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的住宅建设到处兴起"别墅风",从大城市,而今在一些农村也竞相仿效.  相似文献   

2.
向没有科学的国度移植科学是一种文化转移过程,从文化入手向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中国移植西方科学文化应该寻找到中西文化的衔接点顺势而行。在传统文化中顺承科学文化基因,在青少年中全面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是任鸿隽及中国科学社成员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选择,但他们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近代中国推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任鸿隽所选择的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和横空嵌入的方式必然会发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开始,中国运用阴阳、五行等思想解释健康和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体系,在中国运用与发展了两千多年,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CTM)”。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医家对中医按科学和理性精神进行了整理、消化和吸收,使之切合于当代医学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传统中医(TCM)”。中医在16世纪就为西方有所了解,尤其是针灸,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曾风靡一时。但接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现代生物、化学、医学的兴起,中医在西方受到了冷落。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医再次在欧洲和美国大受欢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传统中医在临床上的效果,而是在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产生了一种宽泛的思潮,即对不加区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危机感下,西方人迫切需要一种对人体改变不大,对环境破坏较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医学体系来补充或取代西方现有的生化医学。传统中医,特别是针灸,在西方得以流行,就是得益于这种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不断进步的观点表示怀疑,对现代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表示忧虑的危机感。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欧洲的环境主义和对科学技术的怀疑主义的背景分析,解释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在这一思想大趋势中进入到西方社会。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医”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理性的整理和吸收,这使得它比较容易为强调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化所接受。“传统中医”当今在西方受到欢迎,这一奇特现象当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播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瞿秋白等人就开始了自然辩证法的传播与研究工作。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艾思奇、廖庶谦等人发起的自然科学研究会,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技术语汉译特点分明。西汉至宋元时期,有零星的术语翻译现象。明清 时期,西方科技著作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利玛窦、徐光启、傅兰雅、徐寿、严复等中外学者创造性地研究 利用汉字或汉字系统,奠定了科技术语汉译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大量日本人用汉字翻译的西方术语也 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科技术语的汉译方法形成了五种常用方法:意译、音译、形译、意音 兼顾和创新译法。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文化的视域回顾环境哲学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中的环境哲学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首先出现,它突破西方传统哲学固有思维方式的向度而在边缘处生长,并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哲学范式的学术气象。检视以环境伦理学为主线的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力争从哲学边缘向哲学中心突破,但其并不久远的历程仍然表现出五次引起强烈反响的高潮,它也可以被理解为西方环境哲学产生与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国境遇中的环境哲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产生与成熟,在外生内发的特性中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一个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范式中,环境哲学的伦理进路是其重要的一块,但却不是所有的部分。自然价值思辨、生态公民理论、环境美学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绿色政治哲学,都是中国环境哲学的思考领域。面对实践,从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路径研究环境哲学的现实维度也是中国语境的必然要求。虽然西方环境哲学的开创走在中国环境哲学界的前面,但中国的环境哲学却厚积薄发地蕴蓄着成长的能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环境哲学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发展,走过了不同凡响的近40年。  相似文献   

7.
再论科技术语汉译方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技术语汉译特点分明。西汉至宋元时期,有零星的术语翻译现象。明清时期,西方科技著作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利玛窦、徐光启、傅兰雅、徐寿、严复等中外学者创造性地研究利用汉字或汉字系统,奠定了科技术语汉译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大量日本人用汉字翻译的西方术语也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科技术语的汉译方法形成了五种常用方法:意译、音译、形译、意音兼顾和创新译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黑热病(Kala-azar)在中国华北肆虐,90%的患者因得不到救治而死亡。该病在20世纪大规模流行之前,中外医学典籍中鲜有记载。1900年英国医生利什曼(W.B.Leishman)最早发现黑热病原虫后,这种疾病因与为殖民政治服务的热带医学相关,而引致西方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中国学者在苏皖地区进行黑热病的调查研究。文章将根据1900~1935年西方医学文献、国内医学杂志报道等材料及加拿大长老会医药传教史料,以加拿大传教医生杜儒德(Ernest B.Struthers)在中国华北进行的黑热病临床研究为例,探讨医学知识的产生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促进临床实践、推广诊疗方案等问题,旨在为规范当今医学知识的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品位第一 求真至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一片空白,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多次缺评,已明白无误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提出警示:中国的重大科学创新能力已远不逮世界最高水平。回顾历史,中国宋元时代有领先于世界的代数学研究成果,即使是20世纪,40年代已有华罗庚、陈省身在数学研究上脐身世界最前列,60年代又有冯康的有限元法、陈景润的数论研究和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等成果领先于世界。近年来中国科学领域缺乏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其他学术领域又未尝不是如此?20世纪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影响的重大学术创新,又有哪几样不是从国外引进?造成这…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已经很清楚,我们生活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但究竟为何如此却仍然是一个谜。目前主流的解释是认为存在一种被称作"暗能量"的神秘力量在驱动着这一切。而今一台名为"加速宇宙物理学相机"(PAU Cam)的新型天文设备,将以全新方式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这台新型相机能够一次记录约5万个星系的准确位置,它将帮助科学家们判断暗能量的本质并揭示宇宙的演化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对遥远  相似文献   

