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结构观点出发,认为重子波函数具有SU_4对称性。仿照文献给出的重子波函数,对奇异3~+/2重子和粲3~+/2重子的电磁衰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利用文献给出的有关参数作为输入,并将理论结果与最近的实验作了比较,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出发,讨论了(1/2)~+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1/2)~+重子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构成的,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包括轻子衰变、μ俘获和中微子反应。)是组成重子的基础粒子弱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构成重子的某一个基础粒子和轻手相互作用转化成另一个基础粒子,在作用过程中另外两个基础粒子不  相似文献   

3.
在文章[1]里,从结构模型出发,阐明了0~-、1~-介子和(1/2)~+、(3/2)~+重子内部结构的某些特征,并成功地解释了它们的β衰变和电磁现象。在这篇文章里,将进一步处理2~+、(5/2)~+和(7/2)~+的基本粒子。我们的观点是:这些粒子分别是上述1~-、(1/2)~+和(3/2)~+粒子的空间旋转激发态。由于在我们的模型里,基础粒子间的超强作用是与自旋无关的,这些激发态的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短文中,假设弱作用的重子流按SU_3八维表示变换,我们研究了C,P,T变换对SU_3对称八维空间中转动的限制。指出,Cabibbo转动是对T变换不变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5.
§1 引言在1966年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的同志们,根据当时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实验资料和对实验中发现的大量强子用SU_3群分类的成功,提出了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认为强子是由层子构成的,介子是一对正反层子的束缚态,重子是三个层子的束缚态。这种图象所给出的介子和重子的分类,是与实验符合的。在这个模型中,认为层子质量比自前所发现的强子的静止质量大得多,层子之间存在超强相互作用,介子和重子都是层子越强作用的束缚态。超强作用具有SU′_3?SU″_3的不变性,目前所发现的强子都是SU″_3群的单态,在层子运动速度很低时,(v/c?1),超强作用具有SU_6的对称性。层子仍然服从费米统计法则。并且认为,仍然可以用场论去描述层子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Elliott所引入的用SU_3群分类原子核波函数的方法已被证明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有不少作者用这种方法讨论了许多轻核的结构,得到了与实验符合的结果。 不久前作者讨论了Elliott引入的按SU_3群分类的原子核的波函数(简称SU_3波函数)的性质,指出,在谐振子能量为(N+(3/2))hw的能级上有n个核子的按SU_3群变换的内部态波函数x([f]γ(λμ)εΛK)可以表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SU(3)对称性理論的“8度方法”应用类似于S.Sawada和M.Yonezawa在坂田模型中所用的质量公式得到介子重子諸复合态之間的质量关系,由此确定共振态N_(3/2)~*、N_(1/2)~*、N_(1/2)~**Y_1~*、Y_0~*等所属的超多重态,从而确定质量关系中的参数使它們和其余一系共振能級与实驗值符合。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认为“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是由更基本的“基础粒子”构成的。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假定重子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构成,用协变场论的方法,计算了(3/2)~+→(1/2)~+重子流矩阵元。所得结果表明,在我们的重子流矩阵元中,含有二个结构形状因子N(q~2)和T(q~2),我们的结果包括了过去S(?)_(12)理论的结果,即:在忽略T(q~2)项情况下,就是S(?)_(12)理论的结果。但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能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根据说明强相互作用粒子具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些更为基本的“基础粒子”组成的。这些“基础粒子”的自旋是1/2。自旋、宇称为0~-及1~-的介子由一对正反“基础粒子”组成;自旋、宇称为(1/2)~+及~(3/2)~+的重子由三个“基础粒子”组成。  相似文献   

10.
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0~-介手和1~-介子都是由一对正反“基础粒子”结合成的束缚态。基础粒子的场算符 ψ_i(x) i=1,2,3 (1)是SU_3群的一个基础表示3的基矢。介子波函数 X_i~1(X_1,X_2)=〈0|T(ψ_i(X_1)(?)~i(X_2))|M〉 (2)形成一个自旋、宇称为0~-的SU_3 8表示及自旋、宇称为1~-的SU_3 1+8表示  相似文献   

