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型肺炎这一名称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末,原指起病隐匿,肺部体征较少,预后较好的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一组疾病。到了60年代首先发现肺炎支原体是这组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后又有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嗜肺军团菌、伯氏立克次体等病原体被包括进来。但直到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院仍然只将由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称为非典型肺炎。这些肺炎的致病原都在细胞内繁殖,只有在胞内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才有效。这种概念与我国大多数临床医生所理解的非典型肺炎是一致的,是否有公认的更广义的非典型肺炎概念?似乎值得进一步商榷。在病因明确之前暂且称为“非典型肺炎”、“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未尝不可,但可能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也不利于治疗。另一方面,笔者也不赞成将该病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顾名思义,SARS是指严重的呼吸病症,是国外学者在对该病认识很肤浅时的权宜称呼,而该病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表现得很严重。SARS的称呼也令人觉得有些神秘感,且多少有些恐怖,西方人也将SARS视为“神秘的致死性肺炎”的同义语。如果病因已明确可称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综合征”,似乎更符合该病的实质。 (2003年6月)  相似文献   

2.
以往医学上所说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AP),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主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是相对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典型肺炎来说,病原体更复杂,临床症状不同,变异更大的一种肺炎。  相似文献   

3.
论“非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1月中旬以后 ,广东省佛山、广州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例。症状和体征表明病人患的是肺炎。医师发现病人的肺部失去平常的弹性 ,并且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对这种疾病 ,他们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当时谁也没有料到 ,疾病会蔓延到世界各地 ,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疾病开始流行之后 ,许多实验室进行了病原体研究 ,陆续在标本中发现副黏病毒、衣原体、metapneumo病毒、冠状病毒等 ,分离到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为数最多 ,而且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都有所不同。 4…  相似文献   

4.
论“非典”     
2002年11月中旬以后,广东省佛山、广州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例。症状和体征表明病人患的是肺炎。医师发现病人的肺部失去平常的弹性,并且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对这种疾病,他们使用了“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疾病会蔓延到世界各地,造成那么大的社会影响。疾病开始流行之后,许多实验室进行了病原体研究,陆续在标本中发现副黏病毒、衣原体、metapneumo病毒、冠状病毒等,分离到冠状病毒的实验室为数最多,而且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已知的冠状病毒都有所不同。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病原体。对这种新的疾病,我国最早称为非典型肺炎。当前,我国社会上常用“非典”两字来称呼它。世界卫生组织在3月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英文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关于这种疾病的名称,人们发表过不同的意见。常从媒体上看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的说法。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首先,“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一词并非新的创造。1938年,这个概念由Reimann第一次提出的。“非典型”是与“典型”相对而言的。1889年,巴斯德从大叶性肺炎患者分离出肺炎双球菌(今称为肺炎链球菌),证明它就是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以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就被认为是“典型”的肺炎。Reimann报告的一组病例,其症状、体征和胸片与“典型的”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有所不同,“非典型”之名由此而来。非典型肺炎指一组急性的传染性肺部疾病,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特征,其病原体包括肺炎菌质体(或不很准确地译为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军团菌以及多种病毒[1]。《英汉医学词汇》[2]、《英中医学词海》[3]中均收录此词。有人说这个术语比较含糊,建议不如径用SARS的音译,称之为“萨斯病”,并认为这是“与国际接轨”。但准确的病名应能指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原因等;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病原因即指病原体。许多疾病刚发现时,人们不了解它的本质,无奈笼统地冠以“综合征”之名。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当找出病原体时,“综合征”也改名为“××病”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一词的提出,也说明人们开始时还不认识这种疾病。因此“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一词也同样宽泛、笼统,是一个过渡性的“字纸篓”式的术语。乍一见到“萨斯病”一词,谁能猜出其中的奥秘呢?而且“萨斯”两个字已经意味着“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再加个“病”字,“萨斯病”就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病”了,这岂不是画蛇添足?笔者认为,音译是一个不可取的办法,一时找不到适当的术语又不得不尽快介绍来自外国的最新信息时或可偶一为之,但与其音译还不如直接搬用外文(用拉丁字母表示或转写的)形式。上过学的人都学过汉语拼音,即使把原文念错,其错误程度也不会大于音译造成的错误。汉语是历史悠久,表达力很强的语言。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准确表达概念内涵的术语。而且与国际接轨不等于与英语接轨,为什么用英语的音译就是“与国际接轨”呢?法国人不会这么做。法语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法文版文件中,“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法语词是syndrome respiratoire aigu sévère,首字母缩拼词为SRAS,而非SARS。笔者认为,如果本病的病原体证实为冠状病毒,则本病的准确名称应为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冠毒肺炎”似亦无不可。也有人建议用厄巴尼的姓氏命名这个疾病(厄巴尼氏肺炎),以纪念这位为人类健康献身的勇士。  相似文献   

