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先锋派,是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创作风格把传统叙事模式彻底打破,审美对象就是叙事的本身。余华是先锋派作家的代表,是一个把传统颠覆得最彻底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上非常创新,小说的叙事技巧更是前所未有。本文从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余华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为更深刻的理解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趣味,体验其小说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惠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3-105
1989年《钟山》第三期倡导新写实小说,以它的卷首语中对新写实小说的定义来观照池莉的一系列小说,无论在发表时间、创作方法上,池莉都堪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民族承传性,主要来自明清世情小说、晚清谴责讽刺小说和鸳鸯蝴蝶派作品。表现在凸现世态人情、注重写实传统、结构随意散漫、采取全知视角、运用含蓄笔法、追求通俗易懂等方面。其小说的艺术优长和缺失,包括狭窄的婚恋题材、平实琐碎的生活细节、松散随意的结构、说书人的叙述角度、微妙的隐喻和暗示以及通俗小说趣味,都源于她对上述中国旧小说传统的继承。旧小说成就了张爱玲小说的风格,也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其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4.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被广泛用于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历来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在市民题材取向、商品化特征、女性主题和传统笔法等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对鸳鸯蝴蝶派小说有所传承,但她对之又有全面的超越。张爱玲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和多样的现代技巧,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现代意识,这些都大大超越了鸳鸯蝴蝶派。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0.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64)是在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的基础上增加材料编纂成书的。关于“鸳鸯蝴蝶派”,解放后只出版了这样两种资料汇编,而魏绍昌编的一种,久已绝版;目前只有前一种还容易见到,所以它也就更为研究晚清民国间小说的人们重视。此书共四编,第三编《鸳鸯蝴蝶派小说目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新技巧派重要作家,他的《竹林中》由七人讲述案件来串联故事;格非是中国20世纪末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他的《青黄》讲述“我”收集“青黄”一词意义的经过。两篇文章均不约而同地亲临历史真实,但前者在人物自足的讲述中注重建构一个真实世界,后者由于主体的质疑倾向图解历史真实。两部作品分别呈现出20世纪初、末小说写作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以乐景写哀”的乡土小说——台静农《拜堂》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鲁讯高度评价的乡土作家台静农代表小说《拜堂》进行赏鉴分析,并在与20年代同期乡土作家的比较中,指出台静农创作的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历时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所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特征。文章认为“五四”作家对浪漫派文学的吸收一是它所特有的暴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它感伤、忧郁和孤独的情调;三是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的接受;四是浪漫主义传奇性特色。在艺术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感情的抒发,强调自我表现,体式上的散文化和诗化及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等。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个人抒情小说和田园抒情小说及浪漫传奇小说都有了新发展。40年代以无名氏、徐评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最后一个余波。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学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创作谬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化中,同时,又不断地吸取西方学的营养,写出了《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名人》、《古都》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行诸文学史对《红旗谱》思想成就的极高评价其实际所指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农民革命问题的伟大思想,而非该小说本身所独创的思想价值。这是将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认作《红旗谱》的价值而导致的错位评价。而现行文学史对该小说民族化成就的高度评价则是缘于将新文艺的民族形式理解为旧瓶新酒加百姓口语的十分偏狭的观念。故该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有所下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自叙传小说是融入了作者情感倾向和人生经历的虚构艺术。郁达夫等情绪派和郑振铎等写实派的创作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自叙传小说的两种倾向。这两种不同的自叙传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自身的文学观念及所处的文学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入手,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及种种爱爱怨怨讨论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19.
易平 《科技信息》2012,(16):202-202
伍尔芙的《论现代小说》体现了她的现代主义小说观,对传统的创作方法提出了挑战,阐释了小说的生活性。伍尔芙不仅对现代小说的改革和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发表了独特的论点,还指出了作家的使命就是无拘无束地记录人们真实的精神感受和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电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运用了时空变换、角度叙述、象征隐喻、内心独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本主要对小说的命题、人物以及内容所具有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