生子佯谬进行解释,即利用闵氏时空图对其进行解释,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结论:闵氏时空中的类时测地线为最长类时线。文中最后将深入地分析双生子佯谬的物理机制。看似对称的双生子运动实则并不对称,旅行者是有加速过程的,其加速度大小和加速期长短对其时间延缓是有影响的。这也是对前面提到的产生时间突增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讨论结果表明:双生子佯谬实质上并不是佯谬,而是一个绝对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