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任建伟  廖世军  刘军民 《科学通报》2007,52(14):1620-1624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LaNi4.8Sn0.2/CNTs和NdNi4.8Sn0.2/CNTs两种复合材料, 在室温、1.0 MPa氢压下, 分别可获得2.96%和2.88% (质量分数)的储氢量. 在相同条件下, 该储氢值为MNi4.8Sn0.2(M = La, Nd)合金粒子储氢量的3倍, 此结果可归因于合金粒子与纳米碳管(CNTs)之间的协同作用. 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 合金粒子粒径在30 nm左右且较均匀地分布在CNTs载体上. 储放氢实验显示, 两种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储氢稳定性, 经历100个吸放氢周期后, 其储氢降低率小于6%; 同时, 材料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倪刚  杨武  薄丽丽  郭昊  张文皓  高锦章 《科学通报》2006,51(10):1234-1236
将过氧基团锚固于纳米SiO2粒子表面, 进而通过表面原位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PS)/SiO2纳米复合粒子. 纳米SiO2经亚硫酰氯(SOCl2)处理, 再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反应锚固形成过氧引发基团, 通过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引发苯乙烯聚合, 制备了纳米氧化硅表面接枝聚苯乙烯/SiO2 (PS-g-Silica)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结果表明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以制备良好的PS/SiO2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DNA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键合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沈鹤柏  汪友宝  杨海峰  姜继森 《科学通报》2003,48(21):2252-2256
DNA磁性纳米粒子在DNA或RNA的分离和纯化、靶向药物的定向以及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 采用微乳液的方法有效地把SiO2包覆在磁性γ-Fe2O3粒子表面, 形成了粒径均匀的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 并在其表面成功地修饰了一层巯基化合物, 将修饰有过硫键的oligoDNA分子共价键合到其表面, 形成了DNA的磁性纳米粒子, 并进一步在其表面进行了杂交实验.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证明oligoDNA被有效地连接到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4.
5.
刚性“交联剂”H10TTPR对金纳米粒子的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6,7,12-四硫-十氢苝(H10TTPR)作为交联剂, 利用硫原子与金表面的配位作用对金纳米粒子进行组装. 分别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组装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且通过改变H10TTPR的加入量, 实现了对纳米粒子的聚集程度控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米压入技术研究了C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变形行为, 以及加载速率对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Ce基大块非晶合金在纳米压入过程中表现出的变形行为与其他体系大块非晶有显著差别. Ce60Al15Cu<>sub10Ni15合金在低加载速率下为连续的塑性变形, 在高加载速率下表现出显著的锯齿流变特征; 而Ce65Al10Cu10Ni10Nb5合金, 在所研究的加载速率范围内均为连续的塑性变形. 但是, 这两种合金都出现了室温蠕变现象. 另外, 探讨了C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反常塑性变形行为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杨科芳  黄英娟  董金勇 《科学通报》2006,51(19):2232-2236
将MgCl2/TiCl4催化剂插层于有机蒙脱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钠-蒙脱土)中, 配合三乙基铝(AlEt3)助催化剂及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外给电子体, 催化丙烯与5-己烯基-9-硼杂双环[3,3,1]壬烷的共聚合反应. 在实现蒙脱土纳米片层有效剥离的同时, 在聚丙烯基体上同步引入反应性硼烷基团. 在温和条件下(40℃, 3 h), 产物在四氢呋喃中进行硼烷基团的水解反应, 从而在保持蒙脱土纳米片层剥离状态下, 聚丙烯基体原位引入羟基功能基团. 与基体未功能化的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比, 聚丙烯基体中羟基的原位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纳米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姜艳霞  陈卫  廖宏刚  金兰英  孙世刚 《科学通报》2004,49(14):1363-136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 用乙醇还原氯钯酸制备分散的钯纳米粒子(Pdn). 