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磁场处理对微合金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磁场处理对微合金钢由奥氏全的转为过程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铁素体的形核率和晶粒长大速度两个方面,磁场处理增加了铁素体的形核率,同时也提高了晶粒的长大速度,由于磁场对铁素体形核率的影响效果显著,缩短了相变时间,最终得到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2.
采用Wagner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含Mn,Si,Ni,Cr,No,CU,V,Nb,W,Co等几种合金元素(合金含量<7%)的多元系低合金钢析出共折铁素体平衡及仲衡下的临界核心的成分和形核驱动力,设计了实用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形变奥氏体→铁素体转变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斌  张鸿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2):1831-1834,1839
基于相变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并根据Schieil叠加原理和热膨胀实验结果,建立了形变奥氏体(γ)→铁素体(α)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行为的预测模型,将其应用于形变奥氏体后的控制冷却过程,可以计算出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以及室温组织中的体积分数等参数.该方法的计算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表明这种理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45钢(α+γ)相区(Ac1~Ac3之间)奥氏体→铁素体等温转变铁素体体积分数fv随等温时间t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loglog(1-fv)(-1)—logt关系并不严格遵循Avrami方程,而是呈两段直线状。  相似文献   

5.
NbTi微合金钢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单道次压缩实验方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了NbTi微合金钢高温热变形行为以及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在实验基础上,根据Zener-Hollomon方程导出关于Z值与峰值应力,临界应变之间的关系,求出变形激活能力353kJ/mol,最后用Marquardt法回归出实验钢的高温变形抗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7.
合金钢的热导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钢的热导率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合金钢的热导率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关系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强碳化物和非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总质量分数,Si和C的质量分数作为多元线性回归的自变量是合适的.由于和基体Fe的外层电子结构的显著差异,Si元素对钢的热导率的减小效果远大于过渡族元素;C元素增加钢的热导率是由于C原子的增加使更多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分配到碳化物中,从而减弱了这些元素对基体热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利用现有的TTT曲线和数据,以及等温转变动力学方程(Avrami方程),计算合金钢CCT曲线。  相似文献   

9.
新颖的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特殊微合金设计及终轧控冷工艺得到超细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该钢的组织由原奥氏体晶界上及晶粒内部的约5μm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及超细化的贝氏体板条束组成。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20%。该双相低碳微合金钢的强度比同成分的全贝氏体钢略低,但其延伸率却大幅度提高。采取适当的回火处理,该双相钢屈服强度可达到700MPa,而延伸率大于25%,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新型低碳微合金双相钢。  相似文献   

10.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AF)的主要因素,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很小。焊缝金属中约有60%夹杂物的粒径都小于0.6μm,只有不足10%的夹杂物粒径大于1.0μm,约有94%以上提供针状铁素体(AF)形核的夹杂物的粒径为0.2~0.6μm.微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65%的针状铁素体,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1μm,AF在原奥氏体晶内合适粒径的夹杂物上形核长大,在较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和夹杂物粒径大于2μm条件下,焊缝金属可得到大量的AF。AF在夹杂物上形核机理有3种;形核剂与核心共格界面形核机理、高能惰性基体形核机理及高应变能区形核机理。  相似文献   

11.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 ,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 (AF)的主要因素 ,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很小。焊缝金属中约有 6 0 %夹杂物的粒径都小于 0 .6 μm ,只有不足 10 %的夹杂物粒径大于 1 0 μm ,约有 94 %以上提供针状铁素体 (AF)形核的夹杂物的粒径为 0 .2~ 0 .6 μm。微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 6 5 %的针状铁素体 ,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 1μm。AF在原奥氏体晶内合适粒径的夹杂物上形核长大 ,在较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和夹杂物粒径大于 2 μm条件下 ,焊缝金属可得到大量的AF。AF在夹杂物上形核机理有 3种 :形核剂与核心共格界面形核机理、高能惰性基体形核机理及高应变能区形核机理。  相似文献   

