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信息的发展——是我们时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最重要的指标。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信息”概念本身还没有在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方面得到深入研究,在还没有把它“写入”反映完整世界的范畴体系中去之前和没有得到哲学解释之前,就不能说它已完善化了。  相似文献   

2.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  相似文献   

3.
袁钧瑛 《科学通报》2003,48(3):211-212
1895年11月27日,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巴 黎签署了遗嘱.在遗嘱中他设立了五个奖项, 奖励那些“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一百多年过去了, 诺贝尔奖一直与科学和文学界所取得的最高成就联系在一起. 赢得诺贝尔奖已经成为许多科学和文学界的年轻人和不再年轻的人们的梦想. “怎样才能赢得诺贝尔奖?”—— 前不久,一名稚气的中国学生向Sydney Brenner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挑战物理学的暗宇宙--现代宇宙学世纪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启 《科学》2004,56(3):3-7
继“宇宙加速膨胀”当选为美国《科学》周刊1998年最大爆炸性新闻之后,“暗宇宙”又摘取了该刊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的桂冠。为什么说宇宙是“黑暗的”?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与人们熟知的灿烂星河有何关系?人们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存在的?要弄清这些问题,需回顾20世纪初以来近百年的现代宇宙学史。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取得成功……这是不公平的。——爱因斯坦科学史家在描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或撰写科学家传记时,往往抱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即为了维护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只提及其成就,不涉及其失败。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科学家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科学的发展是一条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而科学史就是科学成就的博物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也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益。其实,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和失败都是获取真理所必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为什么氩和钾、铂和镍、(?)和碘这三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不符合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在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科技刊物及新闻报导中不断接触“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纳米加工”等新鲜名词。对于这些由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发明的新名词和它们所代表的新领域,大多数读者一定是充满了生疏感与好奇感。 什么是纳米科学与技术?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技术已取得什么成就并且会应用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向更深层次的了解,科学工作者将目光逐步缩小到微观世界。以我们熟知的半导体晶  相似文献   

7.
Brown  H  李醒民 《世界科学》1989,11(8):53-56
超越力学哲学有人以轻蔑的口吻告诉我们,科学是“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这一传统的观点忘记了一个事实,即许多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现在远非是几百年前那种机械论的样子了。在物理科学的“哲学”中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应该受到更为广泛的评价,现在人们显然是低估了它们的价值,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它们向我们提供了更充分地在科学和我们文化的其他分支例如宗教和艺术——之间发展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我的首次南极之行是1971年,那时的南极没有一丝污染,举目而望,一片清新和晶亮闪烁。然而,在主要的科研村——麦克马道站的16年研究后,那里到处有丢弃的废油桶和许多考察队扔掉的杂废。一些学者担心南极的环境已被破坏,并且声称,目前到了采取行动的时侯了,人们必须保护这片科学的“世界乐园”,其因何在? 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一“世界乐园”,我们就会丢失许多科学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量子力学大概是本世纪洞察自然所取得的最富革新精神和极有成效的科学成果。C.P.斯诺曾经用“无疑是人类思想的最大智力成就”一语来表征它。对于C.P斯诺的话,我有两点异议:第一,他应该说“人们的思想”;第二,很难说它是最大的智力成就。牛顿的《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该怎么说呢?还有,在科学领域之外莫札特的《唐璜》又该怎么样呢?不过,量子力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并且,我认为,对不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6,(8):22-24
1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无性繁殖”的绵羊——“多利”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培育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动物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哺乳动物。几个月后,英国《自然》杂志刊文,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成就。旋即,“多利”羊、“克隆”等名词风靡世界,一批批克隆动物此后相继问世。“多利”羊对经典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冲击是根本而深远的,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学家依然在思考“多利”羊留下的遗产,由“多利”羊引出的一系列课题依然在考验当代生命科学家的智慧。为了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问世10周年,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未来克隆技术领域若干有待攻克的突破口,《文汇报》记者江世亮回访了9年多前参加该报召开的探讨“多利”羊问世科学意义的两位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遗传学家曾溢滔先生。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分子生物学创建30周年之际,有人请分子生物学的创建人之——Crick教授预测20世纪末生物学可能取得的成就时,Crick教授回答说,预测科学发展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他说:“我只能说:到20世纪末,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生物学问  相似文献   