从分散于电极表面的Pdn出发, 以50 mV·s&#8722;1的扫描速度, 在&#8722;0.25~1.25 V间循环扫描30 min可以制备团聚体 Pdnag. 固/气和固/液界面透射和反射CO分子探针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指出, 吸附在Pdn上非对称和对称桥位上的桥式吸附态CO(COB)在1964和1905 cm&#8722;1给出两个红外吸收谱峰, 但CO吸附在Pdnag上仅在1963 cm&#8722;1给出一个方向倒反的异常红外谱峰. 此外, CO谱峰的半峰宽由Pdn上的14 cm&#8722;1变为Pdnag上的24 cm&#8722;1. Pdn形成团聚体Pdnag后, Pd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Pdn和Pdnag红外光学性质的显著差别初步归因于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属配合物甘氨酸铜(Ⅱ)纳米棒的室温固相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醋酸铜和甘氨酸为原料, 利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分布均匀、粒径为20~30 nm的金属配合物trans-[Cu(glyo)2·(H2O)]球形纳米粒子. 在上述反应基础上, 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适当表面活性剂PEG400作软模板, 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100~150 nm, 长度达几个微米的trans-[Cu(glyo)2]纳米棒. 所得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热重(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方法, 烧结表面包覆纳米Al2O3的球形Al90Mn9Ce1合金复合粉末, 制备了一种高致密微胞陶瓷/金属块体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只有520℃. 该材料由蜂窝状封闭Al2O3陶瓷胞壁和Al90Mn9Ce1合金胞体组成, 胞体尺寸约为20~40 μmm, 胞壁壁厚1~2 μm. 材料抗压强度达到514 MPa, 压延塑性约0.65%. 这种特殊结构预示可能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及耐热性能. 这种微胞结构Al90Mn9Ce1/Al2O3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 为新型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块状Zr-Cu-Al非晶合金形成能力较大的成分范围附近设计成分, 利用电弧炉吸铸的方法制备了直径分别为3和4 mm的Zr48.5Cu46.5Al5块状非晶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分析表明, 复合材料中含有微米尺度的具有马氏体结构的CuZr相, 同时还生成了在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的Zr2Cu纳米颗粒和Cu10Zr7片状相. 室温压缩实验表明, 直径为3和4 mm块状非晶复合材料分别达到7.7%和6.4%的塑性变形, 同时有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黄祥卉  陈振华 《科学通报》2006,51(6):660-664
以正硅酸乙酯和金属硝酸盐分别作为二氧化硅和铁氧体的前驱体, 通过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制备了磁性CoFe2O4/SiO2纳米复合体. 通过综合热分析(DSC)、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探讨了该复合体的合成机理, 利用振动样品磁场计对样品磁性能进行了测试. 研究发现, 当干凝胶热处理温度较低时, 材料以非晶态存在,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 SiO2基体中开始有CoFe2O4团簇形成, 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00℃时SiO2基体中就形成了大小约为17 nm的CoFe2O4纳米晶. CoFe2O4磁性粒子的生成伴随着二氧化硅网络的重组以及金属离子与氧化硅基体之间相互反应的加强. 但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00℃时, 基体中纳米磁性粒子与基体间的反应会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复合体的饱和磁场强度以及矫顽力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孙辉  张慧  David G.Evans  段雪 《科学通报》2004,49(24):2525-2530
以镁铁氧体为磁性粒子, 层状锌铝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主体层板, 分别以卡托普利(Captopril: Cpl)和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为客体药物分子, 采用共沉淀法组装得到超分子结构磁性卡托普利及5-氨基水杨酸插层锌铝双金属氢氧化物Cpl-LDHs/MgFe2O4和5-ASA-LDHs/MgFe2O4. 研究表明, 该超分子结构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晶相结构, Cpl-LDHs及5-ASA-LDHs通过Zn-O-Mg和 Al-O-Mg键连接于MgFe2O4表面形成核壳结构, 且该药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4.
