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黑洞”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科学家及民众的研究和关注,在人们的认识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而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了一条消息,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分离出两个巨大的“气泡”,其中包含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就来自银河系中心产生的超级黑洞。  相似文献   

2.
普朗克时代     
大爆炸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在大约二百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中产生的。这次爆炸的巨大程度虽难以理解,但是,提出下列问题问问自己,似乎也很自然:“大爆炸时的情况如何?”“大爆炸前又是怎样?”要是我们能够追溯时间作一次短暂的旅行,那么,我们首先就会看到,我们的太阳是在大约五十亿年前,或大爆炸一百五十亿年后形成的。当着我们  相似文献   

3.
美国哈佛大学校园的建筑物都是当代具有特殊风格的最负盛名的建筑大师的精心设计。被誉为“建筑动物园”的一系列设计,除了为“动物园”展出了许多“珍禽异兽”之外,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建筑学的学者。英国建筑设计师詹姆士·斯特林的作品被称为这个动物园中的又一“怪兽”。两侧倾斜的平顶大门向马路伸出,同古希腊迈西尼(Mycenae)的狮子门有几分相似,材料是金属与玻璃,外面围上一圈油漆得鲜艳夺目的排气管作为防护。大门里面就是“避世者的堡垒”,巨大的楼梯间一面是砌在墙壁间的柱子中楣,另一面是巨大的管形黄铜栏杆。  相似文献   

4.
“地理大交流”与“六朝地志”中国从公元4世纪初期到6世纪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地理大交流”。它涉及到数量巨大的人群,使他们经历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上的变异。在国际地学史上,也只有15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才可与它相比。  相似文献   

5.
在开阔的东非大草原上,小小的白蚁建造了—个又—个巨大的椎型“城堡”。 放眼望去,开阔的东非大草原上,一座座土质“尖塔”拔地而起,直指苍穹。这些“尖塔”并非人类的杰作,而是由一种小生物一一白蚁所建造的。这些椎型堆积物高6~9米,被当地人称之为“蚁冢”。  相似文献   

6.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1):30-37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巨大的岩石曾频繁地撞击包括地球在内的很多行星。然而,人类却从未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撞击——直到地球的邻居木星最近一次遭到彗星“轰炸”。这样的“轰炸”还会在地球上发生吗?  相似文献   

7.
异类     
“我看到了什么?”吉普赛老太婆枯瘦的手指在水晶球上滑动着。地上的一堆蓝火正在烤着这个黑暗、潮湿的小木屋,火焰欢快地跳跃着。“是黑暗,穿过无边无际的黑暗。”老人的手剧烈地抖起来。“我说,”斯科特轻咳一声:“我只想知道此行是否顺利。”“别打断我,孩子。”老太婆在火堆上撒了一把磷粉,火焰跳得更加欢快,喷出了一团白烟,笼罩着水晶球。“看哪,那是生命,一个巨大的无法想象的生命,一个异类,它将毁掉一切……”“泰坦”号旅行船第一次成功地掠过木星,通过行星加速达到最大速度,犹如暗夜里的一束亮闪直射“土卫六”。斯科特完成了第四…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古湖,发生了一起神秘死亡事件,死者死得奇惨无比,身上残留有不少巨大的动物齿印。一位美丽的女古生物学家听到这件事情后,特地赶到了现场。通过调查,古生物学家认为,在平静的湖水下一定有只巨大的“怪物”。后来,她和她的同伴在湖里发现了一只巨大的史前大鳄鱼。突然,这只史前大鳄开始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搞得人人自危……  相似文献   

9.
宇宙在许多亿年之后是烟消云散似地化为“虚无”,还是以一团巨大的火球而告终呢?这个问题很久以来就使宇宙学家绞尽了脑汁。他们在寻找迄今为止仍不清楚的“暗物质”,这类物质对于宇宙的结局如何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9,(6):23-23
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名叫赛德纳的行星,拥有和地球差不多的体积和质量,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它就好像是地球的“姊妹”一样,让地球在宇宙中不再孤独。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认为在奥尔特云区域可能还有更多的地球“姊妹”存在。奥尔特云围绕在太阳系周围,在冥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冰库”,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云团”。  相似文献   