5.
建议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我国广东出现传染性肺炎,由于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和病程特殊、有别于细菌性肺炎,而被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来用得更多的是“非典型肺炎”,并进一步被简略为“非典”。2003年3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新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意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RS”,于是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华文地区便有该缩略词的不同中文译名,如“萨斯”、“沙士”、“沙斯”、“萨丝”、“沙氏”、“沙示”等等。“非典型肺炎”不是新名词,传统上指因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贝纳立克次体和病毒等而发病,传染性不强,临床症状不典型,与胸部X线表现不一致的一类肺炎,是相对于感染肺炎链球菌而发病的典型性肺炎而言的。可见,“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概念较为宽泛的病名。我国当初称“非典型肺炎”,事出有因,但时至今日,科学界对这一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有一定的了解,如世界卫生组织4月宣布科学家发现这次发病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等,再使用概念宽泛的“非典型肺炎”已经不合适了。“SARS”最先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命名的。他不幸染病,于3月29日在曼谷以身殉职。为了纪念他,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出现的传染性肺炎命名为“SARS”。目前国外学术界、新闻媒体已基本接受并开始使用“SARS”这一名词。它的中文译名可借鉴于“艾滋病”的翻译。艾滋病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意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译名一度也有“爱滋病”、“爱之病”、“艾滋病”等,最后统一为“艾滋病”。因此,“SARS”也可以根据缩略词来音译定名。在目前几种中文译名中,“萨斯”比较符合中文发音。所以,建议目前使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其实,SARS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术语学来看,病名若能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单义性、约定俗成等原则来命名;确定的中文病名,要符合中文的语言,能“望文生义”,反映出该病的特点,那是最为理想的。众所周知,SARS爆发以来,仅有半年时间,尚有许多未知数,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但尚不能排除其他病原体;对SARS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源头、发病过程、致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SARS还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病名。当然,如果SARS(萨斯)继续沿用下去,也就约定俗成了。 (2003年5月底)①王永炎院士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②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何不就称为S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及非典型肺炎 (atypicalpneumonias ,AP) ,必须先了解“典型肺炎 (typicalpneumo nia ,TP)”。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肺炎是指由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和实变。典型肺炎 (即大叶性肺炎 )是由细菌引起的 ,最常见的为肺炎链球菌 ,亦可由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引起。据此 ,如果发生肺炎时没有寒战和迅速的发热 ,痰液中也找不到革兰阳性双球菌 ,就认为是“非典型”的改变。1938年 ,ReimannHA总结了一组 8例有相似肺部感染改变病人的特点 ,称之为“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支气管肺炎 (tracheobron chopneumoniaandseveresymptoms)…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从去年底先在我国广东,而后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并流行一种特殊的肺炎,可以说是突如其来,而且来势汹涌,以致我国医学界仓促上阵,连其名字都未能深加考究。在紧急情况下将其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国内外对这种“怪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地深化,专家们对它的称谓就有了变化和分歧。关于“非典”这一名称,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不认同了。有人建议叫作“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还有人称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多的专家建议定名为“萨斯病”(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RS),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也有的专家认为叫“萨斯病”同叫“非典”一样,都不科学。众说纷纭。为及早给这种疾病确定一个科学的名称,我编辑部特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参与。2002年11月在广东省首先发生一种突发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的肺部疾病。已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在临床初始实践中暂称此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当时病因不明的情况下,这个暂时命名还是合理的。后来因为名字太长,为了简化,就称之为“非典型肺炎”。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医学上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类名,它包括了已经知道的十多种病,将一个原本较为泛指的名词用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不够科学的。以后由新闻媒介把“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由于“非典”一词不断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老百姓不知道,媒体宣传多了就接受了,已成为约定俗成,以讹传讹而不考虑此名的科学性。我认为,这个不适当的名词应该及早地抛弃,加以纠正。对于疾病的命名方法通常是:1.以病原体或原因的方法命名。以肺炎为例,譬如各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就把各种细菌的名字放前边,像军团菌肺炎、链球菌肺炎(还有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肺炎等)。我想这种命名最好,它对诊断、治疗上有指导意义。2.以病因命名,如吸入性肺炎、放射性肺炎、通气机肺炎等。3.以解剖部位命名,如大叶性、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4.以发生地点命名,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5.以症状来命名,如休克型肺炎、SARS……上述五种命名以病原病因性命名对治疗帮助最大,应作为规范化命名的首选。有的病用描述性命名,这是因为对病不大了解,病因不太清楚,所以根据症状的表现来命名。“SARS”的命名就是这样由来的。将本病称为SARS,是根据WHO派到越南工作的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Carlo Urbani医生,他将所见的第1例本病患者首先上报WHO,并根据其临床表现称之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中文译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以其英文缩写简称SARS。Urbani医师本人在研究本病时被感染而病故。WHO在2003年3月为纪念Urbani医生的贡献,正式将其命名为SARS,后来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由此可以看出SARS是本病初发时期提出的命名。由于当时对病的本质还不了解,SARS有不合理的地方:SARS只是症状描述性的,既未突出其传染性,未说明它是一种肺炎,也未包括可能的病因;而且称为综合征,而非独立的一种新的疾病。“综合征”与“独立疾病”在医学上是有区别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相同的一组症状,不是一个病。病原定了就应转为用独立疾病命名;SARS意思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严重”的说法一开始是严重的(也有的病例开始就不很严重),以后时间长了,人们有了免疫力了,就会变为不很严重了;这个名字也没有体现出传染性来;也没有说明原因是什么。总之这个名字只是纪念性的,现在看来就不太理想。在没有决定更好的新名词前,我们可以暂时先用SARS或萨斯。随着SARS研究的迅速进展,现在WHO已肯定了它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所以,现在已经到了制定科学术语的时机了。关于命名,我赞成还是病因式的。香港已建议将其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没有反映出它有强烈的感染性。故我建议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因为它表现出强烈的感染性,又提出病因是冠状病毒引起的,所以治疗方面,病毒方面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维持对症治疗。以后有效防治方法就会出来了。适当的时候是否可简称“传冠肺”、“冠肺病”。英文名communicable coronavirus pneumonia(CCP)。我建议在WHO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出推荐用这种更好的科学术语来统一国际上的名词。 (2003年5月底) ①翁心植院士是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名词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给SARS定两个名,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 3年 8月中旬 ,笔者在一个编辑研修班上有幸获得 2 0 0 3年第 2期《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看到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就“非典”一词 ,各抒己见的篇幅竟达半本 ( 2 4页 )时 ,好奇心竟驱使我一口气读完了“非典”一词的“专题讨论”。该杂志“科学、严谨、精细、规范、务实”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杂志。作为一名普通读者 ,就“非典”一词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科技术语研究》上 ,有 1 7位专家就“非典”疾病 ,曾用过“原因不明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急性病因不明肺炎”、“严重的呼吸疾病”、“病原未知的…  相似文献   

