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小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李准是当代文坛上有较大影响的河南作家,其创作受中原文化影响明显。土地情结、家庭伦理、民族情结(爱国主义)是中原文化最典型的特质,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李准195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以期梳理出中原文化和李准小说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的法律架构下,家庭承包经营权成为亿万农户家庭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其财产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条件,然而抵押作为流转的一种方式尚未得到法律确认,无疑限制了其财产属性的实现和土地流转的活力。本文对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内涵、抵押的可行性和设置抵押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燕一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4,31(6):69-72
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反映着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及价值观。研究企业文化的民族性,关注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与融合,关注民族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建设一种全新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真正理解一种企业文化何以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析相应的影响机制发现,养老保险通过农村老年家庭的收入结构与非农创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对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影响效果在东部地区和男性为户主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不仅是优秀的小说作家,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探索者,其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用文学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重构民族文化上。张扬人性,抨击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及西方殖民文化、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是其民族文化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不仅是优秀的小说作家,而且是民族文化的探索者,其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用文学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重构民族文化上。张扬人性,抨击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及西方殖民文化、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是其民族文化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正式明确指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概括: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3、维护与促进祖国统一;4、形成鲜明积极的民族个性,培养良好的民族国际形象;5、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以期与同行一起探讨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姚丹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2):105-109
对近十年民族地区家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和归纳,从民族地区知识性文化建设、思想情感性文化建设、制度性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再论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殊途同归——同一的民族情结与民族审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卓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9,(2)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的发展虽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在同一母体文化和同一历史渊源的牵引和驱策下,则于殊途同归的流变中呈示出了看似背离实则相似甚至一致的以同一的民族情结和民族审美思维为表征的文学情怀 相似文献
10.
11.
引入"地方性知识",以其为理论背景,通过对马玉梅小说的分析,对新疆回族当代文学的流派建构及思想价值提升有所推助;通过对现代性的文化反思,使民族精神在现代语境中得以继承和延续,是包括马玉梅在内的所有民族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婚姻爱情领域,展现现代性冲击与民族婚俗文化所形成的性别困境,体现了马玉梅可敬的思想与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小说显示了人与文化的亲和关系,桂西北民族文化抒写已然孕育许多优秀作家与作品。通过对话认为,作家要关注到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的本性、人的心灵,只有把本民族的命运、本民族的情感密码置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来审视,那么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就解决了,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1):37-41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耦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在这里进行交流与融合。从战国时起,就有多民族在这里进行贸易。魏晋以后,大量少数民族在这里定居,与汉族杂处。北京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更加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全国及中外经济 相似文献
14.
“无土时代”的土地情结——评赵本夫小说《无土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含侠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94-96
赵本夫的长篇小说《无土时代》蕴涵着一种浓厚的土地情结,从题目到内容处处都流露出对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该文主要关注在现代文明急剧扩张的"无土时代"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空虚和失落,不同的人们如何以土地为精神之基,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寄托。 相似文献
15.
韦磐石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21-27
民族审美化系统的有序结构是其动态演进的目标。我们要站在人类化发展的坐标中,适应时代的需要,按协同论所揭示的系统有序性的科学规律,将南昆铁路建成审美化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载体,促进沿线民族审美化系统的有序性,展现沿南昆线民族带的新世纪风貌。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正式明确指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强大的精神支 撑和力量源泉。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概括: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发展 先进文化的需要;3、维护与促进祖国统一;4、形成鲜明积极的民族个性,培养良好的民族国际形象;5、增强民族 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以期与同行一起探讨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8.
19.
郭小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86
隐逸情结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永恒话题,在其他朝代出现的隐逸多因官场黑暗和民族压迫,而在元散曲中大量出现的隐逸题材却不然。如果说汉族文人是因异族入侵或民族压迫等原因选择归隐,那么诸多蒙古族高官也向往山林又该如何解释呢?另外还有大量的乐道作品出现,加上作品语言的大胆直白,都不是用传统观点能说清楚的。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多民族共存的朝代,各民族融合交流的过程中,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全真教的盛行和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等民族文化交融因素,也势必会影响元散曲的创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