11.
<正>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新研究说,现在人们平均每天摄入热量显著多于20世纪70年代,相当于每天多吃一顿汉堡套餐。这种不健康饮食会使大脑功能退化,并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老龄化、健康与福利研究中心教授尼古拉斯·谢尔比安在公报中说,大脑健康退化可能比此前认为的要早得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社会促使人们选择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曾是中国诸多哲学学科中最为强悍的一支劲旅,并在我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当代启蒙运动中立下卓著功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以介绍、引进西方科学哲学流派和理论为主体”的研究范式日渐耗尽其元气,科学哲学的未来前景也随即遭到人们的质疑,费耶阿本德早就说过的“科学哲学是一门有着伟大过去的学科”,似乎成为中国科学哲学界世纪末的一种话语。然  相似文献   

13.
吉喆 《科学大观园》2009,(24):61-63
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国;7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有500余只东北虎,而中国只剩下不到20只。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一些人认为空气污染会直接导致人体缺氧,为保持健康,人应该定期呼吸纯氧。于是,保健吸氧的设备应运而生,经营者模仿酒吧的经营形式创建了氧吧。几年前,氧吧开始登陆我国,泡氧吧一时也成了时尚生活的象征。然而体验过了最新的时尚之后,人们开始发问,到氧吧吸氧对人到底有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对西方科学哲学家托玛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共同体”概念作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在近代西方(欧洲)的形成以及它的作用,同时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指明“科学共同体”未能于明末清初出现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内在原因之一,最后以中国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4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例,得出“科学共同体”是将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有力杠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5 0年代是苏联数学发展的强盛时期 ,也是中国全面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时期。从中国数学发展的角度看 ,中苏数学交流对于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数学研究基础和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和国际数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对一些原始档案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这一时期数学交流在中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即学习苏联对数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重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 ,继续发展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强项专业以及重视数学史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苏联数学在 2 0世纪 5 0年代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进化的结果,本能驱使我们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心存顾虑.不过,如果要说人们最害怕什么“不明事物”,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各种各样的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微波炉曾被认为会泄漏辐射并导致生育缺陷;50年代则有过广播电视损伤大脑的说法;20世纪初,医生甚至担心乘坐飞机旅行,会造成心脏过度充血以及导致心搏骤停;在更遥远的19世纪,当拖拉机代替手工初次应用于农业劳作时,人们称这项发明为“恶魔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一、对大规模科学的社会控制--时代的主题大规模科学的兴起是西方独有的,而且是近期的事情.对科学实行社会控制,主要是对大规模科学的社会控制,更是非常晚近的事情.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变革引发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原子裂变原理的发现,原子弹的爆炸和核电站的建立,预示着核能时代的来临.20世纪50~60年代,以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人到航天时代.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的成功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我们领人到控制生命过程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的住宅建设到处兴起“别墅风”,从大城市到小城市,而今在一些农村也竞相仿效。近年又兴起建“联排别墅”的热潮,这种消费让外国人好生羡慕。由于这种所谓的“别墅”建得很多,习惯成自然,似乎当今的一个个高档住宅小区都成了“别墅区”、“联排别墅区”,让人弄不清究竟“别墅”为何物。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西方20世纪最具特色的哲学思潮,对后现代思潮有决定性的影响.存在主义风行所及,几乎覆盖了20世纪大陆哲学的主流.虽然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各有见地,但他们都在追寻和诠释人的"存在"(being)意义,说服人、昭示人敢于真诚地面对自身,通过抉择成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