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4,(3):67-68
看着眼前身材婀娜的美女们飘来飘去,胖胖族肯定是满肚子怨气:怎么父母就没遗传给自己一个好身材呢?遗传基因真的会影响到体形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父母的遗传基因会在我们的腿部和肚子上大做文章。因此,如果父母是胖胖族,一定要“打小”开始进行减肥持久战哟!  相似文献   

2.
神通广大的墓因组图 人类的历史也是同疾病斗争的历史。因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由于青霉素等抗菌性物质的发现而被一个接一个地战胜了。剩下的疑难病症,则大多同遗传基因有关。 据说同遗传基因有关的疾病大约有5000种。随着遗传基因研究的进展,同这些疾病有关的遗传基因正在不断被发现。如果能通过对人基因组的解析,制成人基因组图,就可以利用这个图来查明致病的遗传  相似文献   

3.
重获新生 15岁的美国女孩帕兹蕾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流行歌手,但自6岁那年第一次发病起,她一直忍受着疾病的痛苦折磨。她患的是由镰状细胞贫血引起的并发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非洲裔人群中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疾病都是由病菌、病毒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随着医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逐渐发现许多疾病乃是由于人体内部遗传基因的缺陷而引起的。这就使人类对疾病的概念和采用的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遗传基因治疗最初是为了治疗一些因遗传引起的先天性代谢疾病而进行研究的。到了80年代后期,辩认出各种样病的遗传基因,并证实了它是治疗癌和爱滋病的有效方法。于是,不仅医学界、而且产业界,都对它倍加重视,开发的步伐也在加快进行。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二百万人死于疟疾。随着耐药疟疾株的出现和广泛传播,目前治疗疟疾的方法日显局限。因此对疟疾疫苗的需要亦更加迫切。新近,英国和冈比亚的研究者发现,一种来源于疟疾寄生虫的蛋白可以促发免疫系统中杀伤T细胞的强烈反应。他们的研究第一次为免疫系统T细胞有抗疟疾作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同时表明,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设计出抗多种疾病的疫苗(如抗HIV结核等疾病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在解除蚊子传播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改变某些蚊子的基因使其传播疟疾的效力减弱。这一研究说明 ,通过遗传工程可战胜这种致命的疾病。疟疾是由蚊子所携带的生物体引起的 ,全世界每年有 5亿人传染上疟疾 ,3 0 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大多数受害者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儿童。由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莫瑟尔·塔克斯拉纳领导的一科学家小组在实验中 (改变传染老鼠疟疾蚊子的基因 )鉴别出一种SM 1分子 ,该分子能阻止疟原虫从蚊子的腹部向唾液腺转移。他们将这种分子的基因注入蚊子体内 ,然后利用转基因蚊子进行了两次试验。在…  相似文献   

7.
如今,克隆恐怕是最时髦的词了。简单地说,克隆就是无性繁殖,克隆动物就是让象、牛、羊、猴那样的高等动物无性繁殖。由于原封不动地继承其父亲或母亲的全部遗传基因,克隆动物与它们的父母丝毫不差。然而,克隆动物是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产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高等动物(包括人)都是通过有性繁殖来繁衍下一代。下一代的遗传基因分别来自其父亲和母亲,由父母的基因决定下一代的性状,如相貌、肤色、性别、身K等,一些遗传性疾病也能传给下一代。这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几千年来最为朴实的科学总…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类历史上,疟疾是最为流行而凶险的传染病,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演进方向……疟疾这种恶疾,想必读者朋友们都不会陌生。早在50万年前,疟疾就在人间肆虐。现代社会往往将艾滋病视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但实际上,如今因疟疾造成的危害仍高于艾滋病,就感染人口比例而言,疟疾更是排名第一的传染病。疟疾这种最古老的传染病,甚至深刻影响并"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1865年,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遇刺身亡,时年才56岁。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声称,他即使不遇害,也将寿终正寝了。因为他已经患上了一种叫“马方综合症”的疾病,患此病的人大多数只能活到这个年纪。 当前,这种事后诊断的依据只能来自于对林肯DNA所进行的遗传分析。林肯死亡已100余年,漫长的岁月已使他的遗传试样变得很稀少,显然这种分析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现在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它可对遗传试样进行几乎是无限的扩增和复制,从而有可能获得足够多的林肯遗传材料,来证实他们的猜测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智商(IQ)差异,是由于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可是,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现在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因为亲属间的IQ的相关性不仅受遗传的影响,也受其所具有的共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生物科学的研究表明,各种生物的生息繁衍,都是因为生物细胞里有遗传物质DNA,这种双螺旋结构的DNA,上面携带着无尽的遗传基因。正是这些遗传基因,承担了生物传宗接代的使命。近些年,生物工程、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尤其是在植物的育种方面,为了保证植物的一些优良遗传性状,育种和遗传专家采用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转基因育种。所谓转基因植物育种,就是人类应用生物基因工程,根据人们的需要,把一种生物基因剪切、缝合到另…  相似文献   

