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民众教育(社会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在全国民众教育中起着引领作用,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个案,概述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脉络和组织机构,探究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和实施状况,民众教育尽管有政府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但对民众的智慧开启、文化普及、职业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社会进步和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探究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职员入手,揭示江苏省社会教育提倡最早、成绩最佳、对全国贡献最大、执掌全国各省市社会教育第一把交椅的缘由,彰显当时造就现代国民的教育思潮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3.
1930年6月,浙江省政府于杭州设立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该校成立后,一方面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和训练方法,为本省的民教事业输送人才;一方面利用实验民众学校、实验民众教育馆等民教机关,开展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国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民教活动.民教人才的培养与民教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浙江近代民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官方推动的民众教育机构,抗战前的民众教育馆致力于推动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重构基层社会秩序的一个侧影。2012年出版的《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一书,详细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深入基层社会的成绩和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国民党政府与民众关系的既有负面认知。此外,该书“避虚就实”与“前后左右治史”的治史风格也颇具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渊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1):141-143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民众教育。他针对民众教育弊病,提出了改良方法,并主张改革传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为社会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大同思想缘起于对社会下层民众的同情,他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预设含有为社会下层民众主张政治权力,帮助他们脱贫解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大同社会完美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现的是维护社会底层民众生存、发展权利的意愿。康有为阐发大同理想始终伴随着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其大同理想饱含着为社会下层民众解除困苦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他提出了很多抗战思想,其中民众抗战思想以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为界,有着明显的变化,对为何提倡民众抗战、如何进行民众抗战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他的民众抗战思想又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有着紧密联系:与中共主张的异同、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对与拥护。总之他的民众抗战思想是其个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广泛存在于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的民众意识,探讨明清时期民间秘密宗教在基层社会中如何巧妙结合并利用民众意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笔者在探讨中,侧重结合民众意识从关于信仰诉求、医疗诉求和自身社会地位诉求等几方面因素出发,勾勒出民众意识与民间教派结合互动的动态图景,从宏观层面探讨明清时期在朝廷严厉禁止和打压下,秘密教派与乡土社会的深刻联系,表现出"非常态"的秘密教门在基层社会常态化运转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革新。以城市普通民众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城市普通民众的政治观念、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辛亥革命影响下城市普通民众的生存发展状况,并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对城市普通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要真正肃清汉奸,必须广泛发动民众。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多种多样的民众肃奸教育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肃奸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图书部存在于社会动荡时期,通过艰辛的探索和持久的努力,不断丰富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得到了社会民众的认可,馆内阅者人数众多,馆外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这些探索与实践对当前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爱民思想是齐鲁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历史上齐鲁地区不少思想家、政治家都具有爱民思想。爱民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民众的物质利益,主张采用富民政策;关心民众的疾苦,救助社会弱者;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剥削;主张减轻刑法,重视教育等。齐鲁文化中的爱民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广州近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该时期《广州民国日报》刊载的大量教育类广告,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表明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广州民众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与深入。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因为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然而,中日两国民众间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阻隔了中日两国民众的互信。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两国民众历史认识差异的潜在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复杂心态,也成为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民众心态可以全方位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共识和价值取向,它是舆情危机事件频发的潜在动因。新时代民众心态的负面成分直接反映为舆论场生态,导致舆情危机的无序、失控状加剧。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大量案例事实分析新时代民众心态的负面呈现,概括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新常态",在把握舆论引导的导向原则、遵循舆论自身系统规律、进行多元协同治理等基础上,建构网络舆论引导立体化模式,从舆论、民众心态、社会问题中寻求逻辑,力图最大化发挥网络舆论的社会善治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2,(6):47-47
浙菜北宋时,苏东坡在杭州发动民众疏浚西湘。大功告成,为犒劳民众,他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他总结的经验烹制,打算将佳肴与美酒一起分送给品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重庆市13个区县1544名民众进行调查,着重考察重庆市民众心理和谐状况及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结果发现重庆民众心理和谐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家庭关系较好,人际信任较差;民众心理和谐受到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经济收入以及民众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收入与居住地是制约人们心理和谐程度的重要因素,它们对心理和谐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非典”时期贵阳民众社会心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抗击非典型肺炎 ,让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同志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民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状态 ,我们于 2 0 0 3年 5月 7~ 10日 ,对贵州省贵阳市民众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内容涉及疫情风险认知 (疫情发布信息源、政府行为信息影响 )、民众认知水平、民众心理行为变化、民众恐惧心理来源以及民众信心的预期等指标。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0.
南昌莲塘民众教育实验区是江西最早创办的乡村改进实验区。在近6年的时间中。实验区以民众学校为中心,以民众教育为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乡村改进工作。这些举措在农村教育、卫生、风俗习惯等乡村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和地方公共秩序维护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在农村经济建设、激励农民发家致富等方面成效不彰。莲塘实验区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作为指导者的政府,尤具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