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寺庙塔院名列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本文立足于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进行的实地考察,并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关于雷电现象的认识,初步对我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可能是通过绝缘的方法来实现的。现提出我们探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人们知道,我国许多古建筑并无现代避雷设施,却历经千百年而不被雷击,其机制尚未为学术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把这个问题逐步弄清楚,在理论上和指导当前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为此,丁士章带领学生于1986年5月到本省五台山,对几处古建筑进行了初步考测,认为我国古建筑可能是通过绝缘的方法来达到避雷目的的,提出了“绝缘避雷”机制的假设。1987年8月丁士章,韩旭到应县,首次对木塔的建筑结构,周围地形地貌作了考测,对木塔的塔基塔身材料,进行了绝缘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古建筑并无现代避雷设施,却历经数百年而不被雷击.其避雷机制是什么,至今尚未被学术界深入研究.把这个问题逐步弄清楚,在理论上或在指导当前实践上,特别在修复或承建古典塔形建筑的避雷问题等方面,都将有重要的学术和经济价值.为此,作者自1986年起开始研究这一课题,并自1987年8月起,对山西省应县木塔的避雷机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村落分布广泛,多为木质结构和土木结构,火是其最大的威胁。构成古建筑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历史,每一块构件的损毁都是无法弥合的损失,保护古建筑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迫切而持久的战争。充分认识古建筑及古村寨的价值,增强保护意识,改善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既是保护看得见的有形建筑,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该文针对云南的古建筑、连片古村寨提出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安装于坡屋顶住宅屋脊上台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避雷防雷措施 ,并通过现场实际测量 ,证明该避雷防雷措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速船舶铝质避雷针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铝合金高速船舶避雷的要求,研究了我国沿海及各地区雷电发生的情况及雷电流强度的概率,提出了铝质避雷装置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为我国造船行业设计铝质避雷装置规格和船舶避雷装置检验规范的修改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国内铝质避雷装置规格计算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郭婷婷  马晴晴 《科技信息》2007,(31):123-123,7
本文通过对旧城改造必要性认识入手,提出旧城改造中应注重古建筑的保护。着重介绍了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种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简述我国对于古建筑保护所作的工作,以此论证在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从1974年开始进行的“古建筑结构研究”工作的小结。这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对象是我国北方(重点在山西省)现存的古代建筑,包括木构架房屋及砖石古塔。研究内容有:古建筑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及其特点,按结构体系进行分类,宋《营造法式》中有关结构性质阐述的研究,现存古建筑的动态研究及现存古建筑可靠度评定方法的研究。根据研究的成果,完成了对六座著名古建筑的评价,并为两种国家规范的有关条文提供了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我国大疆南北广泛分布,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对于保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常见的古建筑有木构建筑、砖石建筑、砖木混合建筑等,这些建筑经历百千年风雨,现存古建筑大多保存状况较差.贵德县玉皇阁为土木混合建筑,现西侧墙体外包砖出现较多裂缝,外包砖外倾,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通过现场探坑调查及地基土含水率试验,发现玉皇阁台明下3.9m处含水率高于土体塑限,是引起墙体外倾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加固措施,为我国该类古建筑勘察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邬江 《科技资讯》2013,(24):49-49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致使其耐火等级较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蔓延迅速古建筑起火后均在2h内便化为灰烬,由此可见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探讨细水雾系统在古建筑防火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代城市建筑防雷问题,应用物理学的基础原理,对建筑防雷接地的概念进行批判。采用绝缘地基的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经济,而且历千年不遭雷击;近年来众多现代建筑采用接地方式防雷,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使室内信息设备频频招致雷灾。分析认为:在闪电过程中,似稳电路的概念和定律全失效了,应采用M axw e ll电磁场理论,阐明闪电的规律,接地的概念违反科学基本准则。事实证明:F rank lin避雷思维不适用于现代建筑防雷。“等离子避雷技术”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建筑防雷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古建筑的基址、台基和屋顶形式方面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列举了龙山文化以来的考古、文献等方面资料。指出了中国古建筑形式从三代起至清朝末期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而其观念亦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和探究古建筑与观念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古建筑大屋顶的观念渊源,作为古建筑观念研究引玉之砖,为目前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略述了中国古代混合建筑发展的史迹。论述了防火技术对于古代混合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混合建筑中石门框、石木混合柱、瓦和天井的技术意义。剖析了古代混合建筑“三封一敞”形式的科学性。文章应用现代雷电理论解释了中国古代混合建筑应用金属屋面防雷的科学道理。在沦述古代混合建筑技术意义的同时,对于古代技术的“古为今用”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同古代建筑很少受到雷击,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绝缘的方法和类似避雷针装置。不同建筑物。不同时期采取的侧重面不同。结合对山西大同古代建筑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对山西大同古代建筑避雷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建筑物安全性,更准确评估建筑物雷击风险,利用三维多上行先导模型模拟雷击建筑物,计算出建筑物的年雷击次数。首先,通过改变模型中建筑物高度,闪电始发位置和闪电强度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出闪电从不同位置始发时建筑物的雷击概率;然后,对建筑物上空一定范围内始发闪电进行总体分析,计算出不同高度建筑物的年雷击次数;最后得出一个利用建筑物高度和闪电强度计算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结果与观测结果相近,相较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以及一些利用二维模型得出的经验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更精确的计算了建筑物的年雷击次数。  相似文献   

17.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传统乡居追求,历史上首先出现于我国北方,而南宋以降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大批中原人士涉江而来,为赣江流域的庐陵先民“诗书传家”提供了优越条件,形成了蜚声遐迩的庐陵文化,建筑文化是庐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庐陵古村落建筑的园林化,是庐陵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进行庐陵古村落乡土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对发掘、保护以及利用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村镇的规划建设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方建筑理论的根源处解释了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建筑在情与理的处理方面的差别,再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的不同。最后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出发,解释了外环境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说明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共同体会的。  相似文献   

19.
 雷电防护标准IEC 62305中定义参数PC为雷击建筑物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C完全取决于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保护等级.SPD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计算雷电风险值时仅依靠SPD的保护等级是不够的.本文建立雷击建筑中钢筋的简化模型,通过近似的暂态计算得到各钢筋上的电流分布,以及因暂态电压抬升所产生的反击电压,分析其对内部系统的干扰,得出良好的布线方式和线路加装金属管是影响PC参数取值的重要因素,进而完善PC参数的取值公式.以至于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计算雷电风险值,指导雷电防护和规划.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设计为基础,探讨其蕴含的伦理规范、理性精神和哲学思想,阐明中国古代建筑所具有的融理情于一体的形态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