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区住划分,社区有城市社区、城郊结合部社区和农村社区。而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中国农村社区是村庄,再扩大点是乡,还有集镇或乡镇,有时也扩大到县城。因此,囿于篇幅,本文解读的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发展而在历史纵向上和在空间上不断演变的农村社区,透视的是农村社区在其中演变和变迁的规律,总结思考的是我国农村社区在遵循这一规律走向城镇化道路的必然与关键。十六大报告中,时“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规划可以说正是顺应这种趋势、尊重我国具体国情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何代忠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55-58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向城镇社区演进的转折点,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物资资源极度匮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居民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等障碍。我国农村社区只能走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地促进农村社区城镇化道路,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4.
城镇化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对于扩大内需、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学习和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对与城镇化相关的我国国情现状进行了分析,据此阐释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总结潍坊市农村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潍坊市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规划布局、户籍管理、土地政策、行政区划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春雨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5-41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兼具新农民与新居民的双重社会角色,农村则转型为新型城镇社区,这既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也是农村传统社会的转型,更是乡村文化向城镇文化的深层次转型。在乡村文化转型过程中,城乡二元文化的博弈与碰撞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建构与提升必须要在尊重乡村文化多源性的基础上,强化城镇新居民在文化建构中的主体作用,努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农村新社区文化工作队伍,通过加大对农村新社区文化公共品建设的投入和特色文化产品的建设投入,以演进发展促进并实现融合提升。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新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迁与城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国外三条城镇化道路相比,渐进性农民工市场化是第四条、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的城镇化道路.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流动、农村剩余人口自愿入城、诱致性制度跟进、宏观调控下有序转移和二阶段渐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农民工市民化在我国城镇化指标中占主导地位,只需将农民工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转化为市民,就能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从制度层面来看,中国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制度创新的悖论、农民工身份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政策思路应当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和谐、财政分担能力和城镇人口容量,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采取诱致性渐进性的制度改革,消除制度障碍,在宏观调控下,积极稳妥、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分配的帕累托改进甚至最优. 相似文献
8.
王正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3):67-71
把中国建成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直至去世都一直苦苦思索并努力解答的重大历史课题.在解答这一涉及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也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曲折发展这样三个不同时期,每一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10.
两千多年来,欧洲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一直以不同方式维系着自己的统一性。罗马帝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欧洲统一观念的历史基础;中世纪到近代的文化统一孕育了欧洲认同的情感基础;当代的经济统一夯实了欧洲走向政治统一的基石。欧洲历史上特有的三种统一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构成了当代欧洲统一发展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村空心化给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带来建设主体缺位和参与意识淡薄、空心村公共服务建设落后、村庄社会关联度降低和农村文化传播断层等问题。通过发展就近城镇化、健全社区自治体制和机制、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等多项措施,为空心村的社区建设提供科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龙云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4):28-30
阐述了农村社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青年人力资源文化素质低、科学素养差、人力资源闲置、性别结构不合理、身体素质水平偏低等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做好农村社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试论健全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之建构与完善关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构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还严重短缺。在新时期,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加快河南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菊英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30-33
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加快河南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健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立足河南实际,移风易俗,实现乡风文明活动品牌化;加强地方文化立法和监管力度,规范乡风文明市场;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红军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4):78-80
现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世界历史性实践活动”和“世界历史性认识活动”造就出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在强调“世界历史性”的同时,必须首先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个体主体。 相似文献
18.
获得社会保障是中国农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农民养老问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的具体国情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往后推,但是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村养老已经没有被回避了的理由了。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法律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
问题与现实这里首先想强调的是在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许多高新技术如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信息产业技术等等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然而, 我们都知道农村社区不同于实验室、试验站,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单元, 其主体是农村人口---农民, 其主要产业之一农业也十分有别于工业、商业等部门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