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流行的小说中人物分析以单个人物为对象的偏颇 ,提出小说人物分析不应该限于此 ,更应该着重以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理关系为主 ,从中寻求人物心理的相互关系。由此探索艺术魅力之由来。本文不是专门论述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纯理论文章。本文的任务是 :参照结构主义的方法 ,分析赤壁之战文本的军事和心理的双重结构 ,超越结构主义模式化的局限 ,从深层心理结构的解读中 ,抽象出普遍方法论的新命题———探索人物心理相互作用的链式结构  相似文献   

2.
西方悲剧侧重于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由人物的行动和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情节来展示人们对人性最底层、最深刻的自我剖析,是一个由人物的外部行为向其内部心理发展的表现过程。中国的悲剧则是以理想化的表达而又虚构的方式展现当时的现实生活实景和描述人物对其悲惨命运的抗争,是一个由展现人物的个人行为表现整个时代风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借助于梦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理想和追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本文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为例,就作品中的梦如何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过去经历、人物的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等相关联,并如何体现作品中人物的某种理想,体现作品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轼着力于拓展词的表现领域,让性格各异又富有生命力的各类人物大量出现在词的世界里,并以强烈的情感抒发体现出自我的人格魅力及个性形象。同时,苏轼更开创了表现人物思想个性,通过琐事及细节写人,以实衬虚,多角度塑造,借物喻人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摹写人物,使词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沃特斯以历史小说创作见长,其对服饰的描写又可称得上是其历史小说创作的匠心之所在。通过对沃特斯小说中服饰描写的分析,以把握服饰在表征人物社会地位,体现人物生存状况,传达缅怀过去、表达情感的人物心理状态等三方面的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6.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川渝古今人物姓氏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川渝人物姓氏主要分布在成都、巴县和重庆;总体上以刘姓和李姓为主;集中分布在1881年~1930年期间,并且不论在哪个时间段内,四川省人物姓氏的种类都大约是重庆市人物姓氏种类的2.5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人艺术,重视通过人物的声音活画出“这一个”精神和灵魂,还喜欢在人物的行动中展示其性格特点,体现出作者刻画人物时注重以声传神、以行传神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入往难以理解。其主要原因是他采用了新的叙述方式,使人物变成了二维平面人物。本拟讨论罗伯-格里耶使人物一维化的叙述方法一一隐去人物心理活动与外在活动之间的转折痕迹,使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外在的现实活动的形式出现;抹去人物观察对象中所包含的人物的主观色彩,从而在表面上取消人物活动的意义深度。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为例,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先秦古赞具有辅助、说明之意,多为阐明事理而作,行文散体。西汉司马相如的《荆轲赞》揭示了赞文的新变,开创了以人物作为赞文对象的风气,概述人物的事迹而寓褒贬之论,文体为四言韵文,奠定了后世一种以人物为对象、主要表称扬的文体。  相似文献   

11.
老舍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 ,熟练地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其作品不仅能把人物的外貌、生理特征与性格统一起来以形传神 ,而且能通过描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及声音、语态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虽着墨不多 ,人物形象却逼真传神  相似文献   

12.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谨慎甄别、考证各种史料,以正确史实为据。只有以明代中晚期的历 史大背景为前提出发,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符合广大人民与民族国家利益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才能更为全面客 观地认识严嵩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才可能对他忠勤侍君、奉命唯谨的执政风格及其绩效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先秦古赞具有辅助、说明之意,多为阐明事理而作,行文散体.西汉司马相如的<荆轲赞>揭示了赞文的新变,开创了以人物作为赞文对象的风气,概述人物的事迹而寓褒贬之论,文体为四言韵文,奠定了后世一种以人物为对象、主要表称扬的文体.  相似文献   

14.
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就严嵩的重新评价而言,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必须以事实为基本根据,二是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三是要注意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式理解。  相似文献   

15.
《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剧作中众多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都是通过对话塑造出来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不同人物的对话又能体现出不同的话语交际原则,作者在创作中运用这些原则设置人物对白,成功的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剧中人物的教养、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在话语交际中遵守或故意违反某些原则,以达到其话语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6.
魏晋之际的人物品鉴实质是以“观”为方式来评论人物的。它以中国气论哲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感性直观”的方式来审查一个人所具有的“气”,从而实现一种美学式的关照。因此,人物品鉴是中国气论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气论哲学具有美学内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8.
高校优秀校友人物访谈是以高校学生为传播对象,以优秀校友成长轨迹为主线,以视频对话为形式,展现优秀校友奋斗历程的节目形态。人物访谈节目在大众媒体中广泛存在,但在校园媒介中却不多见。文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鲁班讲坛”栏目为例研究高校榜样人物访谈节目,对其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控制、传播价值进行研判分析。研究表明,榜样人物访谈节目以其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宣传育人、品牌塑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的呼兰河城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以单个人物特写为“点”,将整个呼兰河城形象和魂魄摄取,凸现于读者面前,深层揭示了呼兰河城人物的“生活相”及其共同的文化心理。作者以巧妙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以达到批判愚昧和改造民族灵魂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以自己的果敢和睿智加速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