9.
课题主要研究成果:(1)公共场所生物污染现况及人群健康影响系统调查调查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300个集中空调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水平及其生长繁殖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冷却塔与新风口的距离、冷却水是否消毒和定期检测、冷却水水温和余氯是嗜肺军团菌生长繁殖的高危因素.抽选44家公共场所,调查集中空调风管和空调送风中生物污染现况,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58%,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1%,真菌总数合格率为84%;集中空调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合格率为5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1%,真菌总数合格率为64%.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底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了一种突发性的危害极大的新型肺炎,其紧急性、未知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人们来不及研究,为其确定一个准确的名称,致使前后有十几种叫法(或意见),例如"原因不明肺炎"、"非典型肺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病因不明肺炎"、"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等等.  相似文献   

11.
读了樊静先生的文章颇有同感,正如樊先生所说“SARS还在研究、发展,目前病因、病理、传播、治疗等还有很多未知数”当前广泛应用的“非典型肺炎”以及它的群众性俗称“非典”约定俗成也无可非议,无碍防治“非典”的大局。随着病原学的进展,已有相应的变化,例如,3月15日WHO把它称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已经把当前的“非典”与以往多年沿用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区分了,在明确了变异的冠状病毒(mutated coronavirus)之后,也曾有人建议直接改称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pneumonia)并把该病毒称做肺炎冠状病毒,还有人建议将它叫作厄巴尼病毒,以缅怀因救治和发现此病而献身的的意大利籍的Urbani博士(他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看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根本原因乃在该病的许多问题尚在研究和观察中。就病原上说虽然基本上达到共识,即coronavirus是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的病因,但在相当数量的“非典”病人中未能分离到病毒,世界上有至少8个实验室(包括我国2~3家)在尸检或咽拭子标本中见到或分离到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例如衣原体和hMPV,在致死和传染性方面起何种作用,有待研究(What is the role of potential co-factors,such as chlamydia spp.and hMPV?Are they related to a Clinically more severe illness or to a higher degree of infectiousness(“super-spreaders”)?引自Kamps-Hoffmann编著,Flying Publisher的《SARS参考》(SARS-Reference-05/2003,SARS reference.com)。此外,有关这种冠状病毒的来源,有几种猜测,但实验证据都还未定。但是,这些情况都不影响SARS的继续使用。我觉得目前,作为一个综合征,用SARS来表述没有太大毛病,但弄个“人名”,我不同意。另外,非典型肺炎早就有这个名字,就是说除细菌引起以外的如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引起的,都叫非典型肺炎,也有时称做“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早就有了,现在叫SARS,跟那个有区别了,也可以那样用,病原再进一步弄清楚,到那时再改也不晚。至于译音应在汉语中用“萨斯”、“沙斯”或“沙士”,我不懂汉语规矩,你们是专家。以上,应要求表达一点陋见,请你们指正,仅供参考。 (2003年5月底)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科学大观园》2010,(21):22-22
<正>其实盆腔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包括了支原体、衣原体等混合菌感染,这些病菌可能是外源性的,而治疗盆腔炎应及早求医,不应滥服抗生素。多种细菌可引发盆腔炎盆腔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包括了支原体、衣原体等混合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的一个分支,其汉译科技术语本应与微生物学科的科技术语[1-4]相一致,但在笔者所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被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5-7]所困扰。譬如,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医学微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以及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等,医学出版机构所要求使用的汉译科技术语经常与微生物学出版物所载名称不一致,深深体会到将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进行统一,使之标准化,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就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有争议的汉译科技术语名称,与学术界同行们进行商榷。一 关于汉译名称中“氏”的正确使用汉字“氏”的使用中注明,“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8]。微生物学中有不少为纪念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其姓氏或姓名命名的科技术语,在细菌名称中尤为多见。[2-7]还有不少微生物名称是以团体名称或首次发现地名命名,例如军团菌属(Legionella)、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辛德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等。[2-7]基于上述理由,凡是以学者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微生物学科技术语,均应采用姓氏或姓名后加“氏”的汉译名称为宜。