非化学计量M型钡铁氧体纳米带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俞  张清杰  唐新峰  程海斌 《科学通报》2005,50(13):1412-1416
研究了化学计量比M型钡铁氧体的共沉淀前驱体Fe(OH)3和BaCO3纳米粒子在放电等离子作用下超快速结晶成M型钡铁氧体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放电等离子烧结可实现M型钡铁氧体的超快速结晶, 可完全避免α-Fe2O3中间相结晶, 且可大幅度降低M型钡铁氧体的结晶温度. 在800℃下放电等离子烧结10 min后的样品由主晶相为M型钡铁氧体和少量BaFe0.24Fe0.76O2.88组成的复相铁氧体; 发现烧结样品孔隙内的M型钡铁氧体具有宽约100~300 nm、长达微米量级的纳米带显微结构, 是化学组成为BaFe12+xO19+1.5x (-4.77 ≤ x ≤ 6.50) 的非化学计量M型铁氧体纳米带, 表现出完全随机的富铁畴和富钡畴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何晓晓  刘芳  王柯敏  葛佳  秦迪岚  龚萍  谭蔚泓 《科学通报》2006,51(10):1156-1162
系统地研究了纯硅纳米颗粒(SiNP)、磷酸化硅纳米颗粒(PO4NP)和氨基化硅纳米颗粒(NH2NP)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生物效应. 考查了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对HaCaT细胞的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以及HaCaT细胞对SiNP, PO4NP和NH2NP的吞噬情况. 结果表明: SiNP, PO4NP以及NH2NP 3种颗粒对HaCaT细胞的影响均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当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低于0.2 μg/μL时, 与HaCaT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随着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的增大, PO4NP, SiNP和NH2NP对HaCaT细胞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其中PO4NP所产生的影响随浓度增大的趋势最慢, SiNP次之, NH2NP最快; 同时, HaCaT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和吞噬速度也因其表面修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NH2NP进入到细胞的量最多、速度最快, SiNP次之, PO4NP则最少、最慢. 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为指导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安全应用以及硅纳米颗粒的后续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玉  徐柏庆 《科学通报》2005,50(13):1310-1313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单斜相TiO2纳米片, 该方法主要包括钛酸纳米片的制备和随后的焙烧两个过程. 首先将自制的锐钛矿粉体TiO2放入10 mol/L NaOH溶液进行水热反应, 随后在超声波作用下用酸洗涤其固体产物得到钛酸纳米片. TEM结果显示钛酸纳米片的尺寸随着水热反应温度(150~200℃)的升高而变大. 较高温度(180~200℃)下的水热反应生成的钛酸纳米片在400~500℃焙烧后可以转变成具有一定光催化活性的单斜相TiO2(B)纳米片, 但在较低水热反应温度(150℃)下生成的钛酸片状产物在400~500℃焙烧后却转变为锐钛矿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7.
通过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电阻率的变化研究了质子辐照对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结构弛豫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203 K时, 以质子的能量为160 keV、剂量为1.65´1016粒子/cm2辐照后, 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弛豫; 而经质子能量为160 keV、剂量为1.1´1015粒子/cm2和能量为120 keV、剂量为6.5´1015粒子/cm2辐照后, Zr41.5Ti14.9Cu12.6Ni10.5Be20.4大块非晶合金形成了更稳定的玻璃态.  相似文献   

18.
电沉积-烧结制备掺杂C, Co的纳米NiO电极及其电容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维平  杨晓萍  王光明 《科学通报》2004,49(11):1052-1055
研究了在Ni(NO3)2和Co(NO3)2乙醇溶液中电沉积与烧结制备掺杂C, Co的纳米NiO电极及其电容性能.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硝酸盐乙醇溶液(Ni(NO3)2和Co(NO3)2摩尔比为8︰2)中, 以泡沫镍为阴极进行电沉积, 300℃烧结2 h, 获得的沉积物性能最佳. 分析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基本组成相为NiO, 其中掺杂有C, Co, 其粒子形貌呈球状, 粒径在20~30 nm之间, 晶粒尺寸在4~5 nm之间. 将其组装成C/NiO模拟超级电容器, 在充放电电流为5 mA的条件下, 单电极比容量可达410 F/g, 30次循环后仍有380 F/g, 其比容量数值随循环次数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SNAS)制备了晶体结构完整、晶相单一的纳米量级NiAl-NO3-LDHs. 使NiAl-NO3-LDHs与LDPE在双辊炼塑机上进行充分混合制备了NiAl-NO3-LDHs/LDPE复合材料, 在紫外光照射下复合材料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照射前的橄榄绿色变成青灰色, 80℃加热后又恢复到橄榄绿色. 考察了NiAl-NO3-LDHs的添加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NiAl-NO3-LDHs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光致变色现象趋于明显, 当加入量达到5%时, 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紫外光照射20 min后颜色变化达到最大值; 将NiAl-NO3-LDHs和LDPE进行复合, 可以显著提高NiAl-NO3-LDHs的光致变色稳定性, 复合材料光致变色性能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 加入纳米量级的NiAl-NO3-LDHs, 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Si3N4/BN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向东 《科学通报》2003,48(2):132-135
采用化学溶液法, 溶解分散H3BO3, CO(NH2)2及α-Si3N4微粉制成悬浮液, 干燥后以氢还原氮化法制备出纳米氮化硼包覆微米氮化硅的Si3N4/BN纳米复合粉体.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粉体的形成过程及形貌结构研究发现: 当反应温度为1100℃时, 包覆层中除在临近α-Si3N4颗粒表面有少量涡流状氮化硼(t-BN)生成外, 其主要组成部分为非晶态BN. 以上复合粉体经1450℃氮气氛下处理后, 非晶态氮化硼与涡流状氮化硼转化为h-BN. 所制复合粉体经1800℃热压烧结获得加工性能良好的复相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