12.
“失败与不稳定之间的总相关数(在世界上的62个国家里)为0.50。”——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S·亨廷顿“这是十足的废话。亨廷顿是怎样测定诸如社会失败这类事情的呢?他有社会失败计量器吗?我反对科学院将那些只不过是政治见解的东西确认为科学”。——耶鲁大学教学教授S·朗格“对于想把自己的辩论置于20年前的闲谈基础上的朗格的科学标准能说什么呢?”……“一种怪诞的偏见”……“一个疯子……”。——评论朗格的攻击的其他学者  相似文献   

13.
深度下潜     
“您能用通俗的方式讲讲吗?”记者一边问,一边用手在后腰上摸了一下。 科学官膘了他一眼:“你们总是把录音机放在后面的吗?” “我们总是保证报道的准确,”记者微笑道,“力求字字无误。” “简单说来……”科学官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圆:“比如这是木星大气外层,(他又在中间画了个小圆)这就是它的液氢层表面。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这两层之间发生了什么。人类从未真正了解过木星大气内部的情况,一切都还只是物理模型而已。过一会儿,我们就要下潜到木星大气层里面去。” “木星的半径为7.1万公里,而你们只准备下潜不到1000公里…… ”记者扶了扶眼镜,掏出个小本子念道,“能了解多少情况?” 科学官看着他:“你做了不少准备。”  相似文献   

14.
本书为“双螺旋丛书”之一。20世纪科学发展的最大成就是人类深入到物质的核和细胞的核,为掌握物质和生命的奥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这成就相联系的是核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构成20世纪技术发展的最大成就。科学和技术的高歌猛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  相似文献   

15.
“党把科学技术进步看作解决所有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主要杠杆。”——戈尔巴乔夫,1985年6月。“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通用语言。”——中曾根康弘,1985年6月。“没有什么国家象我们那样依赖于科学的基础。”——里根,1985年2月。这三段话表明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的一致认识。我还要特地指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我们的经济进步依赖于所谓科学与工程的基  相似文献   

16.
科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航帆。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成就令人目不接的今天,科学带来的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开辟了”科学家平台栏目,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科学家走近公众.让公众走进科学。这里选载的都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公众所作的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而精妙的话语.向公众讲述了科学知识,传达了科学精神.可让我们读者同科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中的抽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海森堡(1910~1976)是著名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曾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本文从科学史的材料——分别从数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考察了科学发展的抽象过程,表明科学由于“内在的强制力量”而向越来越抽象的方向发展,提出在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抽象结构的展现”这种“基础现象”。他在说明了抽象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之后,还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这是1978年美国出版的《无知百科全书》中的第一篇文章。这本书试图通过知识的进展以说明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无知,也即从无知的大海中看知识的增长。这对于人类的妄自尊大,是一付清凉剂。本刊将陆续选译其中部分文章。作为该书第一篇文章,著名物理学家O. R. Frisch一下子就抓住了科学发展历史中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千百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人类究竟回答得怎样了?物理学的回答,例如说人跑是因为大脑传输了有关信息,往往象是开玩笑。但是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就只能得到目的论的答案:跑是为了赶汽车,光折射是为了走最短的路程,等等。今天物理学已不接受这种答案,但生物学仍接受。为什么生物会有那样一些器官和特性?为了生存,也即由于“自然选择”的合乎目的的作用。今天的粒子物理学用来源于赌窟的概率观念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以掩饰自己的无知。也许我们会找到还在隐蔽着的“隐变量”,但这也不过是再一次复辟一个关于粒子可以预测的幻觉而已,将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为什么”——永恒的科学之谜——在等待着我们!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許多方面决定于生物学的成就。生物学,关于生命发展規律的科学,它的深远的历史根源是农业和医学的实践。农业生产,直接地或者間接地,明显地或者不容易察觉地,以这种方式或者那种方式,对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而整个生物科学,是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理論基础。在1960年前夕結束的苏共中央全会的“关于发展农业”的决議中,强調了农业科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更充分地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其他保証提高生产力和不断改进农业技术的有关科学的最新成就的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化学     
苏联科学院院士A.E.阿尔布佐夫早在三十年代就预言,“未来的化学与今天的化学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未来的化学就是仿造生物界!……当在实验室里首次合成出酶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说,科学掌握了一把经过多年努力得来的钥匙——打开生物界化学的钥匙。”其实,他讲这番话的时候,还未具备“化学仿生学”的先决条件。然而,半个世纪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