例如Salmonella是纪念美国细菌学家D.E.Salmon命名的菌属名,众所周知,Salmon(沙门)是西方人名D.E.Salmon中的家族名(family name),即相当于国人的姓,故Salmonella应汉译为沙门氏菌属[1-6],不应译为沙门菌属[7]。同理,Yersinia是纪念法国细菌学家A.J.E.Yersin(耶尔森)于1894年首次从鼠疫患者体内成功分离该菌而命名为耶尔森氏菌属[2-6],也不应译为耶尔森菌属或耶氏菌属[7]。其他还有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弗朗西斯氏菌属(Francisella)、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考克斯氏体属(Coxiella)、巴尔通氏体属(Bartonella)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 ,Widal’s test)、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Gram’s stain)、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等术语[1-6],均已是约定俗成且长期被广泛使用的科技术语,没有必要去掉“氏”,再启用一批新的汉译名称[7],以免与以地名或团体名称命名的汉译术语相混淆。二 考证“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bacterial spore含义为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形如真菌的厚膜孢子(chamydospore),且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6-7],故汉译名称为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简称芽孢(spore)是合理的。在细菌分类中和细菌学的大量出版物中,芽孢(spore)一词已被普遍使用,例如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无芽孢杆菌(nonsporing rod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等。[1-4,6]因此,不需要另造细菌“芽胞”一词[5,7]之必要性。三 支原体属还是枝原体属有些医学微生物学出版物中将Mycoplasma译为支原体属[5,7]。按照对Mycoplasma词义解释,为“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状”[6-7]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属,理应汉译为枝原体属(Mycoplasma)[2-4,6],而不应汉译为支原体属[5,7]。正如Mycobacterium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汉译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7],而不译为分支杆菌属。四 传染性“非典”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与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起的大叶肺炎相对应的间质性肺炎。在2002年之前,已知引起“非典”的病原体主要有4类,即(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即TWAR衣原体;(2)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4)病毒,包括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②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均有一定的传染性,故均可称作传染性非典。2002年11月—2003年6月,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曾突发另一种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其临床特点为急剧发生弥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较过去由已知的病毒、嗜肺军团菌、枝原体及衣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严重得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卡洛·多尔巴尼(Carlo Urbani)博士于2003年3月16日将其命名为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为SARS。其后多尔巴尼博士在越南不幸被感染SARS以身殉职。为纪念这位科学研究先驱,WHO正式采用他所命名的SARS病名,并将稍后发现的该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ronavirus,简称SARS-Cov。唯有我国一直沿用2003年春临时称“传染性非典”的病名,并将其写入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次会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这样极易造成与一般“非典”相混淆,传染性非典不全是SARS,SARS仅仅是传染性非典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为了与世界接轨,建议应将中国独有的“传染性非典”名称更名为国际通用的SARS病名,正如AIDS已被直译为艾滋病,不必再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病名。五 质疑“病原生物学”一词“病原生物学”一词已载入中国学科目录,近年来全国新设不少病原生物学系或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甚至有《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原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2月易名,为中国核心期刊)和《病原生物学》教科书等。中国组创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初衷是将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两个学科合二而一,但实际上这种划分不妥。就医学微生物学而言,它不仅研究致病的微生物,还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即人体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显然用“病原”一词不恰当。再就生物学(biology)而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算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很广。病原生物学是中国独创的术语,虽然可英文直译为pathogen biology,但在外文专业书刊中从未发现过这个词汇,也无此书名刊名的外文科技书刊。目前国外教材或学术专著,除个别英文原著Medical Microbiology中包含医学寄生虫学内容外,均将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分别出版。故建议废除“病原生物学”学科名称,取而代之应恢复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学科名称。  相似文献   

