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两种不同模式,一直也是高等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分析单纯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指导的高等教育的利弊基础上,阐发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结合,进而提出了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陈文汉 《科技信息》2011,(17):9-9,17
教育的"通才"目标和"专才"目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师生对通识教育认同度高,但参与意愿低的现状,大学要找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建立实施能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实现"通"与"专"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悬置现实生产关系,抽象地或静态地从教育功用、知识类型和教育地位等维度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知识论意义上的区分,很难揭示其真相。在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矛盾并非源于知识本身具有的内在对抗或断裂,而是劳动异化及其症候在教育部门呈现的结果。通识教育旨在巩固受教育者作为人所具有的自由劳动的本质属性,呈现出强烈的“为我”性;专业教育受到教育者之外的他者的利益和力量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为他”性。两种教育对立的实质,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这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教育环节的体现。两者对立的最终超越,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那时“为我”的劳动直接等于“为他”的劳动,从而教育领域中通识教育的“为我”性与专业教育的“为他”性的对立也随之消亡,人类会在自己教育旗帜上写下“自由全面教育”的动人篇章。当然,专业教育的扬弃与专业教育的发展本身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当下阶段,处理好两种教育的关系,重点在于创设逐步消除异化的社会客观环境,并不断增加受教育者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而非主要为受教育者构建某种“普遍性知识+特殊性知识”的课程体系,虽然这一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常规模式,但是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通识性教育不应是通识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也应当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即通识性专业教育。这也是新闻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方向。作者在大学普通班和自考助学班教授新闻学课程多年,深感通识性教育的重要。这里,本文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在新闻教学改革中倡导通识性专业教育的现实张力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6.
毕胜 《科技信息》2010,(24):66-66
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操陶冶。大学的专业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风起云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及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对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专业教育中强调跨学科的知识渗透、知识扩张、知识链接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的专业区分日益精细,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完整的人的培育和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滋养,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精神气质的养成.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为人的发展搭建更宽更牢固的根基,使人努力走向人何以为人的探寻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从教学方法论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学理论和文化社科理论;从教学内容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中外文史哲;从教学模式上看,比较文学课程打通文、图和影视,因此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实际上是在进行通识教育,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普及知识,而是要求有较为深入的专业研究,比如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都要求对文学作品及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接受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本文提出,本科生的教学应该是以通识为主,专业为辅,达到了解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和文学活动及交流动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逻辑通识教育通常以自然语言为基础,涉及基本的推理论证等技能,受众较多。其主要理念是强调通过一定的训练,养成逻辑理性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其他相应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逻辑专业教育主要以形式语言为基础,涉及形式语义和公理化系统方法等技能,技术性强,受众较少。当前我国逻辑专业教育与逻辑通识教育的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现阶段缺少处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逻辑教育和素质训练。为此,提出一种领域逻辑的设想。提倡一种上有专业理论和技能支撑、下接地气、不可替代的中间层次的领域逻辑教育和核心思维素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谈通识教育     
谢庸 《凉山大学学报》1999,1(1):59-59,69
学生普通知识十分薄弱的现状,已引起“通才教学”与“专人教学”之争,而一些通识课程流于形式的症结主要在于师资和教法问题,各学科相依相存,学问的金字塔其高度与基底广度成正比,因而通识教育十分重要,主张要有严谨的规划,认真实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从通识教育的涵义、必要性及途径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唤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进一步加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陆慧  张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7-188
通识教育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今在一些高校通识教育已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课程角度探讨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整合、综合课程的实施、人才培养综合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育向文科专业渗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来对文科专业开出“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化学教育应向文科专业渗透的看法,这是化学教育值得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体教育,体现以学员个体为本,其目的是要达成学员的创新性自由发展。军队工科院校作为大学,通识教育也一样应当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通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关系的分析与讨论,强调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对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定位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军队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定位还是应当强调传统的特色与优势,将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对信息技术的支撑方面,在重视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通识教育,才更加有利于学员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科技信息》2012,(22):174-175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也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但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等尚存在误区。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并浅析了我国大学现行通识教育课的现状,对大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出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与哈佛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拥有366年历史的哈佛大学在美国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政治上 ,它前后培养出6位总统、数以百计的政府部长和国会议员 ;在科技上 ,仅从1914年到1990年 ,就有33名哈佛教授获得诺贝尔奖金 ,哈佛的科学家研制了第一台大型数字计算机 ,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 ;在经济和金融方面 ,据统计 ,1985年共有5165名哈佛大学毕业生任公司总裁。考察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通识教育在一所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 ,也可以从通识教育这一侧面窥探到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即认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自由发展;优化学校组织架构,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总体设计,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但其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人通识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能推动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与通识教育有很深的思想渊源,他的生活世界的理论对理解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借鉴意义;他关于文学公共领域的论述也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通识教育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辛淼淼 《科技信息》2009,(13):205-205
高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还是专才教育是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探讨了军队初级指挥院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