11.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的N和△重子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三体理论方法,在考虑禁闭势带修正项和不带修正项两种情况下,计算了N和△重子质量.N和△重子谱的计算结果表明,增加修正项能改善一些计算值,但改善程度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SU(3)夸克模型能够很好描述重子的八重态和十重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激发态的重子.为此,需考虑进一步改进理论模型、空间波函数、禁闭势以及海夸克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別建立了玻色子和費米子两种情况的SU_3电荷、超荷相干态。同时提出了带电費米子相干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轻子与夸克的复合自由度模型,认为描述其内部自由度的群是SO_3SU_2SU_2~ASU_2~BSU_2~C。在此基础上对轻子与夸克进行了满意的分类。并利用复合对称性,除能得到SU_3~CSU_2U_1标准模型的结果外,还预言了三种超弱规范场的存在,而且这种超弱规范场的相互作用具有C~P破坏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得出了p次对称单叶函数: ■第四项系数的估计|a_(3p+1)~(p)|≤(4(A~2+BC)~(3/2))/(9(3)~(1/2)ACP~3)其中A=3P+2,B=P~2+3P+2,C=3P~2+3P+1,P≥2.(P是正整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数学手册中的一组公式,应用最基本的组合知识,结出了证明.一组数学公式为:(a)、1+2+3+………+n.1/2n(n+1)(b)、1·2+2·3+……+n(n+1).1/3n(n+1)(n+2)(c)、1·2·3+2·3·4+……+n(n+1)(n+2)=1/4n(n+1)(n+2)(n+3)(d)、1~2+2~2+……+n~2=1/6n(n+1)(2n+1)(e)、1~3+2~3+……+n~3=1/4n~2(n+1)~2下面逐个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16.
通项公式a_n=f(n)在特殊数列求和中有着很重要作用,利用它求某些特殊数列之和,往往事半功倍。 如:S_n=1+(1+2)+(1+2+3)+…+(1+2+3+…+n) a_n=1+2+3+…+n=(n(n+1))/2=n~2/2+n/2 相加得: S_n=1/2(1~2+2~2+3~2…+n~2)+1/2(1+2+3+…+n), 当然S′_n=1~2+2~2+…+n~2=1/6n(n+1)(2n+1) S_n=1/2·1/6n(n+1)(2n+1)+1/2·n(n+1)/2=1/12n(n+1)(2n+1+3)=1/12n(n+1)(2n+4)=1/6n(n+1)(n+2) 再如:S_n=1+1/(1+2)+1/(1+2+3)+…+1/(1+2+3+…+n)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重子八重态{n,p,Λ,Σ-0+-0}, 研究了自相互作用对超子星转变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到自相互作用的贡献,超子星的转变密度增大;超子Λ,Ξ--和Ξ0出现时的重子数密度降低,而Σ0和Σ+超子出现时的重子数密度增加; 对于超子星转变密度,超子数密度贡献最大的是Λ和Ξ-超子,占总超子数密度的80%以上;自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得超子Ξ-和Ξ0的贡献增大,而使Λ,Σ-0和Σ+超子的贡献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重重子手征微扰论(HBCPT)理论, 考虑手征质量破缺效应、顶角修正、波函数重整化以及O(p3)圈图部分, 计算重子十重态与八重态跃迁轴矢荷手征修正, 并给出理论预言。对于涉及的圈图效应, 均考虑中间态是十重态和八重态的情况。计算过程展现出合理良好的手征收敛性, 与已有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0-75at%Co的Fe-Co合金,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运用新建立起来的固溶体综合理论,对此作出了较为满意的解释。原子态主要受最近邻〈F.N.N〉原子的影响。设i元素的原子状态以F.N.N中溶质原子个数j标记,则j特征原子态特征参量可表为Q_(ij);相应的状态浓度为c_(ij),它服从随机分布规律: c_(1j)=(j!/(J-j)!j!)(1-c)~(J-j+1)c~j c_(2j)=(j!/(J-j)!j!)(1-c)~(J-j)c~j合金相应的平均参量Q=∑c_(ij)Q_(ij)称之为特征参量相加定律。根据Fe-Co合金实验规律,并利用上述定律,确定了Fe,Co原子的特征态以及与之相应的特征参量;再代入同一公式,算出了无序合金α-c,m-c理论曲线。认为有序化过程中,各特征原子态的价电子结构不变,只是状态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合金性质改变。利用有序度的概念,以及根据统计学观点,导出了Fe,Co特征原子态浓度计算式: c_(Fsj)=(J!/(J-j)!j!){(1/2)(c+η/2)(1-c+η/2)~(j-i)(c-η/2)~j+(1/2)(c-η/2)~(j+J)(1-c-η/2)~(J-j)} c_(Coj)=(J!/(J-j)!j!){(1/2)(1-c-η/2)(c-η/2)~j(1-c+η/2)~(J-j) +(1/2)(1-c+η/2)(c+η/2)~(J-j)}计算结果,最大有序度合金与无序合金的α-c曲线在38at%Co处相交,这与实验结果极为一致;有序合金的平均原子磁矩均比无序的大,亦与实验规律相吻合。将特征参量相加定律应用于合金平均结合能E_c计算中,对该合金比热特性作出了解释。计算结果表明,有序→无序转变,是结合能高〈即努阱深〉的态向势阱浅的态之转变过程,从而,出现正常比热峰;正常比热峰温度T_(NS)-C曲线与E_c-c理论曲线有类似的变化规律,说明T_(NS)高低应由有序合金结合能决定。当加热有序合金至一特定温度T_(as)时,发生部分有序→无序转变,这是势阱很深的态向势阱浅的态之转变过程,需要很高的激活能,出现正的反常峰;当加热无序合金时,情况将与上述相反,故将出现负的反常峰。此外,认为相互转变的两态间特征结合能差值愈小,则激活能愈小,转变量愈大,比热峰愈高。以此解释了反常比热峰温度T_(as)以及峰高与Co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和双夸克模型结合起来,研究了五夸克共振态.计算结果表明,正、负宇称态都存在等效吸引,但在能够描述重子谱和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要求下,得到的能量偏高,并且负宇称态的能量低于正宇称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