11.
一位记者曾写道:“冰山,是人类至今无法征服的最巨大的移动物体。”此话虽说有些夸张,但却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从早期的航海家第一次在远航中发现它们以来,对付这种“巨型白色碉堡”的惟一方法就是:小心掌舵,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6,(8):22-25
1977年,“水手9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看到了许多规模巨大的自然“泻洪道”和“混乱地形”。据估计,造成这类地形所需的洪水量可能达到地球“诺亚洪水”的100倍。所以,  相似文献   

13.
海田 《科学之友》2006,(5):21-21
俄罗斯物理学家费多尔·尼沃林是坚持“地球中空说”的主要科学家之一,他曾因为提出了“新物理学”理论而在全球科学界一举成名。尼沃林的“新物理学”理论认为:我们的地球在形成之初,只不过是飘荡在宇宙中的一团巨大冰块,在太阳和宇宙能量的影响下,它开始受热变成熔岩状态,接着又开始慢慢冷却,地球表面便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层,但岩层底下的熔岩却仍然保持着沸腾状态,岩浆受热不断膨胀,形成气体扩散到地球外面,经过数亿年的这种膨胀和扩散后,地球中心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壳”。尼沃林认为,气体大规模扩散的主要出口就在南北两极,现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是一座以“中国红”丸主基调的宏伟建筑。在其高达68米的屋顶平台上。装有无数如“马赛克”一般密密麻麻的片状组件。这些片状组件叫作“光伏组件”,组成18个菱形、12个三角形的巨大光伏组件群,宛如镶嵌在中国馆顶部的巨型“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相似文献   

15.
可怕的雷电     
雷声震耳,动地惊天。无论是地面的建筑物和大树,还是天上的航天器,都可能在它“轰隆隆”的巨响中遭到破坏,人和牲畜在它的面前更是“在劫难逃”——遭到雷击,不死也得蜕一层皮。面对这种威力巨大、出现迅速的天气现象,人们惊恐地用“雷霆万钧”、“迅雷不及掩耳”等来形容。令人畏惧的雷电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又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大自然探索》2004,(10):18-23
美国东海岸沿线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有4000万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然而,他们丝毫不知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灾难阴影之下。有证据表明,终有一日一种巨型海浪将会毁灭美国东海岸。这种海浪比任何普通的潮汐性海浪或者海啸都大得多,科学家们称之为“巨型海啸”,简称“巨啸”。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读“知力”发现的问题及一些建议。贵刊2004年第四期37页“问问你”第1题中,“免费旅行家”应为yin鱼(中文输入法软件中无此字,此字左为“鱼”字旁,右为“印”),而非鲫鱼。在此我希望增加一些介绍人类科学史中基础科学伟大进展的文章。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经过以及其在20世纪百年中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影响,宇宙学在20世纪的巨大发展等。以增加读者对基础科学的兴趣,为我国基础科学的研究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及优秀成果大奖赛,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大力发展传统医学”的号召而召开的。在现在的世界上,除了现代医学之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千百年来,这种传统医学以其特殊的功效在民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伟大作用。即使是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医学仍然深受欢迎。在民众中,“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和“自然疗法”已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因此,发掘、整理和提高世界传统医学已成为我们传统医学工作者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讽刺科幻小说,讽刺了由巨大的政府开支所维持的技术系统。小说创作于1986年,明显是在讽刺当时美国政府的太空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中后期,前苏联海军异军突起,其核潜艇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美国在1957~1967年间制造的核潜艇面临退役,而且,美国由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组成的反潜力量日益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一局势,美国海军当局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仍然作出决定:在70年代建成一艘性能先进、威慑力巨大的新型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1976年4月,美国潜艇设计师们开始了这种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工作。1979年4月,首艇“俄亥俄”号下水,并于1981年11月加入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按美国海军的计划,该型潜艇将以每2~3年1艘的速度快速建造20艘。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第三代“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