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的法律地位最终要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之中,研究学校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教育法学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以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提出高等学校与政府、与学生的关系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且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高等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表现为平等的自主关系,隶属的工作关系、领导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2.
把握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的区别,需从关系原理的高度予以把握。以关系原理的视角观之,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是要提出并验证一个"理论假说",后者是要提出并验证一个"规范假说"。  相似文献   

3.
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评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哲学范式和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是认识主体对法现象理性思考后形成两种基本理论型态;本文在总结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理论特点,评析其在理论法学上的意义;认淡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方向是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与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律正义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法学家的重视,传统的法律的实体正义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的挑战,他们主张对正义进行支新非理性的解构和重建。坚持法学判断的主体化,程序的微观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形式逻辑分支论、应用逻辑分支论和理论法学分支论3种。在我国,虽然理论法学分支论最近才有个别学者以模糊的语气谈及,并且一经提出便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但经过分析,就会发现,理论法学分支应该是法律逻辑的最佳归宿。  相似文献   

7.
鉴于传统自然法学派与历史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之间的矛盾,新自然法理论家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企图搭建起不同法学学派与自然法学派之问的对话平台。新自然法学派的基本思想是: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正义或自然法是权威和法律的基础,法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道德价值,自然法或实践理性具有客观性。新自然法思想具有继承性、创新性、调和性、渗透性和现实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分析法学,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首次将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加以理论诠释,而且给法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带来深刻启示并展现了广阔的实践前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客观合理性。由于它是把经济分析方法引入法学领域,从而找到法学与经济学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特别是将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上,将给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进路,并且或可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对法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确立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经济分析法学(Jurisprudence of Economic Analysis)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析工具主要包括:成本和收益理论、供求理论、竞争理论、博弈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发表标志经济分析法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并对各法学学科产生影响。笔者拟使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分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他认为新分析实证法学之所以坚持自然法的最低限度,主要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社会属性成为人的首要属性,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还是分离的.并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阐述为什么坚持分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与法律规制--论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法学的角度分析,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以权利为导向重塑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关系是现代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实践中极其重要的法学方法论,我国的理论与实务界对其定位与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论。回顾了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界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探讨,这些探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法哲学界所兴起的法律论证理论,为中国法律逻辑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中国的法律逻辑应定位为法律论证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逻辑学界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为中国法律逻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自2000年从美国引进以来不断的与我国的法学教育方式相互融合,并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法律援助项目是诊所法律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法律诊所作为诊所法律教育的载体,各高校为解决经费问题和案源问题,采取与法律援助想结合的道路,建立各级各类的法律援助站点作为法律诊所。从诊所法律教育发展要求来看,法律诊所不能窄化为法律援助项目,有效的建立法律诊所,多元化拓宽实践渠道,才是诊所法律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14.
何锋 《广东科技》2003,(7):69-70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法治国是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法学教育。而法律图书资料信息是法学理论和法学教育的强力支持。要想使我国的法律科学得到腾飞的发展,建设完备的法律数字图书馆是实现这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法律信息应尽快向数字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规则具有模糊性、不周延性和非正义性等不确定性特征,这是法律规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概念法学崇尚无所不能的完美法典,现实主义法学否定法律规则,主张无法司法。这非但不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反而危机到法治。运用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是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法律异化问题,是哲学异化概念在法律领域内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我国理论界对法律异化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立足点,从法律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逻辑演进分析切入.系统深入探讨法律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法律物化是法律异化的最高阶段,实现从法律异化向“人本”的回归,对理解以人为本意义下的依法治国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权是所有权在公司制度下的转换形式和新型权利形态,依据股权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情况的不同,国有股可以分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大类;国有股与流动原社会公众股由于股权主体的属性与股权行使之目的的不同,导致国有股与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之间存在同股不同资、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权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性。国有股权在其设立、配置、管理、行使、流通转让过程中,国有股权主体或抑制代表主体与其他关系主体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国有股权投资法律关系、国有股权代表法律关系、国有股权监督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国有股权投资法律关系。探讨国有股权法律关系对推进国企公司化改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四个不同法律适用领域,它们之间的法律冲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区际法律冲突。根据这四个地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区际法律冲突十分必要。只有结合四地区立法理论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在法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并参考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立法理论和经验,才能最终解决这种特殊的区际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方法论是人们认知法律之根本,同时也是法律人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近年,随着哲学诠释学观念的影响,法律方法或法学方法的研究日渐兴隆,引起了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关切与重视。事实上,法治的成熟直接依赖于法律方法或法治方法,而法律方法论或法学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我国法治或法学建设长期停滞不前的主因之一,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因此,从法律解释方法的概念、特性、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