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时,系统的输出响应主要由输入信号和单位冲激响应决定,此时系统的响应即为零状态响应.主要分析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三种解法.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严格证明线性时不变系统时域分析的核心是卷积,卷积不仅能计算系统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也能计算系统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严格证明线性时不变系统时域分析的核心是卷积,卷积不仅能计算系统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也能计算系统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  相似文献   

4.
张晖  赵颖  李雅静 《科技信息》2012,(23):472-472,478
天津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是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强震动触发响应系统、区域地震遥感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以及区县地震应急联动指挥平台三大系统的补充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区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功能实现应急响应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王则  耿佳  李满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4916-14922
高流速输流管道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领域。为了掌握其在超临界流速下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基于坐标变换法建立了超临界输流管道的运动方程,并使用Galerkin截断法将运动方程离散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通过增量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具有2∶1内共振时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通过Floquet理论研究系统响应的稳定性和分岔行为,并使用数值积分法模拟了系统的拟周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存在2∶1内共振时,系统响应发生不对称的双跳跃现象;而且2∶1内共振会导致能量在模态间相互转移,导致系统发生鞍结点分岔和Hopf分岔行为,引起系统响应的拟周期行为。分析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表明,增加阻尼和减小激励幅值可以降低系统发生拟周期响应的可能性。可见,2∶1内共振是影响输流管道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中应该避免系统存在2∶1内共振,也可通过增加阻尼或减小激励的方式减少系统发生拟周期响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同步系统中含有未知参数的情况,讨论了一类驱动一响应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问题,其中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动态均由一类中立型神经网络描述.利用Barbalat引理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一个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响应系统参数的自适应更新规则,给出了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动态达到全局同步的判定准则.该文判据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可以利用MATLAB-LMI工具箱求解.仿真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将组合同步和函数投影同步相结合,研究了由3个混沌驱动系统和2个混沌响应系统组成的驱动—响应系统的组合函数投影同步问题.首先给出组合函数投影同步的定义,将驱动—响应系统的同步问题转化为误差系统零解的稳定性问题;然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非线性反馈同步控制器及参数自适应律,使得混沌驱动—响应系统按照相应的函数尺度因子矩阵实现同步;最后以Lorenz混沌系统、Chen混沌系统、Lü混沌系统作为驱动系统,以Tesi混沌系统、R?ssler混沌系统作为响应系统,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同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将truss spar平台主体和系泊系统看作耦合系统,采用ANSYS/AQWA在时域对truss spar及其系泊系统进行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在8点和12点系泊情况下获得4种不同工况下平台主体的垂荡和纵荡响应和系泊缆的张力响应。结果表明:当系泊系统处于破损状态时,平台的纵荡要远大于系泊系统处于完整状态时的水平位移;极限工况下,平台的运动和张力响应要比作业工况下的响应更大;相对于8点系泊系统,12点系泊系统的运动和张力响应更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换路时刻激励模型的LTI系统时域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在时域求因果LTI连续时间系统响应问题,通过建立系统换路时刻的激励模型并借助于冲激函数匹配法,使LTI连续时间系统各个响应的时域求解做到完善和统一。结果表明:LTI连续时间系统的全响应r(t)和零输入响应rzi(t)不仅与系统换路之前t=0_时刻的起始状态r(k)(0_)有关,还与系统在此时刻的激励信号值e(0_)有关。利用换路时刻激励模型求解LTI系统响应与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相一致。该成果解决了因果LTI连续时间系统(或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时域统一求解问题,对LTI连续时间系统响应时域求解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解析与数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单自由度双线性滞后系统的瞬态响应·针对一种典型的非周期激振力,给出了系统响应的位移与速度曲线,并讨论了系统在该激励下的响应特性·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在各相的瞬态响应有较大差异,总体具有波动渐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从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入手,将欲匹配的冲激函数各阶导数之和看成微分方程特解,从而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响应分解思想的全响应求解方法,该算法能很好地解释从0-到0+的状态跳变过程,并能很好应用于系统初始状态求解、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二阶非线性电路响应中是否存在随机共振过程 ,用噪声信号和周期信号同时激励二阶非线性单结管电路 ,并观察其响应和测量输出响应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 ,增大输入噪声的值不仅不降低输出响应信噪比 ;反而迅速增加输出响应的信噪比 ,使输出响应中周期信号的分量反而加强 ,而且输出响应的信噪比对于输入噪声的变化具有“共振”形状的曲线。从而证明了二阶非线性单结管电路不仅是混沌系统 ,也是随机共振系统 ,且随机共振响应是混沌系统一种响应模态  相似文献   

13.
滑移系统随机振动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定量研究了高斯白噪声作用下线性恢复力滑移系统稳态响应的概率分布相对于高斯分布的偏离程度.模拟结果表明:滑移系统稳态响应的概率分布具有对称性;当激励强度和系统自振频率较小而摩擦系数较大时,稳态位移响应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稳态速度响应的概率分布远离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单自由度非线性碰撞系统在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激励下的响应问题。用多尺度法分离了系统的快变项,讨论了系统的阻尼项、非线性项和随机项等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当约束距离较大时对应于不同的初始条件,系统具有两个非碰撞的稳态响应;而当约束距离不大时对应于不同的初始条件,系统也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稳态响应,其中一个是发生碰撞的响应,而另外一个则不发生碰撞。随机扰动可以使得系统的响应从一个极限环变为一扩散的极限环。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了一个超混沌系统的广义投影同步.数值仿真表明,广义投影同步的效果和比例因子α有关,当α>0时,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出现同相位的广义投影同步;当α<0时,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出现反相位的广义投影同步,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相图的大小和α的绝对值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硅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用分光光度计、精密锁相放大器等制作的太阳电池光谱响应光谱响应测量系统的方法及测量结果。该系统简单可靠,解决了 光谱响应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Van der Pol-Duffing单边约束系统在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激励下的响应问题。用多尺度法分离了系统的快变项,讨论了系统的阻尼项、非线性项和随机项等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当约束距离较大时对应于不同的初始条件,系统具有两个非碰撞的稳态响应;而当约束距离不大时,对应于不同的初始条件,系统也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稳态响应,其中一个是发生碰撞的响应,而另外一个则不发生碰撞。随机扰动可以使得系统的响应从一个极限环变为一扩散的极限环。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Pecora和Carroll提出的驱动-响应同步方法中,响应系统是直接复制驱动系统的稳定子系统。但是,这种方法对有些系统是失效的,因此提出了实现混沌系统驱动-响应同步的另一种方案。在此方案中,响应系统不是直接复制驱动系统的稳定子系统,而是由驱动系统中的多个变量组合。同时在响应系统中,引入了驱动函数,提出了构造驱动函数的方法,以实现Pecora和Carroll方法所不能实现的混沌同步,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9.
以单位振动周期内随机振幅超限作为失效准则,定义了随机参数结构系统的振动响应可靠度.将非线性振动数值求解与动力可靠性理论结合起来,利用随机过程中的水平跨越分析方法推导了齿轮非线性系统振动响应可靠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齿轮间隙非线性随机参数系统的振动响应可靠度.研究表明,该方法对复杂的齿轮非线性随机参数系统的振动响应可靠度...  相似文献   

20.
MATLAB软件在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前提,因此,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判断就显得很有必要.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从系统的线性模型出发,导出系统的系统函数,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情况和冲击响应的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得到系统的极点分布图和冲击响应的模式图,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极点分布图和冲击响应的模式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稳定的条件,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