12.
傅佑丽 《世界科学》2005,(10):18-18
40年前,医生们就知道为什么一些被注射了麻醉剂琥珀酰胆碱的病人会正常醒来但要保持暂时的麻痹状态:他们遗传了一种很怪的毛病——他们对这种药物的代谢比正常人缓慢。后来,科学家们追根溯源,确定这种琥珀酰胆碱代谢缓慢症状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大约3500个人中会有1人患这种病。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人会认为,父母的身高较高,孩子的身高就不会矮;父母的身高都不高,那么孩子受到遗传的影响,身高多半会与父母相似。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去测量自己的骨龄,预测未来身高,这种方式是否科学?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  相似文献   

14.
自六十年代分子生物学家揭开了遗传代码的奥秘以来,他们一直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使用同一种遗传代码。换句话说,不管是细菌还是松树,不管是老鼠还是人,其遗传基因中的指令均是用同一种语言写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生命的同一性”,已经载入了某些教科书中。这种认识导致了目前的重组DNA技术。在这种技术中,细菌能够识读人的基因代码并制造出自身的产物。然而,最近几个月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生物学家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标准遗传代码的两种变异,推翻了二十余年来的见解。《自然》杂志报告说,至少有四种单细胞有机体携带有一种稍具变异的遗传代码,还发现有一种细菌具有另一种变异代码。新发现的遗传代码与标准代码间的差异很小,生物学家们相信变异遗传代码与标准遗传代码间一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英国诞生了一位名叫杰米·惠特克的婴儿。与普通婴儿不同的是,杰米的胚胎基因是经过筛选的,目的是帮助治疗其同胞哥哥的疑难病症。杰米从而成为英国首名胚胎基因经过特别筛选的婴儿,并因此在英国社会引发了广泛争论。杰米4岁的哥哥查理一生下来就患了一种很罕见的贫血病,他每天必须靠输血和注射药物才能维持生存。英国医学家说,这种先天性疾病只有一种根治方法,即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恢复病人血细胞的分裂与发育功能。杰米的诞生给哥哥查理带来了希望经过检测,查理的父母和他们两岁女儿的细胞都与查理的细胞不匹配。在医学专家的…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这种新技术可作如下应用: 受精卵供给妇女患有或可能是遗传性病变携带者,可接受一个受精卵,这种受精卵乃是其丈夫的精子与他人卵子在试管受精后再置入她的子宫,直到分娩.这种妇女只是孩子生理上的母亲,而没有遗传病传给孩子的危险. 如果一个妇女不能承受怀胎,她可以提供一个卵子在体外与丈夫精子结合,然后把受精卵转移到另一个女子的子宫中,这种代理母亲生下孩子后再归回其遗传父母.如果这代理母亲接受了一定报酬则称为“子宫租借”.  相似文献   

17.
一种嵌有微型感光器的微型集成电路片可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尽管这种微晶片不会使盲人完全恢复视力,但它能够使盲人看到亮度不同的光线。对于正常人来说,视网膜后面的感光细胞将信息传递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将信息传送到大脑便形成了图像。某些眼疾,如视网膜色素沉积、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破坏掉了感光细胞,因而造成失明。但是,这些疾病并未破坏掉神经节细胞。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和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眼科医生们,正在设想是否可以越过被破坏掉的感光组织,直接去刺激神经节细胞。研制一种可以植入视网膜的脆弱组织中的装置是很难的。他必须体积很小,并且要有不间断的电能供应。解决的办法是,制造一种嵌有感光器和电极的如火柴头大小的微晶片,这个微晶片能够将亮度不同的光线转换成电流去刺激神经节细胞。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实验室对这种微晶片进行实验。他们说微晶片不会伤害视网膜组织,因为它和视网膜有同样的弹性。怎样给微晶片提供电能呢?一个设想是,将一个小电池盒装在眼镜上,镜片发射一种激光透过角膜照射在植入的光生伏打电池上,从而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8.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6,(11):31-32
成体的成纤维细胞由于其不同的坐标设置而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如果将小鸡翅膀的皮肤细胞移植到其腿部,它们将生长成为鳞片而不会是羽毛——人的机体在几年时间里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然而在这种虚假的平静之下,机体细胞却是处在辞旧迎新的不断变动之中。那么新细胞是如何知道它们准备去向何方的呢?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介绍,他们在人类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可使其在机体定位的坐标系。尽管在胚胎发育中引导细胞的定位系统是众所周知的,但对于成年动物体中存在一种基于细胞的定位系统的报道,看来还是第一次。如果确实如此,这种坐标系也许能把创伤…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遗传结构的发现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首次发现了酵母菌──一种复杂微生物的遗传结构,他们绘制的遗传图能显示出酵母菌的所有基因。酵母菌是世界上一种普通的真菌,只有一个细胞。以前,科学家仅对病毒和细菌等简单微生物遗传结构进行过识别。酵母菌细胞和人的细胞在...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7,(10):69-69
蚊子虽小,却可以使人毙命.这种敏捷的、嗡嗡作响的小东西,在所有动物导致的人类死亡中,它们负更多的责任--它们传播许多疾病,从疟疾到登革热,这些疾病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