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王筠,清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说文》的研究与普及工作,被誉为一代许学之宗师。纵观王筠之《说文》研究,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独辟蹊径,折中一是,不依旁人”,打破了“雅言”与“俗语”的界限,能够充分利用鲜活的民俗材料来研治《说文》,使原本深奥枯燥的“小学”研究,能够走出象牙之塔而变成一门充满趣味的活学问。  相似文献   

2.
《说文释例》(以下简称《释例》),清王筠著,是研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专著。王筠作为“说文四大家”之一,《释例》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对说文学与文字学的贡献尤为巨大。本文仅论述此书对文字学的贡献。 王氏《释例》对文字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贡献也主要在这三个方面:一、关于文字的发生,二、关于文字的发展;三、关于文字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康、乾时期"兼采汉宋"学风的礼学思潮下,吴江沈彤顺应和张扬这一治学风尚,研治《仪礼》并不宗主汉、唐、宋、元众多学者一家之说,而是善于运用考据手段,从郑《注》、贾《疏》、敖氏《集说》等各家训释分歧捕捉入手,剖析前贤各自立说的是非得失,进而形成可信的训释见解。《仪礼小疏》著述体例并不整齐划一,加之考据中偶有"过于推求,转致疏舛"之弊,并没有淹没沈氏在《仪礼》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它开启了乾嘉时期汉学考据派学者注重小学考据的研究学风,揭开了乾嘉时期《仪礼》今古文校勘和注疏类校勘考证的先河,对之后的《仪礼》诠释与校勘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刚 《科技信息》2009,(34):I0142-I0142,I0145
清朝时期,小学家们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顶峰,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段玉裁、桂馥、王筠、朱俊声,被称为"说文四大家"。但他们的研究,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来看,也是有侧重点的。  相似文献   

5.
王筠的《说文句读》以通俗、普及著称,在同时代研究《说文》的著述中有其特色,最突出的是他把语法词性引入词义训释,对传统小学走向现代语言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桂馥为清代研治《说文解字》四大家之一,其精力之作为《说文解字义证》。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于研治《说文解字》和文字学、词义学均有重大贡献和不可低估之价值。其论六书自有其特点:征引广博,宗许佐许,虽有说形不忘义证,鲜下己意追求客观。其独特之点,亦为其著书指导思想之使然。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之痞证,历代各家多解释"心下痞塞,但满不痛"。笔者从《说文》、经典著作、痞证的形成及临证治痞证的心得分析认为,痞证之"但满不痛",应理解为"满而不通",痞证当有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离骚》不同于"经",却受到刘勰经典般的重视,它作为屈原内心情感的真实阐发,可以说是先秦"文学之文"的代表,刘勰将《辨骚》列入到"文之枢纽",说明刘勰对"文"与"经"是同样重视的,即在重"质"的同时也要求重"文"。  相似文献   

9.
在康、乾时期"兼采汉宋"学风的礼学思潮下,吴廷华顺应和张扬这一治学风尚,其研治《仪礼》在以郑玄注和贾公彦《仪礼注疏》之说为主的基础上,又广泛吸纳往哲时贤的训释成说,从辨明诠释是非入手,结合自身的诠释思考与理念,形成新的训释结论,广综博取特性鲜明。《仪礼章句》体例划一,着眼于简明疏解《仪礼》本经,在离章析句、校勘、释音、仪制训解等方面,皆形成了自身的诠释特色,为乾隆前期《仪礼》学的传播,发挥了其他著作难以替代的"学礼者阶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与王筠文字学思想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同时代的王筠更是在文字学研究方面集大成。段玉裁继承和发扬了戴震“因声求义”的方法,王筠认为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从属于语言,是第二性的。段玉裁和王筠都坚持形音义统一的原则。在“六书”理论方面,王筠比段玉裁的论述详尽。段玉裁和王筠都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的形体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