12.
屈服强度800 MPa的低碳微合金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成分特征的含锰含碳微合金钢通过控轧控冷后回火的组织与力学性能,Mn含量为1.7%-2.3%的试验钢轧后经快冷和中温回火获得了高强度和一定的塑性、韧性,其中含0.06%,2.3%Mn,0.21%Al和微量Nb,Ti,B的快冷回火钢屈服强度(σ0.2)超过800MPa,延伸率大于4%。室温冲击韧性134-174.5J/cm^2,-40℃冲击韧性为103-110J/cm^2,具有由变形奥氏体转变成的细小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不同Ti含量的铁素体基Ti--Mo微合金钢中析出相的尺寸、分布特征、析出规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绝大多数析出相为超细碳化物,尺寸小于10 nm,析出相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Ti质量分数由0.072%增到0.092%,析出粒子平均尺寸增大,分布峰值向粒子尺寸增大的方向移动.Ti--Mo微合金钢具有栅格状的相间析出方式,栅格间距受冷速的影响较大,晶内和靠近晶界处的栅格间距不同.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尺寸的粒子Mo含量不同,较大颗粒(50 nm左右)析出相中不含Mo,小颗粒(20 nm)中碳化物是Ti和Mo的复合析出相,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成分中Mo所占比重增大.  相似文献   

14.
热变形奥氏体先共析铁素体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组元模型为热力学基础,计算了35CrMo结构钢合金形奥氏体→铁素体转变的亚稳碳摩尔分数xC^α/γ和xC^γ/α以及先共析铁素体析出驱动力△Gγ→α γ′,并讨论了不同的形变温度和形变速率对亚稳碳浓度和先共析铁素体析出驱动力的影响.未变形钢的先共析铁素体热力学平衡温度Ae3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分析了γ相热变形对Ae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模拟单轴载荷拉伸/压缩试验,研究了连续冷却过程中温度应力对低碳微合金钢700L相变塑性和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奥氏体屈服强度的应力范围内,700L钢的相变塑性应变与温度应力呈线性关系,对应相变塑性参数k为1.357×10~(-4);整体而言,压应力对700L钢相变塑性的作用效果强于拉应力。连续冷却过程中,外加载荷明显降低了700L钢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延缓了铁素体相变进程,缩短了相变完成所需时间,并且拉应力作用对700L钢铁素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微合金钢中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了微合金钢加钛脱氧后钢液中夹杂物的形态、组成、尺寸和类型,分析了加钛前后钢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加钛后,钢的组织明显细化,钛的脱氧产物可成为TiN夹杂的形核核心,还可以包覆在Al2O3夹杂周围,此类夹杂物呈细小弥散析出;这些细小的夹杂物可以在奥氏体晶粒内部诱发晶内铁素体析出,从而产生细化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42CrMo、45CrMnMo二种钢亚温淬火时,亚温淬火温度与未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量及硬度的关系,测定了铁素体含量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发现,亚温淬火含有铁素体时,接触疲劳寿命比不含铁素体的完全淬火的要好,随铁素体含量增加,接触疲劳性能不断提高,对于42CrMo钢,铁素体含量达到约10%,45CrMnMo达到约8%时,接触疲劳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P510L钢的初始凝固过程进行了原位动态观察以考察δ相生成、包晶反应以及γ相的形成过程,并探索奥氏体开始长大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冷却速度为25℃/s时P510L钢的冷却模式为首先从液相中析出δ铁素体,然后在液相与δ铁素体相之间发生包晶反应(L+δ→γ),进入三相共存区,液相消失后剩余的δ相通过固态扩散转变为γ相;2)在初始凝固过程中,奥氏体先进行一部分吞并、长大,然后才实现过剩δ铁素体向奥氏体的同素异构转变,最后实现完全奥氏体化;3)通过原位动态观察,探索了一种较为准确的确定原始奥氏体开始长大温度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奥氏体晶粒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铸坯表面与二冷辊列夹持辊发生的间断式接触传热,其表面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上下波动. 基于J55微合金钢,考虑温度波动的影响,研究了钢在不同热状态下的热塑性. 结果表明,高于850℃时温度波动制度下测得的断面收缩率低于常规恒温制度下的测量值,而等于或低于850℃时情况相反. 分析了两种不同温度制度下测试结果的差异,认为对于微合金钢,存在着略高于所测钢种Ae3温度的某一分界温度,高于该温度时恒温制度下测得的塑性值相比波动制度下塑性值偏高,而低于该温度时则偏低. 这一认识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制定实际连铸过程的矫直温度.  相似文献   

20.
在选定的波长条件下,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高铬合金钢中的铬含量,本方法快速且分析结果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