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绘画人物肖像,特别是画眼睛,历来为作家所重视。鲁迅对此也有极精辟的论述。他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说的“画眼睛”,当然不是专指描写眼睛,而是要抓住人物的根本特征;但他也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3.
文学大师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晴。……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真是一语道破人物描写的真谛、眼晴,心灵的窗子。人的眼睛不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常常透露一个人内心的隐密。画家画人物,向来讲究以目传种。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就曾说过:“四体妍媸(美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之中。”  相似文献   

4.
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同反动势力搏斗的主要武器。毛泽东同志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曾经这样赞美说:“他用他那一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对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写人,特别强调“画眼睛”,因为省俭。但他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大量的有关头发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他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和好朋友邵星辰闹了点意见,我非常生气。一回到家我就拿起纸笔,准备把邵星辰画下来,而且要画得极丑。 我稍加思考就开始画起来,一会儿功夫画好了,现在再看看邵星辰的尊容:耳朵大得像扇子,小小的眼睛还相距很远,又浓又黑的眉毛,而头发又少得可怜,脸庞的中间还有一个又红又大的朝天鼻……我左看右看,越看越像邵星辰,哈哈哈……没想到我还这么有绘画才能。突然画纸上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画中的“邵星辰”竟然眨了眨眼睛,伸了伸胳膊,从画上跳了下来。我一下呆住了,怎么办?把他藏起来!我用最快的速度把他关在了衣柜里,他还没来得及张嘴…  相似文献   

7.
给爸爸画像     
爸爸的眼镜。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头,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到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了变化万千的事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爸爸的鼻子。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放在火炉上后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也闻不到,还是我  相似文献   

8.
因为我经历了死而复生,才有了胆去发动‘人才学’!因为我女人的死.我才有了那股痴傻和病狂,发动了电影课! 看破红尘,是否一定要遁入空门?我小时有个大朋友,是个绘画天才。然而命运不济,15岁时赶上了整风反右。教师动员他画一幅漫画帮党整风。他不知道该画什么。老师按上面布置的意思说,你就画一个领导坐着看报,嘴里叼着烟,桌上一杯茶。这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自己的写《阿Q正传》,是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见《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他所谓的画魂灵,当然不单是指《阿Q正传》的创作,同时也指他的其他小说的创作。他的《呐喊》和《傍徨》中的一篇篇小说,可以说是一幅幅魂灵画。  相似文献   

10.
破管秃毫为画死,折筋断骨我似君.这两句题名为《咏笔》的诗,是我省中年作家王雨谷的中篇小说《鹤杳》中,主人公昙源和尚的自况题笔.写他毕生为达画不惊人死不休的艺境,苦苦追求的历程,沤心沥血的故事.作者曾对我说,他最喜欢这两句诗,是他的得意之笔,而《鹤杳》是他近作中的得意之作.(《鹤杳》发表在《大西南文学》87、1、)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和鲁迅可以说是何其芳精神生长中的“旧我“和“新我“两个自我镜像.何其芳对周氏兄弟的区别性接受体现了他政治信仰的微妙关系,可以看出他从自我道德觉醒、自我改造、进而改造别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许寿裳说:“鲁迅的作品这样伟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说,这是由于他的人格的伟大”。下面就鲁迅的伟大人格与其创作之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孤寂的个性与文学的悲剧性“孤寂的个性”是鲁迅人格的表现之一。鲁迅个性内向,特别是在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去躺下”。他具有哲学家所特有的孤独感和悲剧感。大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4.
鲁迅改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诗文的经验时曾赞扬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走到我跟前,说是让孩子跟随我学画。她告诉我,她的孩子画画基础差,画不了什么,喜欢随便“乱”画;可学了两期绘画班,辅导老师说这孩子不适合画画,她不甘心,但又没办法,就经常训斥他,现在他不敢画了。听说我比较有耐心,特意找我给孩子辅导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不灭传说     
“太耀眼了么?”他问。……我看见你的眼泪。“不,这很美……”她说,眼睛中晶莹闪烁,“这是你一生所坚守的,在这一刻变成奇迹。”大地寂静无声。所有正撕杀着的种族停下来,那一刻,他们各色的眼睛同时望向天空。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重读鲁迅诗作的时候,偶然翻出中山大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一册《鲁迅纪念诗词集》,有意无意之间,生出些共同性的感受来,但究竟是怎样的感受,一时又还说不上来。就在这时,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江天(吴天才)先生寄来了他的诗集《鲁迅赞》,随手翻着,脑子里迸出一个念头,鲁迅,原来还有着如此绵绵不尽的诗缘呢! 沿着这个念头清理,我似乎获得了鲁迅与诗的一个突出的感受:鲁迅,在他那引人注目,绵绵不尽的“诗缘”中包涵了多少“非诗”的但又是极有意义的因素啊!这又是怎样曲折的一道心迹,一段历史呢!  相似文献   

18.
江意 《世界博览》2014,(9):62-63
正"死亡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已在全美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普遍实施。7岁的蒂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拉着他的手,对他笑了笑,他回了我一个笑容,过了一会儿,他闭上了眼睛,看上去像睡着了,老师说他死了,再也不会回来……爸爸说我是个勇敢的男子汉。"蒂米确宴很勇敢,许多成年人未必有他应对的好。就在这一天的下午,蒂米和他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梅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近代中国文学泰斗的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七年多,而其中近六年的时间都是在东京度过的.在那里,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与事,找到了拯救苦难祖国、唤醒昏睡民众的途径--文学.可以说,东京是后来成为革命的鲁迅、文学的鲁迅的真正原点.  相似文献   

20.
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他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森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色俱厉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