14.
为钟南山更名“非典”叫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底震惊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发生了一种突发性的危害极大的新型肺炎,其紧急性、未知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人们来不及研究,为其确定一个准确的名称,致使前后有十几种叫法(或意见),例如“原因不明肺炎”、“非典型肺炎”、“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  相似文献   

15.
反复擦洗铝锅时下的厨房用具有不少是铝制品,如高压锅、热水壶等,有的人喜欢在清洗铝制品时,使用钢丝球、细沙、或其他粗硬物品,这很不科学,因为铝是一种极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反应的元素,铝制品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铝起到对内部铝的保护作用,如用硬物擦洗铝制品,一会破坏氧化铝层而影响使用寿命,二会使铝过多地进入食物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用隔夜自来水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清晨用水往往一打开水龙头就刷牙、洗脸、做饭,更甚者直接饮用自来水。但最新的研究发现;隔夜水龙头往往窝藏有一种细菌——军团菌。人如果感染这种嗜肺军团杆菌就…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权威工具书查证,作者认为,pneumonia主要用作肺实质病变的疾病名称,而pneumonitis是肺炎疾病潜在问题的一个征象,不特指一种疾病,只是"肺炎"的一个通俗名称,即肺组织炎症的一般性术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急剧增加,对NGU的控制预防和治疗已成为我国的迫切任务。为此,国内知名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对NGU及相关疾病进行专题研讨,旨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严格要求进行规范彻底治疗,从而达到控制其蔓延扩散的目的。特别是在治疗方面,专家组通过对衣原体、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生长特点、超微结构、脂肪酸结构、致病性、酶性能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治疗奠定了基础。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主要是由衣原体(CT)、支原体(Uu、mg、mh)等感染引起的尿道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据笔者所知 ,legionnaires (或Legionn aire s)disease译作“军团病”最早见于《英中医学辞海》 (青岛出版社 ,1989) ,后又见于199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医学名词》(4 )。然而 ,作为规范名的这个译名至今没有推广开来。例如 ,《英汉医学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 ,2 0 0 0 )把legionnaires disease译作“军团病” ,而将其同义词legionellosis译作“军团菌病”。近来 ,医界多倾向于将其称作“军团菌肺炎”。这个译名长时间内得不到统一 ,是因为该术语在刚开始介绍过来时表述得不够清楚。大家知道 ,该术语因 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组织…  相似文献   

19.
孕前检查是指夫妻准备生育之前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保证生育出健康的婴儿,从而实现优生。男士孕前检查和女士一样重要。生殖系统过白带常规筛查滴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阴道炎症、淋病、梅毒等性传播性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相似文献   

20.
见证一个新词(SARS)的诞生、演变及所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 ,一种非典型肺炎的疾病概念 ,和代表此概念的名称 ,随着这种疾病的传播 ,在中国和世界突然迅速传开 ,成为使用频率空前高的科技热点词。这是一件将被写入人类疾病史的事件。我们从术语工作的角度见证、观察这个事件及其新词的产生、发展和规范化 ,对研究我国的术语工作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并从中探讨、认识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诞生和演变据报道 ,去年 11月在广东首先发现了一种有肺炎病状的呼吸系统病例 ,但因为这种病有一些特别症状 ,按常规方法不能医治 ,因此早期都说这是一种“怪病”。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