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广州回族社区的孕育,形成及变迁。  相似文献   

2.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族群和族群性的概念多种多样。族群与民族均来源于西方,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分的。在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文化是维持族群边界的基础。关于族群关系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同化理论、文化多元理论、生物学的理论、人文生态理论、权力和分层理论及整合的族群关系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海南三亚回族社区经济变迁的具体表现,引发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回族婚姻是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性特点。受现代主流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回族婚姻文化发生了变化,一些反映回族地域性的婚姻文化符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变化,折射出了回族社区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何遗产都附着于特定人群,但却并非天然地具有族群属性,但当族群被当作遗产申报策略时,地域的文化将被表述为族群的特色,客家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本研究以客家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福建土楼如何被客家文化所代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客家地区文化遗产又如何镶嵌进客家的历史叙事中,进而思考遗产与族群的关系,并借此深入了解遗产表达背后的政治生态与权力角逐如何影响族群边界的重塑与族群认同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大瑶山为例 ,运用定量方法对各个族群内部的异质性进行测量 ,以使人们能够大致地把握这些族群内部在某些客观特征方面的分化程度。分析族群内部异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族群认同、族群边界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屯堡人"是政府、学者、媒体和地方精英共同建构的族群共同体,是以普同性的"屯堡文化"为标准做出的人群的类型性划分。而在"屯堡"族群内部,由其人员构成成分多元性带来了族群认同的多元性。现有的屯堡研究范式无疑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上把握该族群活动的时空大背景,但对屯堡族群群体性差异的研究则更生动地反映了族群活动的历史,为了解人群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族群与边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给族群概念作了界定后,对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族群互动,以及族群的互相依赖,认同变化的因素,文化边界的维持,文化联系和变迁,族群关系调整中的变异,族群和文化进化,族群和分层,少数民族、流民和边缘的组织化特点等有关族群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疆正处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传统化都存在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转型需要的迫切任务,回族作为新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也面临着同样的时代问题。对回族历史化的研究也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回族化的现代化问题研究上。人生礼仪是回族传统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的人生礼仪内容众多,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割礼、婚礼、丧礼等。对新疆回族人生礼仪习俗的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回族的特点,发掘新疆回族化的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新疆的精神明建设和民族团结以及提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割礼"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文化习俗,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的许多民族和宗教中早已存在。伊斯兰教产生后将其收编并进行了文化重塑,而回族割礼则是因于宗教信仰将这一文化习俗继承和发扬,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但随着宗教世俗化和现代生活多元化的推进,回族割礼已被严重异化。  相似文献   

11.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划分与识别标准不同,老挝至今还没有精确的民族数目。在老挝的各个民族中,佬族是人口的主体民族。历史上,老挝民族不平等和民族矛盾问题由来已久,后被西方殖民者加以利用,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1975年前后,老挝党和政府采取民族融合的民族政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老挝的民族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现民族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族群概念的引入和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空间。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探讨“族群结构”问题,可以从结构角度解剖民族共同体、认识民族的整体性、把握民族的发展过程等,这些将会促进人们对族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南族一个村屯56年来婚姻行为变迁的描述,从中窥探毛南族婚姻变化原因,认为56年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迁主要体现在通婚圈、初婚年龄、同姓异族通婚、分家时机等,至于婚姻习俗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门巴族婚俗文化特征及其与藏族婚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找文本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藏族与门巴族婚礼习俗、婚礼庆典礼仪、婚配形式、婚姻关系等方面进行探寻,力求通过对婚俗文化的阐述,展现门巴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其与藏族婚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个美孚黎族村落的互助组织研究,发现在黎族的互助组织中成员间的关系不存在身份上的差别,父系血缘关系是其进行联系的核心,其次是姻亲关系,再次分别为母系血亲关系和朋友关系。但在每一个互助小组中,将成员联系起来的关系并不像合亩制时期主要依靠父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在其中也起了几乎同父系血亲关系一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母系血亲关系、朋友关系也是将组员联系起来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东山地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认为海东山地城市建设要有别于海西,提出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促进山地城市的生态转型;正确运用外来名人文化、宣传及保护乡土民族文化;面山处挖掘白族山地文化、滨海处凸显渔民亲水文化;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古村落的保护,推广"一村一品"项目或建立乡村生态博物馆;打造民族性山地建筑文化品牌等海东山地城市民族文化建设的策略,为政府相关部门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广西龙胜黄洛村红瑶族群的民俗文化和口述历史的描述分析,揭示了当地红瑶民族族群意识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并指出较强的族群意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对我国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意识则影响着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通过各种政治途径积极培育少数民族的现代观念和意识,促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从城乡一体思维下的生活污水资源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基于“3S”的交通智能化、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建设四个方面人手,提出粪便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土壤迁移、雨水资源化、智能化“市区高速道路系统”、IMTS公共交通实验系统、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等措施,综合探讨生态城市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